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扶养制度的性质探析与检讨
本文关键词:离婚后扶养制度的性质探析与检讨
更多相关文章: 离婚后扶养 制度性缺损 生存权 发展权 扶养制度 经济帮助 配偶 生活困难 相对主义 社会保障制度
【摘要】:离婚后扶养制度是各国离婚立法中的一项常见制度,如果从权利救济的角度对该项制度的性质加以分析,可以认为离婚后扶养的提供实际上构成了对离婚配偶中弱势一方生存权或发展权的救济。基于这一认识并以对我国现有离婚经济帮助制度的改进为基础也就可以对我国离婚后扶养制度的建构展开更为具体化的探讨,并从立法角度提出相应建议。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13.9
【正文快照】: 在财产分割之外,赋予离婚配偶中弱势一方向对方请求提供经济支持,以保证其离婚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生活之权利,这是各国离婚制度中的一种常用措施,更有不少国家将之作为唯一的离婚救济措施而加以规定。不过,从总体上来看,各国立法对于该类措施的规定,不仅在具体内容上往往存在一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济峰;王丹;;教师专业发展的哲学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2期
2 黄璐;郭超;兰健;;应理性看待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体育“海外兵团”现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3 傅建世;;作为历史观范畴的“需要”[J];长白学刊;2005年06期
4 张传玉;;徘徊在城市边缘的底层农民工群体[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方建敏;;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何清;教学改革中的英语教学策略与形成性评估[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张晓杰;金文姬;;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分析[J];大连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栗丹;2004年优秀短篇小说主题述评[J];当代文坛;2005年05期
9 余瑞祥;;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行为、制度与观念[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李经龙;张小林;郑淑婧;;旅游体验——旅游规划的新视角[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学迎;;基督教与儒教的禁欲思想比较[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崔竞生;;论海丝特的自我实现及其超越[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周茂铭;;换个角度,看律师法律服务市场——用法律经济学的方法观察、思考律师服务市场[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恩伦;论学习权[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斌;现代立法中的利益衡量[D];吉林大学;2005年
4 王小林;民事诉讼公开法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5 李和森;中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陈风波;江汉平原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户行为变迁[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7 刘建荣;当代中国农民道德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俊;离婚救济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肖晖;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转型[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朱立;品牌文化战略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华;试论离婚判决中女性的居住权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韩英军;中国近代民权观的演变及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修棋;环境权制度化的困境及其出路[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吴志兵;刑事被害人的地位和权利保护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5 郭兰英;高等学校学生权利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6 洪中元;试论课堂教学中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周蓉;论道德权利[D];中南大学;2003年
8 田慧;论中国宪法平等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9 邵海荣;跨文化人才资源激励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强;从税法角度探讨解决国有企业激励与约束问题[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84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184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