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家庭暴力的界定与法律防控

发布时间:2017-11-07 11:06

  本文关键词:家庭暴力的界定与法律防控


  更多相关文章: 家庭暴力 价值目标 法律防控


【摘要】: 防范和控制家庭暴力行为,需要加强立法及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本文主要 针对理论上和立法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家庭暴力界定和法律 防控机制的完善。参照国际公约的相关规定,借鉴外国和台湾地区的先进立 法,结合现有反家庭暴力立法及实践,文章对家庭暴力进行了扩张解释,提出 反家庭暴力立法的主要价值目标,对我国家庭暴力法律防控机制的完善提出若 干具体建议。除引言和结束语外,本文共分四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探讨家庭暴力的界定,着重论述了对施暴主体范围和暴力行为类型 的扩张。认为家庭暴力可以发生在夫妻间、一般家庭成员间、共同生活的其它 亲属间和亲密关系者之间;家庭暴力行为类型不能仅限于身体暴力,还应包括 性暴力、精神暴力和经济暴力;对家庭暴力不应有程度的要求,但为了认定和 处理方便可划分为轻微家庭暴力、一般家庭暴力和严重家庭暴力。 第二章介绍了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和台湾地区反家庭暴力的立法 及实践。英国、美国及台湾地区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反家庭暴力法律体系,加 拿大和法国反家庭暴力的法律措施也很有特色。其中美国《民事保护令》制 度、英国“零忍耐运动”、加拿大刑法的“性侵犯罪”、法国对家庭暴力的严厉 制裁措施、台湾《家庭暴力防治法》均对我国立法和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第三章主要介绍我国反家庭暴力的立法及实践。我国现行法中虽有一些制 裁家庭暴力的条款,但立法分散、内容缺失、处罚力度不够,有待进一步完 善;近年来地方立法及其它实践活动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律机制的完善积累了 丰富经验,但地方立法也存在内容笼统、不够严谨等问题,在立法时应注意科 学吸纳。 第四章家庭暴力法律防控是本文的研究归宿。本章提出了法律防控的主要 价值目标和完善民事、刑事法律的若干建议。反家庭暴力立法应坚持保障人 权、保护弱者及少数人利益、同等保护的价值目标,以平等保护所有弱者的基 本人权。基于价值目标的选择,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在我国现有法律 框架下,本文认为首先应当有针对性地变革现行法、填补立法空白。为完善民 事法律手段与措施,建议引进民事保护令制度,及时救助家庭暴力受害者:引 家庭暴力的界定与法律防控 进法定司法别居制度,保护受害者人身安全;引进法定分别财产制,保护受害 者财产权利,同时保障其生存权和健康权。刑事法部分,建议增设“违犯保护 令罪”,以配合民事保护令的实施;采用概括性罪名“性侵犯罪”,平等保护所 有性暴力受害者;提高家庭暴力犯罪的法定刑,以加大对受害人的保护力度; 对家庭暴力犯罪进行公诉和自诉的调整,对夫妻及亲密关系者之间的性侵犯行 为采用自诉方式,对其它家庭暴力犯罪均可采取自诉和公诉两条途径;对家庭 暴力引发的自诉案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弥补受害者举证能力的不足; 建议引进判例机制,克服司法实践中偏袒施暴者的现象,同时公平对待抗击家 庭暴力的行为人,给予其司法救助。防控家庭暴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 法律措施外,还需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共同防控家庭暴力。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D91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秀芝;曹咏;;让女性远离家暴[J];法庭内外;2011年07期

2 杨白;;家庭暴力及其法律救济[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8期

3 夏莉;;“家暴”受害者离婚诉讼指引[J];家庭科技;2011年09期

4 郭丽娟;;对“家庭暴力”的法律理解[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年07期

5 张留营;;浅议当前家庭暴力[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6 卢文捷;;家庭暴力界定之要素考察[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0年11期

7 谢永杰;;试论家庭暴力及其解决对策[J];华章;2011年17期

8 郜洁;;论家庭暴力及其法律规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李想;李守峰;;家庭暴力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7期

10 雷文琼;张红林;罗永兰;;家庭暴力的法医学鉴定[J];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健;;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及实践模式[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胡京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价值理性的初步研究[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3 李孝红;杨建霞;李孝志;;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考与探索[A];山东省哲学学会“改革开放三十年哲学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冉冉;;浅析家庭冷暴力及其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5 许菡若;;刍议我国家庭冷暴力的现状、特点及其危害性[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卢材珍;;家庭暴力现象探微[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7 叶齐华;;家庭暴力中的社会性别问题影响中国女性的发展[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叶齐华;;精神家庭暴力中社会性别问题与思考——实证调查中国夫妻间使用/经历嘲笑行为情况[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唐觐英;;论作为公共讨论的舆论——基于中国转型时期“家庭暴力”议题的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燕霞;罗宁;;从女同和女双家暴现状调查看性别和性向歧视[A];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暨《朋友》项目十周年庆典与贝利—马丁奖颁奖大会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振;家庭暴力知多少[N];安徽经济报;2005年

2 金品;我省家庭暴力投诉增多[N];安徽经济报;2005年

3 邓周;消除家庭暴力需全社会共同努力[N];保健时报;2003年

4 记者 王永钦;经济独立有利于减少家庭暴力[N];中国妇女报;2005年

5 刘武俊;遏制家庭暴力法律大有作为[N];法制日报;2005年

6 ;对家庭暴力说不![N];法制生活报;2005年

7 陈君 本报记者 廖琴;尊重生命 让家庭暴力远离[N];广安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王斯;应对家庭暴力仍需多方协作[N];广西日报;2005年

9 李晓艳;关注家庭暴力[N];贵州民族报;2005年

10 ;何谓“家庭暴力”?[N];解放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石文斌;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及其实现途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寄荣;发展的伦理向度[D];复旦大学;2010年

4 柳娜;家庭暴力中严重躯体施暴行为的代际传袭:从心理—社会—精神病理—遗传学角度探讨[D];中南大学;2011年

5 董立平;高等教育管理的价值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张勇;孕期家庭暴力与孕妇心理、产后抑郁、新生儿神经生化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婴儿认知行为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7 米俊魁;大学章程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刘晓兵;刑事程序价值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张东华;中国共产党现代化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邢红枚;家庭暴力受虐妇女杀夫犯罪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家庭暴力的界定与法律防控[D];厦门大学;2002年

2 李洁;关于甘肃省张掖市家庭暴力现象的调查报告[D];兰州大学;2010年

3 徐健;公权力介入家庭暴力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梁雪爱;和谐视域下家庭暴力的道德成因与教育对策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0年

5 辛桂香;家庭暴力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丁彦;论家庭暴力犯罪[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周冬然;自我认知和社会支持[D];复旦大学;2010年

8 闫晗;家庭暴力行政执法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纪明希(Michelle Jackson);赋权女性[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杨艳芹;我国家庭冷暴力法律救助措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52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152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5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