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配偶对第三人主张侵权赔偿欠缺法律依据
本文关键词:受害配偶对第三人主张侵权赔偿欠缺法律依据
更多相关文章: 配偶权 现行婚姻法 法律依据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婚姻家庭 侵权赔偿 家庭暴力 无过错方 婚姻关系 当事人
【摘要】: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伴随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断转变,现如今人们对婚姻家庭的责任、要求及认识与以往相比已有很大改观和不同,加之受诸多不良社会风气如养情妇、包二奶、婚外情、第三者、家庭暴力等的影响,当下社会中婚姻家庭的稳定性已受到严重冲击,离婚在生活中已是司空见惯。由此,法院受理的婚姻家庭案件每年都在不断增长,形式更是五花八门,如空床费、十年无性婚姻索赔案、向第三者求偿、忠诚协议,等等。这不仅揭示了一些人道德观和家庭责任感的缺失,而且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突破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其实,在这些荒诞热闹表象的背后,隐藏更多的是人们对维护婚姻稳定和守护家庭和谐的无奈之举。由于婚姻家庭中情感和血缘的特殊性、私密性,使得社会救助乏力,而人们受逆来顺受、家丑不可外扬等传统思想的固有束缚,甚至于对家庭暴力和权势打压的惧怕,或是基于遭受情感伤害至深的身心再无力承担诉讼负累,或是基于脸面和尊严的顾虑等等,对婚姻家庭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也更多地以隐忍态度来承受或默默私了而终止,而真正敢于通过诉讼进行法律维权的仍是少数。因此,作为法律工作者,应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一个个维权诉讼的鲜活案例,追本溯源,认识到问题的实质,以便更好地适用法律、法规及政策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鼓励更多人善于维权、勇于维权。同时,学理界和实务界的法律工作人员,应就此尽快透视国家法律法规严重滞后于社会现状的漏洞与不足,在学理上予以倡导,在立法上予以完善,在司法上予以调整,在政策上予以补强。进而通过法律来适时引导、调整人们的道德规范,来约束、控制人们行为的裂变。就此,编者挑选了《受害配偶对第三人主张侵权赔偿欠缺法律依据》、《夫妻忠诚协议的效力》、《违反夫妻忠实义务的损害赔偿》3篇案例,与读者共同探讨。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3.9
【正文快照】: I要点提示】现行婚姻法未明文确立配偶权;婚姻法第四条的规定为倡导性条款,不能作为承担侵犯配偶权法律责任的依据;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离婚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为无过错方的配偶,而不能是婚姻关系之外的其他人。配偶一方请求婚姻关系以外的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欠缺请求权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庆平;;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相关问题的剖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曹贤信;;婚内侵权民事责任之审思与构想[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7期
3 林春海;;浅析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蒋月;;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离婚法研究回顾与展望[J];法学家;2009年01期
5 孙蓓蓓;;关于我国现行《婚姻法》夫妻财产制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02期
6 田斯婧;;浅谈离婚损害赔偿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7年02期
7 黄玲;;浅析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8年14期
8 田龙山;;离婚时的损害赔偿制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25期
9 曾立坚;;论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9年17期
10 吴旱治;;浅谈夫妻离婚后的经济利益平衡——兼谈公平原则在婚姻法的适用[J];法制与社会;2009年2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宇;婚姻家庭法之女性主义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秦基;蓝某诉佳某离婚案例分析[D];兰州大学;2009年
2 蒋伟华;论夫妻性权利[D];华侨大学;2008年
3 宋久盘;配偶权法律问题研究[D];华侨大学;2008年
4 张越山;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赵杰;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探析[D];内蒙古大学;2008年
6 巩华山;对我国家庭暴力纠纷处理的立法司法透视[D];贵州大学;2007年
7 曹贤信;论婚内侵权民事责任[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李海运;“第三者”侵害配偶权民事责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汪超;试论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韦立平;夫妻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兵;论配偶权[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汪波;浅析配偶权[J];中南工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管宏杰;关于配偶权问题之探讨[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1年02期
4 刘宏渭;浅论配偶权[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5 苗文全;配偶权的涵义及价值探析[J];政治与法律;2000年04期
6 周孝正;“专家稿”与“配偶权”质疑[J];中国青年研究;1998年06期
7 高洪宾;配偶权初探[J];法律适用;2000年08期
8 韩延斌;浅议配偶权[J];人民司法;2001年04期
9 马春军;配偶权新论[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徐帆;试论我国配偶权保护制度的完善[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大敏;;试论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自我解放[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李增庆;魏莉;闵汉珍;刘筱娴;;婚姻家庭冲突与婚姻危机的影响因素[A];中南六省性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暨湖北省性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史健生;;家庭暴力问题初探[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七)[C];2005年
4 卢材珍;;家庭暴力现象探微[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5 塔娜;;论离婚损害赔偿中的举证难[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孙苑芳;孙越隆;;关于家庭暴力的社会学思考——贵阳市个案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刘金桥;;216例家庭暴力受伤妇女伤情鉴定分析[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8 金石;;论财产占有与婚姻家庭的演变[A];民族学研究第二辑[C];1981年
9 赵彦;;新加坡华人青年婚姻家庭状况调查与分析[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毛润琳;;绿色壁垒的法律依据浅析[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黄秀丽;夫妻之间是否存在配偶权[N];北京日报;2000年
2 ;何为“夫妻配偶权”[N];安徽经济报;2002年
3 何莹;浅谈配偶权侵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N];西藏日报;2005年
4 荣伟 吴建丽 任宗英;配偶权婚姻法修订能否绕开[N];检察日报;2000年
5 吴晓芳;“配偶权”之我见[N];人民法院报;2000年
6 张清郎;配偶权:道德与法律的碰撞[N];检察日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文明;家庭越来越脆弱了吗[N];中国轻工报;2000年
8 记者 杨葵花;婚姻家庭权益成为我市妇女维权热点[N];铁岭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申玉彪 金涌翁 惠娟 通讯员 汪朝晖;家庭施暴者快“放下你的鞭子”[N];深圳特区报;2005年
10 顾荣;婚姻家庭经济问题矛盾重重[N];西安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跃生;1930-1990:华北农村婚姻家庭变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王桂萍;定罪总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陈丽萍;理想、女性、习俗[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继;中国区际民商事司法协助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曹玉萍;湖南家庭暴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6 黄国平;女性服刑人员中精神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关系以及PTSD的心理学、认知功能、神经生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7 张晨阳;从理想国到日常生活[D];复旦大学;2006年
8 金眉;唐代婚姻家庭继承法律制度初论——兼与西方比较[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9 管建强;中国民间战争受害者对日索偿的法律基础[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10 周安平;性别平等的法律建构[D];苏州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缴增旭;配偶权及其侵权行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2 侯向花;配偶权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3 廖卉;配偶权民法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黄宇霞;夫妻人身关系法律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5 李t,
本文编号:12411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241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