完善我国电子废弃物管理的立法探究
本文关键词:完善我国电子废弃物管理的立法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电子电器产品 电子废弃物 管理立法 生产者 销售者及消费者责任制度 完善建议
【摘要】:经济的发展刺激着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发展,电子电器产品就是受此影响较为明显的。科技的发展使电子电器产品使用周期不断缩短,更换的频率不断加快。近年来,我国电子废弃物每年的产量都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电子废弃物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电子废弃物兼具危害性和资源性,如果处理妥当,就可以极大的改善我国的环境现状同时也可以缓解我国资源日益短缺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再循环利用。 电子废弃物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发达国家由于受到电子废弃物的影响早,所以立法工作进行的也比较早。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创新,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走上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治理道路。在此过程中,它们都进行了大量的立法工作,并创立了许多重要的法律制度,如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消费者付费制度等。发达国家在电子废弃物管理的立法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近年来,我国政府各个部门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性文件,我国在电子废弃物管理的立法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同时也存立法工作重复、职责规定不明确等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其中,《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说是我国在电子废弃物管理工作中的迈出的重要一步。该《条例》确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处理资格许可制度等。这些制度扩展了我国现阶段关于电子废弃物管理的内容,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条例》中存在问题,需要我们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善。 综上,应当借鉴发达国家在电子废弃物管理立法方面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立法状况,为我国电子废弃物管理的立法提出完善的建议。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重要保障,对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是重要环节,,发达国家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以国情为根本出发点等比较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电子废弃物管理的立法工作是一条漫长和充满艰辛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电子电器产品 电子废弃物 管理立法 生产者 销售者及消费者责任制度 完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引言10-11
- 一、 电子废弃物的基本概述11-13
- (一) 电子废弃物的概念界定11
- 1、 电子废弃物的概念11
- 2、 学术界观点11
- (二) 电子废弃物的特点11-13
- 1、 数量多且增速快12
- 2、 具有污染性和再利用性12-13
- 3、 难于处理13
- 二、 外国电子废弃物管理立法概况及主要的法律制度13-18
- (一) 欧盟电子废弃物管理的立法概况及主要法律制度13-14
- 1、 欧盟的立法概况13-14
- 2、 主要法律制度14
- (二) 美国电子废弃物管理的立法概况及主要法律制度14-15
- 1、 美国的立法概况14-15
- 2、 主要法律制度15
- (三) 日本电子废弃物管理的立法概况及主要法律制度15-17
- 1、 日本的立法概况15-16
- 2、 主要法律制度16-17
- (四) 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借鉴17-18
- 1、 以国情为出发点17
- 2、 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是保证17-18
- 3、 加强宣传,提高公众意识18
- 三、 我国电子废弃物管理立法的现状18-24
- (一) 我国电子废弃物管理的立法动因18-19
- (二) 我国现行电子废弃物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及存在的问题19-22
- 1、 我国现行电子废弃物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19-20
- 2、 我国电子废弃物管理立法中存在的问题20-22
- (三)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22-24
- 1、 《条例》制定的背景22
- 2 、《条例》的主要内容22-24
- 四、 完善电子废弃物管理立法的建议24-29
- (一)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25
- (二) 进一步完善《条例》的调整范围25-26
- (三) 政府责任的完善26
- (四) 生产者责任制度的完善26-27
- (五) 销售者责任制度的完善27-28
- (六) 消费者责任制度的完善28-29
- 结语29-30
- 参考文献30-32
- 个人简历32-33
- 致谢33-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丹,付建刚;手机环保在行动[J];世界发明;2003年11期
2 ;中欧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处理技术交流会在京落幕[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5年06期
3 ;欧盟将阻燃剂十溴二苯醚列入RoHS指令豁免清单决议支持继续在电子电器产品中使用阻燃剂十溴二苯醚[J];现代化工;2005年11期
4 ;欧盟第三波“绿考”来袭 激起业界千层浪——2006年中国(广州)第四届电子电器产品生态设计国际研讨会[J];环境技术;2006年05期
5 梁元媛;;离子色谱法测定电子电器产品中溴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J];电子质量;2009年08期
6 ;破冰前行的中国WEEE[J];资源再生;2009年08期
7 ;家电用塑料再生利用大有可为[J];日用电器;2009年12期
8 张宇平;;废旧电子电器产品资源化利用技术[J];中国环保产业;2010年09期
9 罗群;陈洪伟;梁志辉;范洪波;;电子电器产品中含溴阻燃剂的萃取[J];广东化工;2011年03期
10 杨延飞;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利用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J];节能与环保;2003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豪行;;电子电器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发展对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翟勇;;我国电子电器产品管理法律制度建设研究[A];推进建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循环经济体系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6年
3 刘福中;;电子电器产品绿色设计与制造的思考[A];第八届全国空调器、电冰箱(柜)及压缩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波;周黎明;鲁胜利;;电子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及处理[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5 郭燕;李海燕;王燕;;浅谈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置[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6 刘茹;;控制电子废物的立法与完善[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7 刘勇;;从法律的视角看我国反倾销实践的不足及完善建议[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勇;;行政复议制度问题研究[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高滢;;死刑案件中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探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朱晓燕;;浅析OUC环境法学科建设[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霍群珍 实习生 胡子君;电子电器行业管理办公室挂牌[N];黄石日报;2008年
2 丁燕申;电子电器产品美国商检可国内办理[N];中国电子报;2000年
3 辛秀江;重视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利用[N];中国工业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邵斌;电子、电器与环境[N];大众科技报;2002年
5 学友;CB认证体系——电子电器产品国际认证的桥梁[N];国际商报;2002年
6 学友;CB认证体系——电子电器产品国际认证的桥梁[N];国际商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张智江;毛冰冰: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处理不当将危害人身健康[N];通信信息报;2003年
8 刘纯友;电子废物污染环境生产者要承担责任[N];安徽日报;2003年
9 小越;旧家电何日能安全“循环”[N];安徽日报;2004年
10 胡春民;三大办法管束废旧家电[N];中国电子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圣敬;国际保障措施法的一般原理和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吴建文;中国制药产业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钟得志;检察侦查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李新宇;基于ADSM的电子电器产品设计方法与主动拆卸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5 雷丽清;中美内幕交易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6 唐量;多溴联苯醚及十溴二苯乙烷在上海市典型环境介质中的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估[D];上海大学;2012年
7 赵亮;中国减刑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8 钱叶卫;夫妻财产制的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杰;加入WTO后我国外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2 庞红;论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完善[D];广西大学;2005年
3 李文博;论伪证罪[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赖怡芳;论我国民事时效制度的完善[D];暨南大学;2005年
5 邹军;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张玉霞;民事审前程序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徐冰;论中国侦查人员作证制度的建立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吴祥;我国累犯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9 徐艳;我国现行禁毒刑事法规及其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10 吴永安;异议股东股份收买请求权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87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987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