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婚外恋主张隐私权的法理思考
本文关键词:对婚外恋主张隐私权的法理思考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社会上婚外恋的现象逐渐增多,,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道德和法律上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婚外亦能否主张隐私权这一问题,从法理角度,通过对法律和道德两者间关系的分析和思考,以权利和行为应相对分离的构想为基础,主张在法律上首先应承认并保护婚外恋者的这种隐私权,但同时法律对其婚外恋行为应认为违法。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法学院 浙江大学法学院 浙江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9
【正文快照】: 目前,在法律上,中外各界对婚外恋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甚至没有定义。而在社会学上,社会学家把“婚外恋”称为“婚外爱情”,是指已婚夫妇在婚姻之外与其他的异性之间存在着的一种恋爱关系①,或简单为婚外与他人的恋情②。对于婚外恋这种现象,人们褒贬不一,从目前的情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智成;;幼儿园安装摄像头是否侵犯隐私权[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年06期
2 陈松雪;;隐私权与言论自由权的冲突与平衡[J];知识经济;2011年16期
3 苏敏;;论“人肉搜索”行为中的隐私权保护[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7期
4 石春梅;;浅析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J];世纪桥;2011年13期
5 余索;;是谁扼杀了平民的隐私权——以对“犀利哥”的报道为例[J];新闻世界;2011年08期
6 李耕;;浅谈我国网站隐私权保护与隐私政策声明[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3期
7 郑银银;;“死亡博客”事件中两方主体的侵权责任思考[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年07期
8 刘中梅;;物联网时代与个人隐私权的保护[J];科技与法律;2011年04期
9 王慧霞;;隐私权与新闻报道权的博弈[J];无线互联科技;2011年02期
10 李唯唯;;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大众知情权博弈,谁胜谁负[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文钦;;艾滋病病人隐私权与家属知情权的冲突与平衡[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林敏;;政府信息公开中知情权和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原则[A];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效羽;;隐私权的道德困境及其化解——论公法隐私权与私法隐私权[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陈明阳;;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与隐私权的博弈——由Viacom诉YouTube案谈起[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5 郑晓博;汤筠;杨士强;;互联网个人隐私权侵害问题研究[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6 连相如;;摄影记者应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和自己的作品[A];新阶段新路子——第六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5年
7 林雪红;;网络时代未成年人权利与法律保障——“人肉搜索”对未成年人的侵犯[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8 汪路;;电子商务中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初探[A];纪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十周年有奖征文获奖文集[C];2004年
9 王亚和;李芳;;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兼议广东消费者精神损害赔偿立法的意义及缺陷[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10 宋雅梅;;试述《侵权责任法》的中国特色[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辉 焦燕玲;法律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N];健康报;2005年
2 方警官;公民有哪些隐私权[N];人民公安报;2003年
3 张思宁;视频时代的隐私权及其维护[N];辽宁日报;2009年
4 鲁生;多数人无权决定少数人的隐私权[N];检察日报;2009年
5 冷霞华 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隐私权的诞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特约评论员 邓新华;网络从未“侵害”过隐私权[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7 付强 本报记者 朱海;乱抛垃圾车主上了报是否侵犯隐私权[N];中国消费者报;2010年
8 刁安心;“人肉搜索”与侵犯隐私权[N];江苏经济报;2010年
9 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 邓清波;打拐别忘保护儿童隐私权[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图鹏律师事务所 李宁 石慧慧;非法窃听与公民隐私权关系的探讨[N];天津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亮;论隐私权[D];武汉大学;2005年
2 张莉;论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可欣;论隐私权[D];吉林大学;2007年
4 艾茜;个人征信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陈龙江;人格标志上经济利益的民法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洪海林;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成晓娜;论网络侵权行为的特殊性与立法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李冬;生育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杰华;论自然人的隐私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2 马春军;隐私权的法理学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3年
3 杨静;网络空间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厦门大学;2002年
4 邓晓念;论新闻采访权与公民隐私权的冲突及其调整[D];四川大学;2004年
5 范雪融;数据信息隐私权法律保护的比较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6 雷金牛;论网络时代公民隐私权保护[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7 王红霞;网络隐私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袁晓波;论隐私权[D];黑龙江大学;2004年
9 乔丽英;个人信息知情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王琼雯;隐私,人格尊严的堡垒——宪政视野中的隐私权[D];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246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246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