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家事诉讼调解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3 12:55
  诉讼调解是指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民事权益争议自愿、平等地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和结案方式。家事纠纷具有亲缘性、隐私性、社会性、伦理道德性等特点,不同于一般的民事纠纷,对家事纠纷的调解较之判决更有利于化解矛盾,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118个基层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从2016年6月1日起开展为期两年的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家事调解是家事审判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我国缺乏专门的家事审判程序法,对家事调解的规定散见于各项民事法规中,我国的家事调解制度还缺乏统一的规定,并且试点法院家事审判改革还处在不断探索发展阶段,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完善,因而对于我国家事诉讼调解制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围绕对家事诉讼调解制度的理论与试点法院司法实践展开讨论,探索家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发展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家事诉讼调解的概述,包含家事诉讼调解的概念、特征、意义,以及历史沿革,介绍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几个国家家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发展状况及对我国的启示。文章的重点内容是对我国试点法院家事调解制度的实践探索进行总结,概括出法院实践中的几个特色做法,例如设立家事审判庭、推进与妇联等外部机构合作、建立家事调查员制度、建立心理干预疏导机制、实行家事案件调解前置,以及实行法院特邀调解等。之后根据我国司法实践概括出我国法院家事调解中存在的问题,例如缺乏调解时的证据调查制度,调解时对未成年子女利益保护存在问题,缺乏对调解协议的实质性审查,调解技巧和方法有待改进等。最后针对以上问题,从调解程序、人员选任、加大职权调查、未成年利益保护、实质性审查调解协议,提高调解技巧和调解方法等方面,对我国家事诉讼调解制度提出完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5.1;D923.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家事诉讼调解概述
    1.1 家事诉讼调解的涵义
    1.2 家事诉讼调解的特征
    1.3 家事诉讼调解的意义
    1.4 我国家事诉讼调解的历史沿革
第2章 国外家事诉讼调解制度发展状况及其启示
    2.1 英国
    2.2 美国
    2.3 澳大利亚
    2.4 德国
    2.5 日本
    2.6 国外家事诉讼调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第3章 我国家事诉讼调解的实践探索
    3.1 设立家事审判庭
    3.2 推进与妇联等外部机构合作
    3.3 建立家事调查员制度
        3.3.1 家事调解员的选任及考核机制
        3.3.2 家事调查员的工作内容
        3.3.3 家事调查报告对法院的约束力
    3.4 建立心理干预疏导机制
    3.5 实行家事案件调解前置
    3.6 实行家事案件特邀调解
    3.7 设置离婚调解冷静期
    3.8 “互联网+”调解
第4章 我国家事诉讼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
    4.1 调解员的选任存在问题
        4.1.1 调解员的选任资格
        4.1.2 心理学、社会学专家参与调解制度缺失
    4.2 调解时缺乏证据调查制度
    4.3 调解时对未成年子女利益保护存在问题
        4.3.1 缺乏未成年子女利益代理人制度
        4.3.2 听取子女意见制度存在不足
    4.4 对调解协议的实质性审查不足
        4.4.1 监护权的约定和处理
        4.4.2 子女抚养费的约定和处理
        4.4.3 探望权的约定和处理
    4.5 缺乏法院参与的父母教育制度
    4.6 调解技巧和方法存在问题
第5章 我国家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完善建议
    5.1 完善调解员的选任机制
        5.1.1 调解员的选任资格
        5.1.2 调解时引入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
    5.2 建立调解的证据调查制度
    5.3 调解坚持未成年人利益保护
        5.3.1 建立未成年子女利益代理人制度
        5.3.2 完善调解时听取子女意见制度
    5.4 对调解协议进行实质性审查
        5.4.1 监护权的约定和处理
        5.4.2 子女抚养费的约定和处理
        5.4.3 探望权的约定和处理
    5.5 建立法院参与的父母教育制度
    5.6 提高调解技巧和调解方法
        5.6.1 提高我国家事案件调解技巧
        5.6.2 完善我国家事案件调解方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云忠,吴春峰,侯怀群;论我国诉讼调解制度的功能定位[J];河北法学;2000年06期

2 周晓洋;钟海华;;诉讼调解制度的思考[J];消费导刊;2006年11期

3 杨洋;;论我国诉讼调解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同煤科技;2011年02期

4 王金利;张立纳;;试论我国诉讼调解制度的现状、改革与完善[J];理论研究;2011年02期

5 杜财义;;法律与非正式规范互动的制度平台——解读诉讼调解制度的一种新思路[J];法制与社会;2011年35期

6 林文旭;方晓婧;;论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之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3年04期

7 俞灵雨;试评我国的诉讼调解制度[J];人民司法;1989年01期

8 刘浩;;论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完善[J];金田(励志);2012年09期

9 常鹏翱;;诉讼调解异化原因辨析——以“调审分离论”为对象[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10 封文智;论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不足与完善[J];当代法学;200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迪;我国诉讼调解制度演变与发展趋势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高丽燕;我国离婚诉讼调解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陈璐;诉权视野下的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

4 徐婉迪;我国法院诉讼调解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秦慧娟;民事诉讼调解实效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6 赵颖;民事诉讼调解制度运行实证分析[D];延边大学;2017年

7 甄娟;家事诉讼调解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7年

8 王守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张国鹏;论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山东大学;2008年

10 王怡;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62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762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3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