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来民法典中亲子关系否认制度的建构
本文关键词: 亲子关系否认 亲子关系推定 亲子关系平等 出处:《当代法学》2008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亲子关系否认制度是亲子法领域确立父母与子女法律身份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父母子女关系的调整离不开法律这一手段。我国现行《婚姻法》对此尚未明文规定,致使亲子法的立法结构及内容有严重缺陷。学界对这一问题缺乏更加深入的探讨,也使之成为立法中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立足于我国国情及社会需要,从制度完善的层面探讨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同时,对该制度的否认权人、否认之诉的相对人、否认的前提、否认的客观事实、否认请求权的期间、否认的法律效力等问题作出基本的设想。
[Abstract]:The system of paternity denial is a very important system to establish the legal identity of parents and children in the field of parent-child law, and the adjustment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means of law. As a result, the legislative structure and content of parent-child law have serious defects. The lack of more in-depth discussion on this issue in academic circles also makes it a relatively weak link in legislat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social needs of our country. At the same time, the disclaimer of the system, the relative person of the denials action, the premise of denial, the objective facts of denial, the period of denial of right of claim,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perfection of the system. The legal effect of denial and other issues to make a basic assumption.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高树辉,王新淮;STR基因扫描技术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J];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2 王瑞恒;;民事纠纷中亲子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及其证据效力[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金强;;论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的赔偿[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叶金强;;动产抵押制度:价值目标之偏离与矫正[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4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5 胡玉浪;;劳动报酬优先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6 张宇润;证券法律机制及其整体的合力[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7 余玮;方苏琴;;格式条款的价值分析及司法规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毛立平;;19世纪收继问题研究——以安徽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9 阳高峰;;缔约过失类型化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赵文婧;;侵权行为中精神抚慰金的评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光辉;;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2 代净;;解构与重塑: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为参照[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仕菊;;试论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兼评我国《物权法》第106条的相关规定[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4 黄蓓;蒋丽霞;;浅议网上购物消费者权益的保护[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5 杜靖;;五服-姻亲与宗族——一个汉人社会研究的新框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6 郭明;钱志刚;;论自己责任原则地位衰落的缘由及矫正对策——以机动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承担为视角[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7 叶林;石旭雯;;外观主义的商法意义——从内在体系的视角出发[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8 王仲兴;李波;;我国犯罪学研究方法与方法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赵莉;;我埋单你受益——从银行房贷合同看“霸王条款”[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董杰;赵大康;;试论我国法定离婚条件[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贾翱;公司法上新股发行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安宁;船舶抵押权立法的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周海涛;强制保险法律制度国际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丁利明;国际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孙超;应收账款融资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王萍;渔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变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镭;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冯国亮;债权人撤销权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蒋鹂然;论“疾病”在婚姻关系中的法律效果[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丁勇;私法上的违法建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陶然;协议离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熊伟;论夫妻财产约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钱松;我国司法鉴定人民事责任法律属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小龙;自然债的类型化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曹康明;论第三人侵害债权及其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纪志宾;两个山羊品种分子系谱的构建及家系遗传特征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高树辉,王新淮;STR基因扫描技术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J];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2 周伟;法医学鉴定结论的理解与采信[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双方均有子女的夫妻,能不能申请再要孩子[J];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2003年10期
2 薛方晴;;浅析人工授精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J];法制与社会;2007年02期
3 ;法律圆桌[J];开心老年;2007年12期
4 于桂凤;;变性人在婚姻家庭中的法律地位[J];科技信息;2009年27期
5 郑娜;;论代孕子女法律地位之认定[J];法制与社会;2008年26期
6 赵京辉;;自愿监护与收养的异同[J];政治与法律;1987年04期
7 牛兴全;;事实收养探疑[J];法学杂志;1991年02期
8 ;父母离异后,一方不支付抚养教育费我应怎么办?[J];职高生;1997年05期
9 单益;;父母离婚,我可以自主选择跟谁生活吗[J];初中生;2002年33期
10 赵叔强;对“婚姻家庭关系”认识的几个误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杨;;国家介入父母、子女关系的法理基础及限度[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2 祝新民;;家庭和谐寿自高[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汪明亮;;逐级年龄非正式社会控制理论及其犯罪学意义[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张秉民;王玉琴;;浅谈伊斯兰婚姻家庭关系的合理性[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王卫东;;班主任工作之我见——浅谈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青海卷)[C];2010年
6 张一兵;;建立现代亲子关系是当好21世纪父母的基本功[A];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四届年会资料汇编[C];2001年
7 方郁丹;毛雅君;周卫;;脑外伤患者陪护的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A];2011年浙江省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年会暨康复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邀主持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肖群忠 整理 陆安;城市中的孝[N];光明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芳 本报通讯员 魏少永 张志胜;再婚夫妻的养老尴尬[N];河南日报;2010年
3 记者 张析云 通讯员 张秋雁;生父身亡生母失踪 非婚生子谁来抚养[N];长春日报;2005年
4 记者 张析云 通讯员 张秋雁;“半路”夫妻离婚 有权索要对继子女的抚养费[N];长春日报;2006年
5 袁青;重婚情况下的收养关系应该承认[N];中国改革报;2006年
6 ;非婚生子女有继承权吗?[N];江苏科技报;2008年
7 媒体评论员 鲁宁;认养地震孤儿需爱心加理性[N];广州日报;2008年
8 山西省人民检察院 董新宇;“身份敲诈”如何定性[N];检察日报;2010年
9 记者 李茁 通讯员 向波 陈桦君;长沙市规范户口管理[N];湖南日报;2009年
10 王永东;养子不能继承生父遗产[N];法制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杨;西方儿童权利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江南;中越跨境民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高其才;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4 尹建新;儿童国际收养伦理关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春佳;亲子关系否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莫燕;我国探视权问题要论[D];苏州大学;2006年
3 蓝超;身份性协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韦小敏;由“借腹生子”相关案例引发的若干法律问题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5 吴勇;我国变性人性别变更问题与婚姻家庭关系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娜;我国代孕之亲子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林冬竹;论我国亲子关系的确立规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8 程谦;论身份权的精神损害赔偿[D];暨南大学;2010年
9 李等等;代孕的伦理问题及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袁曦;儿童送养国事后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26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526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