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中国涉外婚姻的特征与走向——以上海市为例
本文选题:涉外婚姻 + 结构 ; 参考:《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03期
【摘要】:中国的涉外婚姻起步晚,发展快,经济开放使上海市成为中国涉外婚姻发展最快的地区。在上海市的涉外婚姻中,外国男性娶上海市女性的“顺势组合”占绝对优势,婚姻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离婚者参与涉外婚姻的情形比较普遍,显示了这类人群婚姻观念的开放性;平均结婚年龄高,外嫁婚姻的夫妻年龄差距过大;涉外婚姻的受教育程度高,属于文化优势阶层。涉外婚姻存在商业化倾向,感情基础相对单薄。涉外婚姻的过快增长宏观上也造成上海本地婚配人群的素质错位。涉外婚姻的未来目标是平衡、平等的国际家庭。
[Abstract]:In Shanghai , foreign men marry the " homeopathic combination " of women in Shanghai to become the fastest - growing areas in China . In Shanghai ' s foreign - related marriage , foreign men marry the " homeopathic combination " of women in Shanghai , and the degree of marriage becomes more international . The phenomenon of foreign marriage is relatively simple . The phenomenon of foreign marriage has a tendency to be commercialized and the emotional foundation is relatively simple . The phenomenon of foreign marriage has also caused the dislocation of the quality of Shanghai ' s local marriage population . The future goal of foreign marriage is to balance and equal the international family .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口研究所 上海市民政局政策研究室 上海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 上海市民政局政策研究室 上海市民政局政策研究室
【分类号】:D66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戴小冬,徐峙;论国际私法中的跛脚婚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颜烨;20世纪90年代社会学视野下我国社会政策和社会问题研究中的社会性别分析述评[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白冰冰;上海市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及其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乔观民;大城市非正规就业行为空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上广;大城市社会极化的空间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裴丽丽;土族文化传承与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饶旭鹏;多民族杂居地区文化变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马西亚;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已婚独生子女的婚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潘艳贤;民族意识调控的国际例证[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4 解启俊;国际移民、文明冲突与融合:国际移民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7年
5 萨仁娜;德令哈市蒙藏回汉族际通婚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董园;涉外离婚案件管辖权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白涛;涉外结婚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遥;路阳;;地方政府创新:内涵、模式与路径选择[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3期
2 谢永宽;范铁中;;论中国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模式的变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任丙强;;环境领域的公众参与:一种类型学的分析框架[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蒋雪梅;;浅析建国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演变[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陈爱如;盛钿添;;县域养老产业模式建构探讨——以G县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黄丽萍;;和谐共容的品质养老模式建构及分析[J];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7 马德普;陈华森;;以模式为导向,还是以问题为导向——两种改革思路之争评析[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1年02期
8 吕合强;;远隔重洋的他失踪那么久,开口就离婚[J];祝你幸福(午后);2011年07期
9 ;钦州:“七种模式”引导村企结对建设新农村[J];中国统一战线;2011年05期
10 辛旗;;对重庆模式普遍性的几点思考[J];人民论坛;2011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长鑫;;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A];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2年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刘邦凡;刘彬;;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构的综合模式[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曲嘉瑶;;售房养老模式在我国推行的现实可行性分析[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徐艳玲;;从“双和”视角透视20世纪社会主义的制度实践[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潘忠岐;;实力与安全的背离——重新审视建构国际安全新秩序的基础、原则和模式[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6 黄若琴;;探索“老有所养”模式 构建和谐社会[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范斌;;弱势群体的增权及其模式选择[A];第二届中国社会工作论坛暨第五次内地与香港社会福利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内地部分)[C];2004年
8 宋迎法;苗红娜;;国外政府创新的动因、内容和模式探析[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夏镇平;;西方国家公共服务的四种模式及其形成原因[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守民;熊立胜;;县级政府机构改革模式与改革经验探析[A];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8年年会暨“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实习生 高丽;利益导向在涉外婚姻领域逐步弱化[N];中国妇女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朱安平;江苏:涉外婚姻向“感情型”发展[N];中国妇女报;2010年
3 阳光;夫妻携手闯关“新财富”[N];山西经济日报;2005年
4 武雪梅邋何鑫;涉外婚姻回归于爱[N];经理日报;2007年
5 武雪梅邋何鑫;涉外婚姻面面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6 本报记者 周其俊;涉外婚姻 并不如看上去美[N];文汇报;2007年
7 叶晓楠;喜忧参半看涉外婚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8 本报通讯员 梦洁 本报记者 许琴;洋媳妇增多,夫妻年龄差距缩小[N];南京日报;2010年
9 通讯员 胡化奎邋记者 帅勇 江瑜;南京每年千余人嫁娶老外[N];南京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朱安平;江苏涉外婚姻状况悄然有变[N];中国妇女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冯霞;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辉;组织结构、行政权力与利益关系[D];复旦大学;2005年
3 李艳霞;福利国家的政治学分析——以公民资格为视角[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智;我国居家养老模式比较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2 乔占军;绩效管理:提升我国政府效能的路径选择[D];河南大学;2006年
3 俞晓霞;残疾人社区工作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梁继超;孙中山对中国现代政治文明模式的探索及其历史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静静;从美国政府的互联网管理看其对中国的借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张赫;代议制的英国模式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漆明亮;社区参与旅游扶贫及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8 司磊;青岛市安全社区建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李穆基;我国政府治理模式转变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亚娟;西部地区区域行政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54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754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