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与中国妇女人权的法律保障与完善
本文关键词: 家庭暴力 中国妇女人权 暴力行为 法律保障 婚内强奸 婚姻家庭 现行婚姻法 性权利 妇女法 离婚制度 出处:《河北法学》199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从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婚姻家庭中普遍存在的家庭暴力问题入手,对家庭暴力现象的存在方式、产生的原因、具体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和分析,论证了探索并谋求解决这一现象在法律上的重要意义,并对当前各界关于家庭暴力问题研究中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分析,对家庭暴力概念进行了界定。进而重点探讨了本文主旨所在,即如何消除家庭暴力、完善妇女人权的法律思路,提出了一些大胆的设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改革我国现行婚姻法的设想。A.建议拓宽夫妻人身关系的范畴。主要增加夫妻间应尊重彼此的性权利和性等严;b.修改我国的离婚制度。从避免离婚法定标准弹性的弊端入手,,提出了具体的意见;c建议增加离婚诉讼中对妇女保护的条款。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做法。2、建议在刑法中增设对家庭暴力施虐者的惩罚条款。3、提出完善我国一女法的构想。包括a.建议细化离婚住房权的法律条款;b.建议设立支持妇女法实施的权威性的专门机构;c建立国家权力机关与司法机关并行的保障机制;d支持非政府组织发展,推进妇女人权立法走向完善等。
[Abstract]: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problem of domestic violence in marriage and family, and makes a systematic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existence mode, the causes, the specific special point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phenomenon of domestic violence.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legal significance of exploring and seeking to solve this phenomenon, and analyzes the various viewpoint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domestic violence. The concept of domestic violence is defined, and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discussed, that is, how to eliminate domestic violence and improve the legal thinking of women's human rights. Some bold ideas are put forward. There are the following points: 1: 1, the assumption of reforming the current marriage law of our country. A.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cope of 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should be broadened. It is mainly to increase that couples should respect each other's sexual rights and sexual rights. China's divorce system. Starting with avoiding the drawbacks of flexibility in divorce legal standard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and suggestions on increasing the protection of women in divorce proceedings. It also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feasible methods. It also proposes to add a punishment clause. 3 to the criminal law for perpetrators of domestic violence, and to perfect the one-woman law of our country. Including a proposal for the elaboration of legal provisions on the right to housing for divorc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authoritative specialized agency to support the implementation of women's laws, c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State power in parallel with the judiciary / d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women's human rights legislation and so on.
【作者单位】: 河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河北法学》杂志社
【分类号】:D92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小玉;积极推动对家庭暴力的司法干预[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钱慧珍,蒋晓华;“家庭暴力”侵害妇女上海300余妇女向妇联求救[J];道德与文明;1994年02期
3 郭晔;家庭暴力我们该做些什么[J];中国妇运;1999年01期
4 黄新春,李瑞青;家庭暴力及其治理对策[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5 路光仁;家庭暴力行为的法律保护[J];中国农村科技;2001年11期
6 未然;唐志;;一份关于家庭暴力的非正式报告[J];中国西部;2001年03期
7 于福龙,金莹莹;简析家庭暴力的特点、成因及对策[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8 李颂光,阎珊珊;发生家庭暴力怎么办[J];湖南农业;2002年15期
9 钟健;;家庭暴力“零容忍”[J];生活与健康;2002年11期
10 ;家庭暴力该谁管[J];农业知识;2002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齐华;;精神家庭暴力中社会性别问题与思考——实证调查中国夫妻间使用/经历嘲笑行为情况[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冉冉;;浅析家庭冷暴力及其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3 许菡若;;刍议我国家庭冷暴力的现状、特点及其危害性[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卢材珍;;家庭暴力现象探微[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5 叶齐华;;家庭暴力中的社会性别问题影响中国女性的发展[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唐觐英;;论作为公共讨论的舆论——基于中国转型时期“家庭暴力”议题的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燕霞;罗宁;;从女同和女双家暴现状调查看性别和性向歧视[A];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暨《朋友》项目十周年庆典与贝利—马丁奖颁奖大会文集[C];2008年
8 孙苑芳;孙越隆;;关于家庭暴力的社会学思考——贵阳市个案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金桥;;216例家庭暴力受伤妇女伤情鉴定分析[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王行娟;;对家暴施暴者进行教育的心理学基础[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频;不仅仅对家庭暴力说不[N];中国妇女报;2004年
2 ;家庭暴力:阳光下的罪恶[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3 李薇薇;家庭暴力绝非“个人私事”[N];保健时报;2003年
4 周华 邓苏勇;我国开始重视家庭暴力防治[N];中国审计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夏合琴;让暴力远离家庭[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5年
6 记者 王永钦;经济独立有利于减少家庭暴力[N];中国妇女报;2005年
7 刘小枫;家庭暴力何日不再[N];人民代表报;2004年
8 乔钟;旅西华人家庭暴力增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9 盛晓艳;如何预防对儿童的家庭暴力[N];江苏法制报;2008年
10 ;宁波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N];宁波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娜;家庭暴力中严重躯体施暴行为的代际传袭:从心理—社会—精神病理—遗传学角度探讨[D];中南大学;2011年
2 秦志远;论基于性别的家庭暴力的民法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张勇;孕期家庭暴力与孕妇心理、产后抑郁、新生儿神经生化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婴儿认知行为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4 邢红枚;家庭暴力受虐妇女杀夫犯罪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郝军启;1980年代小说的家庭伦理叙事[D];吉林大学;2009年
6 黄宇;婚姻家庭法之女性主义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王向贤;亲密关系中的暴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8 邹晓红;中国妇女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邹韶红;夫妻暴力社会心理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性心理干预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卡佳图;论马里夫妻制的改革[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晗;家庭暴力行政执法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洁;关于甘肃省张掖市家庭暴力现象的调查报告[D];兰州大学;2010年
3 徐健;公权力介入家庭暴力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丁彦;论家庭暴力犯罪[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周冬然;自我认知和社会支持[D];复旦大学;2010年
6 纪明希(Michelle Jackson);赋权女性[D];南京大学;2011年
7 杨艳芹;我国家庭冷暴力法律救助措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计鲁昆;论家庭暴力与防治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胡杰;论广西壮族习惯法在家庭暴力中的适用[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张莉;家庭暴力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28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528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