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探望权及其主体扩展的立法思考——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7-11-13 04:11

  本文关键词:探望权及其主体扩展的立法思考——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为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离婚 探望权 主体扩展 儿童最大利益


【摘要】: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被称作"儿童权利大宪章",其中所确立的"儿童最大利益"原则被世界许多国家承认和运用,体现在亲子法上就是"子女本位"。探望权也称探视权,是指未与子女共同生活方有权对子女进行探望、与子女交流并短期共同居住的权利。本文在对探望权的定义和性质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为视角重点思考探望权主体扩展的立法问题。
【作者单位】: 东莞理工学院法学院;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人民检察院;
【分类号】:D923.9
【正文快照】: 一、“儿童最大利益”已成为儿童保护的国际最高指导标准和各国亲子法的首要原则关爱儿童是人类普遍的价值取向。“儿童最大利益”的表述最早可以追溯到1924年《日内瓦儿童权利公约》,并在此后的多个国际文件中得到重申。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3条规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丽萍;中日探望权制度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赵敏,余荣红;应明确子女为探望权的权利主体——兼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立法宗旨[J];前沿;2005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谷景志;论离婚亲子关系中的儿童最大利益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曹白莉;离婚后的亲权行使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丁美君;探望权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孙晓英;离婚衡平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4 张陆曼;探望权法律问题探究[D];贵州大学;2007年

5 喻军;探望权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莫燕;我国探视权问题要论[D];苏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苇,谢京杰;论“儿童最大利益优先原则”在我国的确立——兼论《婚姻法》等相关法律的不足及其完善[J];法商研究;2005年05期

2 王丽萍;论家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以父母照顾权为中心[J];法商研究;2005年06期

3 许富仁;关于离婚后未成年子女抚养费设立担保的立法构想[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8期

4 赵敏,余荣红;应明确子女为探望权的权利主体——兼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立法宗旨[J];前沿;2005年05期

5 徐安琪;单亲家庭子女福利及其法律、政策援助[J];青年研究;2004年07期

6 庞卫国;价值多元与主导价值观[J];求索;2003年01期

7 王泽利;中美探视权法律制度比较[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8 张学军;论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抚养[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6年06期

9 王乔,顾承红;我国探望权制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完善[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2期

10 王雪梅;儿童权利保护的“最大利益原则”研究(下)[J];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春兰;殷昭仙;;探望权及其主体扩展的立法思考——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为视角[J];法学杂志;2011年08期

2 ;违反离婚协议,是否应支付违约金?[J];民主与法制;2011年15期

3 孟艳艳;;论探望权[J];法制与社会;2011年19期

4 唐兴华;;怠于行使探望权行为的成因、对策分析[J];中国审判;2011年05期

5 张丽平;;探望权强制执行困境及其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1年26期

6 ;大人离婚了,我怎么看孩子?[J];西南民兵;2010年06期

7 张卓玉;;论离婚精神损害赔偿[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6期

8 林兴;;我为前夫续了“香火”,离婚时为何还要判我出钱给他?[J];乡村科技;2010年11期

9 张立君;;离婚后对女方生育的孩子应当抚养吗?[J];分忧;2011年01期

10 郭倩;;浅析离婚夫妻共有房屋的分割[J];才智;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文郁;探望权能补离婚缺憾[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2 高建民 尹艳;从幕后走到前台的探望权[N];检察日报;2001年

3 占翔 詹菊生;探望权 间接抚养子女者的法定权利[N];法制日报;2001年

4 陈新华 王恩飞;对探望权案件执行的思考[N];江苏经济报;2004年

5 朱国建;探望权执行存在“三难”[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毛磊;关注探望权[N];人民日报;2003年

7 俞海虹;隔代探望权应否得到法律保护[N];江苏经济报;2008年

8 向阳;探望权及其强制执行[N];天津政法报;2008年

9 张蕾;探望权执行:遭遇人情法律双重尴尬[N];中国妇女报;2009年

10 顾健 黄前;浅议探望权的执行[N];江苏经济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焦燕;婚姻冲突法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岚;我国探望权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李震宇;和谐司法视野下当代中国探望权制度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钱震杰;论我国探望权制度及其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4 马涛;探望权法律问题探析[D];河北大学;2010年

5 汤雯;探望权制度的审思与完善[D];扬州大学;2010年

6 彭昀峰;论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立法完善[D];暨南大学;2011年

7 蓝燕;论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孙金库;彭丽诉艾军滥用探望权案的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9 包丽娟;探望权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戚煜珩;离婚后的未成年子女抚养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79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179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4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