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法三十年之复兴路
[Abstract]: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opened the way to the revival of civil law. The reform of economic system has undergone the process of transition from planned economy to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the civil legisla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ing from nothing to being and constantly revising and perfecting. Now there has been a civil legal system based on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which consists of the Law on property, the contract Law, the Marriage Law, the Adoption Law, the inheritance Law, and other civil laws. At the same time, the civil law system is composed of the Law of property, the Law of contract, the Law of Marriage, the Law of Adoption and the Law of inheritance. The creation of the Civil Code is still our unshirkable historical mission.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道晖;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方略与法制思想比较研究[J];法学研究;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旭东;;互惠、公正与法制现代性——一个华北村落的纠纷解决[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1期
2 夏建辉;浅论法官职业化建设[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樊崇义,张中;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法典化[J];中国司法;2004年07期
4 梁木生;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之路的政治主导性──兼析目前我国政治主导作用的中心任务[J];东南学术;2000年01期
5 王麟;法学知识的属性与进步[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6 陈晓枫,柳正权;法制现代化成本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7 刘树青;现代司法理念在农村推进中的阻抗及法院的应对[J];法律适用;2005年01期
8 胡建华;论法律文化与法治国家的应对[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苏力;为什么研究中国基层司法制度——《送法下乡》导论[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吴汉东;财产权客体制度论——以无形财产权客体为主要研究对象[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周汉华;中国法制改革论纲:从西方现实主义法律运动谈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曹静晖;论中国转型发展中行政指导的危机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5年
4 胡翔;论依法治国与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转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福胜;法治的人性基础[D];黑龙江大学;2004年
6 夏雅丽;有限责任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刘燕南;论实用主义法理学进路下的国际经济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杨昌宇;自由:法治的核心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庞正;法治视阈下的非政府组织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杨代雄;德国古典私权一般理论及其对民法体系构造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丽君;现代公民法治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周志轶;从身份到契约——论国企改革法治意识的转变[D];暨南大学;2001年
3 张静;依法治国与中国社会现代化[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4 张进生;论邓小平的法治思想[D];中南大学;2002年
5 刘英;论缔约过失责任[D];广西大学;2002年
6 魏志祥;论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熊絮茸;现阶段中国政治制度选择的社会生态学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肖向荣;个体自由与政府权力:市民社会组织的法治功能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韩忠民;与“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的几点法律思考[D];延边大学;2002年
10 陈永胜;我国实现法治的条件研究[D];华侨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富成;;中国语境中的物权法定问题[J];比较法研究;2007年02期
2 朱广新;;英国法上的允诺禁反悔[J];比较法研究;2007年02期
3 朱广新;;论纯粹经济上损失的规范模式——我国侵权行为法对纯粹经济上损失的规范样式[J];当代法学;2006年05期
4 覃远春;;民法上自然权利初论——道德与法律间融合之一斑[J];当代法学;2007年01期
5 翟云岭;;论分期付款买卖中的标的物所有权移转[J];当代法学;2007年01期
6 张民安;林泰松;;论物权人承担的作为义务[J];当代法学;2007年02期
7 马桦;朱呈义;;侵权责任中违法性的判断[J];当代法学;2007年03期
8 冯乐坤;;宣告死亡制度存废之探究[J];当代法学;2007年03期
9 曹险峰;;侵权责任本质论——兼论“绝对权请求权”之确立[J];当代法学;2007年04期
10 张丹丹;张帆;;商品化权性质的理论之争及反思[J];当代法学;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红娥;陈昊;;寻求法律与国情的平衡——北洋政府时期亲属法立法与司法活动评析[J];政法论丛;2011年03期
2 张晋藩;;从晚清修律官“固有民法论”所想到的[J];当代法学;2011年04期
3 徐涤宇;;新世纪十年中国的民法典努力[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杨立新;;百年中的中国民法华丽转身与曲折发展——中国民法一百年历史的回顾与展望[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单晓剑;;浅论我国拾得遗失物所有权制度及其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6 吴文汀;;论我国立法中的冲突性国际惯例[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杨亚丽;;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探微[J];中州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高平;;物的基本区分与物权法的结构[J];政法论丛;2011年04期
9 李莹;;私力救济之民事自助行为[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吴端端;洪新民;;诉讼时效理论及实务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福建法学;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文兵;;论第三人侵权中的经营者责任[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2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陈历幸;;同时遇难的死亡时间推定问题研究[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4 韩强;;民法典的命运——新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一个侧面[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5 邵晖;;试论不动产登记的法律效力[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王利民;;中国民法现代化问题辨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7 胡野;;再论民事侵权归责原则——归责原则“新二元论”说[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8 虞建新;;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法律关系——日本民商法的启示[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9 段凡;;法律如何对待动物[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10 曹伟;;刑事附带民事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探究[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开大学 陈耀东 杨雅婷;我国民事立法的发展及前瞻[N];天津日报;2008年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乔新生;“人肉搜索”案暴露出民事立法之不足[N];检察日报;2008年
3 王利明;民事立法:当务之急是制定民法典[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4 赵晓耕;新中国初期的民事立法[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利明;民事立法与民法学研究展望[N];人民法院报;2001年
6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杨立新;民事立法的开放之变[N];法制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席锋宇;王利明:保障私权的实现已成为人大立法重心[N];法制日报;2010年
8 何苗;民事习惯不应在立法中缺失[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9 凌云县人民检察院 林波;民事审判能否直接适用民法基本原则[N];法治快报;2007年
10 赵万一;民法与现代文明[N];法制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书萍;宪民界分论[D];山东大学;2012年
2 刘素峰;《中华民国民法》中的习惯研究(1927-1949)[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3 于天娇;俄罗斯民法的变迁与启示[D];吉林大学;2008年
4 钟瑞栋;民法中的强制性规范[D];厦门大学;2007年
5 杨育正;适用中的民法解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李春;商事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苗鸣宇;民法典的活力之源[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杨桂红;林业物权制度比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方文霖;民事习惯司法运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曼;论民事立法中国家利益的定位[D];暨南大学;2011年
2 郑建新;禁止民事权利滥用法律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郭盈;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民事立法保护[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锟;论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徐怀玉;论企业间相互借贷合同的法律效力[D];吉林大学;2006年
6 侯东亮;医患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7 程琳;惩罚性赔偿的法理与运用[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杜明智;取得时效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焦月;俄罗斯民法法典化进程略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10 訾丽静;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39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2439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