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西沙群岛资源开发与保护法律问题初探

发布时间:2017-10-08 03:11

  本文关键词:西沙群岛资源开发与保护法律问题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资源开发 有偿使用 国家扶持 生态保护


【摘要】:西沙群岛具有重大的战略、海洋权益、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及社会文化价值,在西沙群岛开发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规划先行原则、综合效益效用原则、适度开发原则,在实现主权、国防、生态安全的基础上,促进西沙群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通过构建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明确有偿使用的方式、主体、客体和内容以实现西沙海岛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国家扶持制度,通过对西沙旅游业、渔业和油气开发业等特色产业的扶持、财税政策扶持和西沙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扶持等制度作为西沙开发的重要保障;通过设立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以及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等特殊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制度,以实现西沙群岛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资源开发 有偿使用 国家扶持 生态保护
【基金】: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南海问题及解决方案法律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BFX094) 2012年海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西沙群岛开发利用和管理法律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qnjj1261)
【分类号】:D923.2;D922.6
【正文快照】: 2012年7月海南省地级三沙市的正式设立,为我国维护南海主权、开发利用南海资源揭开了新的篇章,三沙市以西沙群岛为主要经济行政中心,对西沙群岛这一特殊区域的规模性经济开发已不容回避,西沙群岛资源的开发将为整个三沙市及南海资源开发利用问题起到排头兵和试验田的作用。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珂;谭柏平;;论我国海岛的保护与管理——以海岛立法完善为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唐俐;;南海海洋生态补偿法律问题探析[J];法学杂志;2010年01期

3 程功舜;;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法律性质及流转探析[J];改革与战略;2011年07期

4 周学锋;;无居民海岛物权制度探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04期

5 蔡邦成,温林泉,陆根法;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思考[J];生态经济;2005年01期

6 韩秋影;黄小平;施平;;生态补偿在海洋生态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2007年01期

7 海南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三沙市建设专题调研报告[J];海南人大;2012年10期

8 柳文宗;;生态补偿的三大经济学理论依据[J];中国林业;2007年01期

9 毛显强,钟瑜,张胜;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小教;;农业资源多维增量路径的建构、动力与运行[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王晓辉;张之源;潘成荣;贾良清;;安徽省矿山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3 汪瑞;;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在海峡西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范兰军;潘元庆;吴宗贞;;关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若干问题的思考——以濮阳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1期

5 冯晓东;常丹东;;水土资源抑损补偿制度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6 董林林;韦良焕;;商洛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化发展动态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5期

7 陈涵子;严志刚;;城市化进程中江南乡村水体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8 程亚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构建的基本理论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于江海;冯晓淼;;评价生态补偿实施效果的方法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10 高卫东;张梅荣;汤均博;;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耕地动态变化规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效顺;曲福田;张绍良;公云龙;李晶晶;;我国城市牺牲性、损耗性蔓延假说及其验证——以徐州市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蒋良勇;邹冬生;胡长青;李林;;从系统的高度构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马放;赵泽斌;王立;;我国流域水环境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罗小勇;王孟;;建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弘;刘雨林;;论在主体功能区建设视角下的西藏生态补偿制度[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郭菊娥;刘洪涛;曹春辉;席酉民;;生态资源补偿费征收的影响效应研究:以陕西为例[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敬民;邹骥;周景博;李海萍;;北京生态城市建设研究总报告[A];2005课题调研成果汇编[C];2005年

8 李海军;纪成旺;;新农村建设土地开发利用案例的启示——规范农村土地规划和权属管理制度[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罗桥顺;党红;贺裕斌;汪斌;;浅论新形势下土地的性质——以宝安区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10 曹明德;王凤远;;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库区水源区(河南部分)为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亮;火电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与决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贾欣;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王承武;新疆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补偿问题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张晨;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复合系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7 巩芳;政府主导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及在内蒙古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8 吴萍;地震灾后土地利用应急规划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傅晓珊;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均衡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金京淑;中国农业生态补偿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金龙;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阳;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李婷;湿地保护利用政策绩效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书敏;土地生态承载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雍新琴;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苗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保障措施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郑璇;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规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怯志豪;长沙市城市湿地利用保护策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10 王燕鹏;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柳,李小宁,侯晓珉,邓小文,孙贻超,赵文喜,张寿生;海岸带生态恢复技术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2 张智玲,王华东;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补偿收费的理论依据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1997年01期

3 李瑞娥;环境产权界定与环境资源保护的理性思考[J];当代经济科学;1999年03期

4 洪尚群,马丕京,郭慧光;生态补偿制度的探索[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05期

5 蓝希文;重视保护海洋生态资源[J];福建水产;2003年01期

6 谭柏平;;论我国“海岛法”的基本制度[J];法学杂志;2007年01期

7 胡吕银;“出卖”海岛的法律问题探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单胜道;环境资源价值评价方法在农地价格评估中的应用[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02期

9 孟庆良;;山东省确立六大人工鱼礁项目[J];河北渔业;2006年05期

10 罗吉,戈华清;论跨区域调水的环境补偿[J];环境保护;2002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政法大学 赵红梅;[N];中国海洋报;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天然;沈阳市将对农村非农业建设用地实行有偿使用[J];新农业;1990年11期

2 ;印发《广州市在用客运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使用若干规定》的通知[J];广州政报;1992年12期

3 陈峰;吴奇兵;王晓宇;;北京市地铁建设资源开发的法律体系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年06期

4 梅小亚;;辨证把握我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J];理论与当代;2008年09期

5 杨旭;[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知识讲座](八) “四个意识”与“两个认识”[J];新农业;1992年08期

6 杨旭;〔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知识讲座〕(九) 坚持四条原则 抓好四个环节[J];新农业;1992年09期

7 崔相哲;任明;;关于东北亚沿岸的环境与生态保护及其国际合作问题[J];东北亚论坛;1992年03期

8 ;印发《广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J];广州政报;1992年12期

9 ;关于部署实施《广州市临时占用道路经商有偿使用规定》的会议纪要[J];广州政报;1993年09期

10 吴登昌;建立资源开发试验区,发挥其加快西部发展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关于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思考[J];理论与改革;199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慧敏;;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研究[A];以人为本促进科普场馆协调和持续发展——2004年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海南研讨会论文论文集[C];2004年

2 陈枫;;浅谈中国航标展馆的资源开发[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沿海航标学组、无线电导航学组、内河航标学组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袁生馨;;青海省绒山羊资源开发与对策[A];青海资源环境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4 成升魁;苏筠;;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与消除贫困[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王万茂;李志国;;关于耕地生态保护规划的几点思考[A];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周兴国;;充分利用广西四大农产品资源开发木薯酒精产业[A];2003年广西专家论坛·木薯产业化发展战略专题调研报告[C];2003年

7 王敏;;崇明岛生态保护与生态补偿分析[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杨海生;周永章;赵行旺;;不确定条件下的资源开发[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朱祥明;任梦非;;中国上海滨江郊野公园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的建设实践[A];风景园林 人居环境 小康社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选集(下册)[C];2008年

10 邓晶晶;卢先明;;四川成都崇州、大邑乌梅的资源开发[A];2008年成渝药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焕彦 姚晓琴 崔俊;沁源积极探求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最佳平衡点[N];长治日报;2008年

2 邓焕彦邋姚晓琴 崔俊;沁源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举[N];山西日报;2008年

3 记者 张丽华;《中国生态保护》首次发布[N];中国矿业报;2006年

4 本刊评论 肖丹;生态保护与方式的转变[N];中国水利报;2007年

5 孙秀艳;给资源开发戴上“紧箍咒”[N];人民日报;2007年

6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 吴晓青;加强生态保护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N];中国环境报;2006年

7 记者 邬焕庆;完善机制以补偿保护生态者[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记者 杨建平邋刘丽华;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保护秦岭自然生态环境[N];陕西日报;2007年

9 刘惠兰邋刘佳;努力形成生态城市新格局[N];经济日报;2008年

10 祁连县委书记 陈强 县长 更藏;风雨兼程铸辉煌 豪迈跨越谱华章[N];青海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源;文化生存与生态保护——以长江源头唐乡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李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3 金永明;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地位与资源开发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黄川;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重建模式及健康评价体系构建[D];重庆大学;2006年

5 冯刚;新农村建设中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丛屹;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与实践[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7 黄宇驰;基于资源基础论的区域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沈鹏;二战后国家主权管辖范围外区域美国外交决策研究—资源与利益的视角[D];外交学院;2009年

9 马军;基于公共政策视角的内蒙古牧民增收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10 陈国銮;迈向市场经济中的中国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颖;我国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产业化战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2 胡频庚;公安信息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彭明勇;佛教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对环境影响问题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东亮;中国铁矿石需求预测[D];东北大学;2005年

5 贾金萍;大港油田资源开发与河北地方经济发展[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涛;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电价及综合评价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7 格日乐图;对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宁天琪;论古代蒙古族习惯法对草原生态的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高晶;山西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10 魏巍;中国牡丹文化的综合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916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9916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0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