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论陕甘宁边区婚俗改革与妇女地位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8-06-25 06:06

  本文选题:陕甘宁边区 + 婚姻观念 ; 参考:《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摘要】:陕甘宁边区政府建立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进入边区,使边区人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边区政府制定了一些新的法规,尤其是有关婚姻方面的规定。自由、文明、平等的婚姻观念逐步为边区人民所接受,人们摈弃了旧式的封建婚姻习俗,建立了新的、平等的男女婚姻关系。陕甘宁边区的婚姻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风俗的改变为新中国婚姻法的制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Abstract]: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haanxi-Kansu-Ningxia Border region government, a series of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forms were carried out. Some new ideas, new ideas and new fashions have entered the Border region, which has greatly changed the people's life and spiritual outlook in the Border region. The government of the Border region has made some new regulations, especially those on marriage. The concept of free, civilized and equal marriage was gradually accepted by the people of the Border region, who abandoned the old feudal marriage custom and established a new, equal marriag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n and women.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marriage customs in the Shaanxi-Kansu-Ningsia Border region. The change of this custom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formulation of New China's Marriage Law.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分类号】:D44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永华;方克勤;;陕甘宁边区审判方式的一个范例[J];现代法学;1980年03期

2 马海平;;《陕甘宁边区自然辩证法资料》编辑工作即将结束[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3 刘凤梅;阎树声;;陕甘宁边区的干部教育[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Z1期

4 王维远;;浅谈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6期

5 任学岭;;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6 王振中;李忠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J];理论学刊;1985年08期

7 王振中;李忠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J];理论导刊;1985年08期

8 高尚斌;;谢老和李丹生[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9 果洪升 ,王戈柳;少数民族区域性自治在陕甘宁边区的实践[J];民族研究;1986年03期

10 李德运;陕甘苏区和陕甘宁边区国营贸易概况[J];理论导刊;198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重视新闻摄影 增强宣传效果[A];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材料汇编[C];1990年

2 阎庆生;黄正林;;论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政策和土地立法[A];划时代的历史转折——“1949年的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王燎荧;;陕甘宁边区的文艺运动和毛泽东文艺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4 陈廷湘;;抗日根据地政权的民主政制建设[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5 邬正洪;;略论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及其作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A];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暨1985年会论文集[C];1985年

6 邬正洪;;略论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及其作用[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5年

7 李学通;;战时儿童保育会的历史与作用[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8 李艳玉;;党从延安走向全国执政[A];陕西省社会科学理论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谢胜坤;;缅怀黄朝天同志(代序)[A];党的英雄儿子[C];2001年

10 ;黄朝天同志生平[A];党的英雄儿子[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之洋;语言文字学家和教育家——吴玉章[N];光明日报;2000年

2 廖汉生 王恩茂;风范永存[N];人民日报;2000年

3 ;陕西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公告[N];陕西日报;2000年

4 吕剑人;一本实事求是的珍贵史料[N];陕西日报;2000年

5 秧子;边区第一盒火柴[N];中国商报;2000年

6 刘新;长征途中的“美术家”[N];中华读书报;2000年

7 本报评论员;谱写新世纪性别平等的篇章[N];中国妇女报;2001年

8 马建国;毛泽东与陕甘宁边区的反迷信斗争(待续)[N];大众科技报;2001年

9 马建国;毛泽东与陕甘宁边区的反迷信斗争[N];大众科技报;2001年

10 李世安;抗战中后期西方国家的延安观[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智勇;陕甘宁边区政权形态与社会发展(1937—1945)[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选举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严艳;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研究(1937-1950)[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希敏;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制度变迁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5 崔玉婷;邹平教育模式与延安教育模式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金冬;解放区前期诗歌研究(1936—1942)[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7 吴苗;中国共产党发展民主的政策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圣兵;陕甘宁边区灾荒研究(1937—1947)[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兴亮;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新闻传播[D];四川大学;2002年

3 梁宏;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教育状况[D];四川大学;2002年

4 张志红;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法制建设[D];四川大学;2002年

5 梁海军;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人权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霞;试论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李芳;陕甘宁边区经济开发政策述评[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乃山;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9 李亚洲;陕甘宁边区语文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雷志成;陕甘宁边区的财政与税收体系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649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20649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7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