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庭暴力法律救济体系探讨
本文关键词:我国家庭暴力法律救济体系探讨 出处:《学术交流》200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家庭暴力 价值理念 法律救济 家庭暴力防治法
【摘要】: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间的一种违反法律与善良风俗的暴力行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在我国,家庭暴力案件的增多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然而,法律在打击和控制家庭暴力方面,还处于消极和被动的状态,现有的救济体系缺乏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不利于制裁和惩罚家庭中的施暴者,不能有效地遏制家庭暴力。因此,应建立完善科学的防治家庭暴力法律救济框架。从宏观上,制定专门的家庭暴力防治法。从微观上,一方面,完善民事救济制度。引进民事保护令制度、实行非常财产制和建立婚内损害赔偿制度。另一方面,完善刑事救济制度。增设家庭暴力罪罪名、提高家庭暴力犯罪法定刑、适当调整家庭暴力犯罪追诉权和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证据规则。从而切实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Abstract]:Domestic violence is a kind of violence that violates the law and good customs among family members. It has become a global social problem in our country. The increase in cases of domestic violence has led to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However, the law is still passive and passive in the fight against and control of domestic violence, and the existing relief system lacks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emergency procedures. It is not conducive to sanction and punish the perpetrators of domestic violence, can not effectively curb domestic violence. Therefore, we should establish a scientific legal relief framework to prevent and treat domestic violence from the macro perspective. To formulate a special law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omestic violence. On the one hand, improve the civil relief system, introduce the system of civil protection orders, implement the system of extraordinary property and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compensation for damages in marriage. Improve the criminal relief system, add the crime of domestic violence, improve the domestic violence crime statutory punishment. Appropriate adjustment of the right to prosecute domestic violence crim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version of the burden of proof evidence rules so as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victims of domestic violence.
【作者单位】: 哈尔滨商业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9;D924.3
【正文快照】: 一、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分析家庭暴力作为一种侵犯妇女权益的严重违法行为,由于其发生在由婚姻家庭或亲密关系、血统和法律联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之间,而且其受害者往往放弃自己应有的权利,因此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对公共健康有重要影响的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资料显示:在绝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余香;家庭暴力与法律规制[J];时代法学;2004年05期
2 吴燕怡;从家庭暴力谈妇女人权的法律保护[J];前沿;2003年07期
3 王玲;反家庭暴力立法价值目标与制度完善[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4 严晓慧;家庭暴力损害赔偿刍议[J];兰州学刊;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雁兵;;关于确认夫妻共同债务的审判思考[J];法律适用;2006年05期
2 黄振香;;我国的夫妻财产约定制及其制约因素[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王雪娟;;预防与制止家庭暴力的法律思考[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廖志斌;夫妻财产制度的道德基础和未来走势[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 白银燕;建立和完善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律机制的几点思考[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刘余香;家庭暴力与法律规制[J];时代法学;2004年05期
7 张传伟;;家庭暴力现象的法律规制[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2期
8 房香荣;;我国家庭暴力法律干预制度探析[J];世纪桥;2007年03期
9 侯琦;;对我国家庭暴力防治的法律思考[J];理论导刊;2006年08期
10 严晓慧;家庭暴力损害赔偿刍议[J];兰州学刊;200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卫东;论夫妻财产制度[D];苏州大学;2002年
2 计鲁昆;论家庭暴力与防治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3 陈飞;我国家庭暴力的民事责任问题初探[D];广西大学;2004年
4 李熠;中国家庭中妇女受暴问题的法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5 李启昱;夫妻财产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6 皮现众;家庭暴力及其司法救济[D];苏州大学;2004年
7 徐晓丽;夫妻财产制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8 邓姗;家庭内女性暴力犯罪之社会透视与防控构想[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9 李英;论我国的夫妻财产制[D];郑州大学;2005年
10 朱荣力;夫妻财产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严晓慧;家庭暴力损害赔偿刍议[J];兰州学刊;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小平;;著作权刑事保护理念之辨析[J];学术交流;2011年08期
2 叶俊;;家庭暴力立法刍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4期
3 王利明;;民法的人文关怀[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4 任先行;;营生有道,理念为先——论商事企业的社会责任[J];中国商法年刊;2009年00期
5 陈寒;;新中国以来裁判离婚理由价值分析[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6 董磊磊;;财产损害之“后续损害”问题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马茂青;蔡立群;;中国古代民事法律规范理念初探——以“民法”的语义分析为视角[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8 朱世文;;中国崛起背景下商事立法模式研究[J];学术论坛;2011年06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志荣;夏智勇;;论民法上物与环境法上物之鉴别——一个法哲学的视角[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2 蔡玉玲;许绫殷;;从MP3.com与Napster案例谈科技创新与法律[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3 康纪田;;论效率与公平在初次分配中的两度统一——以对物权法学的研究为切入口[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上海电机学院 方恩升;“侵权责任法”的价值理念[N];光明日报;2010年
2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教授 金一虹;司法解释应体现价值理念“向前”取向[N];中国妇女报;2011年
3 吉林大学法学院 郑维炜;浅议民法文化与民法典[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小标;身份与财产[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锦平;论民法价值理念的现代性及其在生态视野下的转变[D];福州大学;2006年
2 段娟能;家庭暴力的防控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单清峰;人身性债权优先于财产性债权的法理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4 辛元忠;损害赔偿价值理念对侵权法律规范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郑嫣;对价与原因的比较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6 徐睿;中美产品责任法律问题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7 唐文发;合同欺诈行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梁虹;浅谈侵权法过错责任原则一元论之回归[D];暨南大学;2009年
9 高静;专利制度与遗传资源保护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10 马兰;网络时代物权法律制度探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09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409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