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唐代法定适婚年龄考

发布时间:2017-10-14 17:22

  本文关键词:唐代法定适婚年龄考


  更多相关文章: 唐代 适婚年龄 唐太宗 唐玄宗


【摘要】:唐代曾两度颁布有关婚龄的诏令,但其所规定的婚龄性质并不相同,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所规定的“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是劝勉结婚的年龄,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适婚年龄;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所规定的“男年十五、女年十三”才是真正的适婚年龄。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唐代 适婚年龄 唐太宗 唐玄宗
【分类号】:D929;D923.9;K242
【正文快照】: 所谓法定适婚年龄,就是法律所规定的允许或适合结婚的最低年龄。据记载,唐代曾先后两次颁布有关结婚年龄的诏令,第一次是在太宗贞观时期,规定的年龄为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第二次是在玄宗开元时期,规定的年龄为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对这两次诏令所规定的结婚年龄,学界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麦玲;“监修国史”与“兼修国史”考[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陈朝云;唐代河南的仓储体系与粮食运输[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张宇;从《乾符二年南郊赦》看唐后期对逋悬欠负的追征和免放[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02期

4 孙顺华;唐朝妇女观之嬗变与社会政治[J];文史哲;2000年02期

5 宁欣;;街:城市社会的舞台——以唐长安城为中心[J];文史哲;2006年04期

6 毛阳光;遣使与唐代地方救灾[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俞钢;;唐代制举的形成及其特点[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瞿林东;论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为中国史学步入21世纪而作[J];史学月刊;2001年01期

9 彭文峰;唐代河朔藩镇进奉浅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10 艾冲;唐代河西地区都督府建制的兴废[J];敦煌研究;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姜建红;;《汉语大词典》释义以今律古现象札记二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艾冲;;论唐代“河曲”内外驻防城群体的分布及其对北疆民族关系的作用[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3 赵振华;;唐徐峤墓志与徐峤妻王琳墓志初探[A];唐史论丛(第九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瑞哲;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陆路丝绸之路上的胡商[D];四川大学;2007年

2 杨军;宋元三教融合与道教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黎仕明;清代甘肃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D];四川大学;2007年

4 海滨;唐诗与西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树国;唐宋之际田税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田渝;16至19世纪中叶亚洲贸易网络下的中暹双轨贸易[D];暨南大学;2007年

7 刘晗;《老子》文本与道儒关系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马冬;唐代服饰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温翠芳;唐代的外来香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唐会霞;汉乐府接受史论(汉代—隋代)[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志娟;明清安庆府的民俗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蓉;宋代物证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进科;三国民族政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晓伟;云冈石窟乐器图像初探[D];山西大学;2007年

5 吴冰;六朝清商乐发展探微[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6 钱龙;东魏北齐“胡汉冲突”下的汉化趋势[D];山西大学;2007年

7 王会豪;秦汉以来成都锦江滨河人文景观的变迁及复原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张佩;唐代监察制度初探[D];山西大学;2007年

9 汪如润;明代河南作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闫江涌;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音乐交流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倩;贺捷;;奖掖后进 揄扬人善[J];长江论坛;1984年02期

2 焦冠军;;唐代的官吏考课制度[J];理论月刊;1987年07期

3 杨洪榜;;唐代考绩制度的特点[J];前线;1988年10期

4 洪学伙;唐代打击官吏经商谋利的法律规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5 杜文玉;唐代内诸司使考略[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 许建平;《唐刺史考》阙误补正[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翁俊雄;唐代肃贪法律及其运作[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8 胡沧泽;唐代监察制度对皇帝的制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郑显文;唐代明法考试制度初探[J];政法论坛;2000年02期

10 孙光妍;唐·代·依·法·治·吏·研·究[J];政法论坛;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志鹏;;从敦煌歌辞看唐代敦煌地区禅宗的流传与发展[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郭亮;;唐代茶叶的经济功能探析[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董智;;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都城遗址保护及旅游景观规划设计[A];旅游学研究(第二辑)——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锦绣;;唐开元二十五年《仓库令》所载给粮标准考——兼论唐代的年龄划分[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姬永亮;;唐代误差思想略探[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6 邵天杰;赵景波;;泾洛流域唐代洪涝灾害初步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左汉林;;唐教坊乐工考[A];乐府与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乐府学(第三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峡;石岛湾 唐代对外开放的窗口[N];中国海洋报;2000年

2 马志军 张蕴;我国首次发掘唐代帝后合葬墓[N];中国文物报;2000年

3 陈作义;唐代甘肃传奇小说家[N];甘肃日报;2000年

4 谷祥;唐刻《陀罗尼经》[N];解放日报;2000年

5 张雷;邢窑白釉穿带壶[N];美术报;2000年

6 张雷;越窑及海棠式大碗[N];美术报;2000年

7 李卫;唐代马球铜镜与历史上的马球运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8 陈琪;镇江发现甘露寺遗址[N];人民政协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浩野;关中的驴 唐代的客[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10 刘建国 秦苏 石开西;镇江北固山发现唐代甘露寺遗迹[N];新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文凡;排律文献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姜玉芳;我诗故我在——杜甫与唐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3 林西朗;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赵成林;唐赋分体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张菁;唐代女性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锦;唐代幽默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尹夏清;北朝隋唐石墓门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张勃;唐代节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土屋太yP;北宋禅宗思想史及其渊源[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姬永亮;唐代计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新平;唐代诗体理论的文体学意义[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静月;唐代书诗的书法史料价值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艳;两晋南北朝与唐代比丘尼僧团比较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4 何海华;论唐代寒食清明诗[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艳平;唐代编年体史书考论[D];吉林大学;2005年

6 唐安志;唐代庶民地主家庭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7 白茹冰;论唐代牡丹的引种、推广与兴盛[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姬秀丽;唐代赦免制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玉兴;唐代县主要僚佐考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明禄;唐代河东道经济发展概论[D];山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322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0322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4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