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的嫁衣:作为代际剥削手段的彩礼——转型期农村彩礼习俗的性质嬗变研究
本文关键词:变色的嫁衣:作为代际剥削手段的彩礼——转型期农村彩礼习俗的性质嬗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彩礼 婚姻偿付 婚姻资助 代际关系 社会变迁
【摘要】:彩礼是婚姻支付的重要形式,其变迁与农村社会的巨变紧密相关。进入新世纪后,豫东农村的彩礼习俗发生了质变,彩礼本来是缔结婚约的标识物,也是代际之间均衡的财富转移方式,现在却变成了代际剥削的手段,子代借此向父代索要高额家庭财富,推动了彩礼数目的暴涨。彩礼性质的嬗变是家庭结构、家计模式和代际关系变迁合力型塑的结果,其中代际关系失衡是根本原因。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化背景下村庄变迁及其区域差异研究”(11BSH02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3.9
【正文快照】: 近年来,有关农村彩礼费用暴涨,导致农民不堪重负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我们在田野调查中对此也深有感触。彩礼习俗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迁,其变迁与转型期农村社会的变迁有何关联,其对习俗的实践主体———农民又意味着什么?本文将以豫东农村的民俗志调查为主,辅以其他区域农村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丽娜;;从彩礼的层次看农村女性的婚姻自主性[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李霞;;民间习俗中的彩礼及其流变[J];民俗研究;2008年03期
3 刘铁梁;;感受生活的民俗学[J];民俗研究;2011年02期
4 韩玲;;论当代赣中南农村婚姻习俗中的彩礼和嫁妆[J];农业考古;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翔;;回溯与前瞻——女性性自治权的刑法保护[J];河北法学;2008年12期
2 宋丽娜;;从彩礼的层次看农村女性的婚姻自主性[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3 王世贤;;生育权之检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邢铁;;唐宋时期家族组织的变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冯文娟;;当前中国居家养老方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林晓兰;;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建构及其实践策略[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金眉;;事实婚姻考察——兼论结婚仪式的现代法律价值[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风笑天;;从“依赖养老”到“独立养老”——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观念的重要转变[J];河北学刊;2006年03期
9 史秉强;;代际之间“责任伦理”的重建——解决目前中国家庭养老问题的切入点[J];河北学刊;2007年04期
10 高金锋;;姜Z穆牡奂J茉杏牒箴⒃庖牌揭騕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祥荣;城市家庭体育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杨;西方儿童权利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宋丽娜;人情的社会基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熊凤水;流变的乡土性:移植·消解·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韩澄;北京传统首饰技艺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张雯莉;劳燕分飞为哪般?[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高法成;孝与养的失衡[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王春花;唐代老年人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雪峰;;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动及其影响[J];江海学刊;2008年04期
2 杨华;;农村婚姻市场中的结构性因素——基于湘南水村“光棍汉”的调查[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吴重庆;社会变迁与通婚地域的伸缩——莆田孙村“通婚地域”调查[J];开放时代;1999年04期
4 唐利平;人类学和社会学视野下的通婚圈研究[J];开放时代;2005年02期
5 刘晓春;;从“民俗”到“语境中的民俗”——中国民俗学研究的范式转换[J];民俗研究;2009年02期
6 杨利慧;;语境、过程、表演者与朝向当下的民俗学——表演理论与中国民俗学的当代转型[J];民俗研究;2011年01期
7 王杰文;;“表演理论”之后的民俗学——“文化研究”或“后民俗学”[J];民俗研究;2011年01期
8 李溱;;私人生活:婚姻与社会性别建构——以广西靖西岳镇壮族社区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9 瞿明安;跨文化视野中的聘礼——关于中国少数民族婚姻聘礼的比较研究[J];民族研究;2003年06期
10 仰和芝;;农村打工女跨地区婚姻模式出现的成因及影响分析[J];农业考古;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华;隐藏的世界:湘南水村妇女的人生归属与生命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利林;;社会转型时期消费代际冲突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1期
2 祝成生;李京丰;;道德哲学视域内的代际伦理及其实践原则[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3 舒天斌;张云梅;;论代际经济公正[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祝成生;;伦理关系代际间的纵向拓展及其实践原则[J];理论界;2007年03期
5 ;政坛“代际继替”考验“80后”党员[J];人民论坛;2009年22期
6 王倩;;代际伦理——一个现代性的问题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7 郝亚飞;丁立磊;;代际认同差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3年02期
8 袁振国;;谈谈代际冲突[J];上海青少年研究;1986年06期
9 孙加祺;;从认识论看代际观念差异[J];青年研究;1990年05期
10 刘铁芳;;代际价值观的断裂与传承——读廖小平教授《分化与整合——转型期价值观代际变迁研究》[J];书屋;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宝华;;试论现代代际观[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2 莫培滔;;老年人要做好家庭代际和谐的表率[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蒋云峗;任若恩;;中国代际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研究[A];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5[C];2005年
4 何佳讯;才源源;秦翕嫣;;消费者代际品牌资产的结构与测量:基于双向影响的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陈亚南;;营建和谐的家庭[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韦贵tD;;坚持统筹兼顾发展代际和谐关系[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魏仲吾;;代际交流的动力浅说[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李宗明;;浅谈代际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一——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九)[C];2006年
9 马丁·柯利;马尔科·阿尔伯蒂尼;哈拉尔德·屈讷蒙德;李霞;;成人家庭代际联系:从比较调查研究得出的证据[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10 伍如昕;;谁更幸福?——代际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法国记者 邢雪;法国“代际合同”促进青年就业[N];人民日报;2013年
2 肖守渊;代际和谐离不开敬老爱老[N];江西日报;2014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 董之鹰;老龄社会的代际互动[N];中国老年报;2001年
4 高昌;“代际文学”:一个热烈的伪话题[N];中国文化报;2005年
5 廖小平 洪源渤;和谐社会的代际维度[N];光明日报;2005年
6 葛登扬;天津“代际婚姻”增多[N];新华日报;2004年
7 唐元仲;利益组合的代际婚姻不容乐观[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8 李郁芳 孙海婧;代际公共品:改革直面的重大实践问题[N];中国改革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邓崎凡;“代际冲突”成为“千禧一代”离职突出原因[N];工人日报;2011年
10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翔;增强代际收入流动 改善长期分配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韩军辉;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汪燕敏;转型中国的代际收入流动研究:水平测度与机制分析[D];浙江大学;2015年
3 方鸣;中国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肖代柏;消费行为的反向代际影响[D];武汉大学;2013年
5 鲁婧颉;基于母亲教育与儿童健康关系的教育之非货币化代际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乔超;农村代际冲突中老人行动方式变迁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廖小平;伦理的代际之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温芳;保障性多代住居体系营建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坤;代际效应下工作搜寻对大学生初始工资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周以杰;先秦家庭代际伦理及其现代价值初探[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伍希;试析科学发展中的代际责任[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丽娟;新农村家庭代际伦理关系现状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淑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代际经济公正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江洁;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及其现代转型[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熊晓莉;代际福利转移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吴坤国;生理代际与文化代际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吕建武;影像传播中的代际冲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黄林峰;基于金融性资产的我国居民代际收入传递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924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192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