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权若干问题新探
本文选题:身份权 + 身份关系 ; 参考:《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03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经济法!广州510632
【分类号】:D92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周开宁;;契约精神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王平;论中国法治化进程中先进法律文化的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龚群;康德、黑格尔主体哲学的内在困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闫东;试论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创新取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王姝;浅析我国继承法之遗嘱自由[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夏文斌;公平原则与和谐社会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贺宾;;走向对话交往的现代伦理生成机制[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9 张云昊;;从前现代到现代——共同体变迁的内在逻辑及其启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徐国栋;西方立法思想与立法史略(上)——以自由裁量与严格规则的消长为线索[J];比较法研究;199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姚彬;黄良军;;完善劳动合同立法 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邱本;自由竞争与秩序调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周汉华;中国法制改革论纲:从西方现实主义法律运动谈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余涌;道德权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彭灵勇;法律推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马永平;土地权利与登记制度选择[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9 吴卫军;法理与建构:中国司法改革的宏观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徐晓松;论公司资本监管[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冬红;关于我国建立判例法制度的几点思考[D];湘潭大学;2001年
2 雷天遥;价值视野中的中国法治现代化[D];湘潭大学;2001年
3 丁敏;清代华北地区田房契约文书粘连结构及其契约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姚剑波;刑事诉讼一事不再理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张爱球;诉讼功能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6 黄裙;物权法定主义之检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7 张悦;赠与人任意撤销权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刘润发;论环境侵权及其救济[D];中南林学院;2003年
9 常良;论消费欺诈中的经营者与消费者[D];四川大学;2003年
10 刘忠锋;论物权请求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赛静;;从契约到身份——论现代民法中身份的复归[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徐可佳;;试述配偶权侵权及救济[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3 魏彦珩;;论死亡损害赔偿法律关系[J];法治研究;2011年09期
4 傅郁林;;家事诉讼特别程序研究[J];法律适用;2011年08期
5 杨泽皖;;论宣告死亡申请人的顺序[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吕永超;;婚约的性质和效力[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李静;;离婚协议中的赠与能否撤销[J];人民司法;2010年22期
8 唐瑜;;论违反夫妻忠实义务的可诉依据及救济对策[J];群文天地;2011年08期
9 苏振华;李行;;关于胎儿权利保障的肤浅认识[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10 李长凤;;父母子女身份关系确认的法律规制研究——以非婚生子女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郝雪冬;;对新婚姻法的几点看法——试论夫妻财产的约定[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甄庆贵;;论演员在影视作品中的肖像权[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3 饶晓曜;;简析继承权是否能成为期待权[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4 周绍强;张玲玲;;夫妻财产制度的性质问题探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成玉;;论公民档案人身权[A];“纪念建国60周年”档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源;基于身份关系赠与不得撤销[N];中国妇女报;2011年
2 案例编写人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 赵慧;特殊身份关系当事人间借贷事实之认定[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徐丙林;人身权、人格权与身份权的区别[N];江苏经济报;2001年
4 林洪飞;构建夫妻侵权责任制度的法律思考[N];江苏经济报;2005年
5 郭敬波 洪学军;恋人分道扬镳,赠与财产应否返还[N];检察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陈丽平;明确精神损害应当赔偿 身份权首次进赔偿范围[N];法制日报;2009年
7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王晋;离婚协议中的“赠与”条款能否撤销[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张乾;子女拒绝探望如何处理[N];江苏法制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王光平;侵权责任法草案征求意见[N];中国证券报;2008年
10 师安宁;共同共有制度的存续规则[N];人民法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淇;关于生育权的理论思考[D];吉林大学;2012年
2 王琳琳;论私权及其体系化[D];吉林大学;2012年
3 杨延超;作品精神权利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李冬;生育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刘增;婚姻契约观念的限度与嬗变[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克国;侵害身份权法律制度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2 包学刚;从身份权到派生人格权[D];贵州大学;2006年
3 王彪;配偶权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宋扬;身份权基本理论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张妍妍;论第三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赖荣华;论共同共有[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谢红;论罗马法的身份制度和现代民法身份权[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孙先锋;论生育权[D];吉林大学;2007年
9 程谦;论身份权的精神损害赔偿[D];暨南大学;2010年
10 王蕊;生育权基本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333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2033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