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反射性”立法中的非婚同居域外法规制

发布时间:2019-03-21 19:12
【摘要】:从自由原则被确立为家庭法的重要原则肇始,离婚、性解放、女权主义相继成为时代的标签,非婚同居也在广泛的意义上成为时代的特征之一。域外各国,对非婚同居进行法律规制的改革呼声很高,究其原因,可归为法律社会化,即社会之现实要求“反射”于立法,并成为立法革新之推动力。于自由、于公正、于平等、于人性,此种立法模式的介绍和引进对我国现代婚姻法体系的构建均有裨益。
[Abstract]:Since the principle of freedom has been established as an important principle of family law, divorce, sexual liberation, feminism has become the label of the times, non-marital cohabitation has also become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n a wide sense. In foreign countries, the call for the reform of non-marital cohabitation legal regulation is very high. The reason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socialization of law, that is, the reality of society "reflects" the legislation and becomes the driving force of legislative innovation. In freedom, in justice, in equality, in human nature, the introduc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this legislative model are beneficial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marriage law system in China.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分类号】:D923.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青;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比较——以典型国家和地区为例[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刘兴树,张云;论我国的无效婚姻制度[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赵敏,余荣红;应明确子女为探望权的权利主体——兼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立法宗旨[J];前沿;2005年05期

4 冯恺;分居制度与配偶权关系探析[J];法学论坛;2001年04期

5 张荣现;关于建立我国探视权制度问题初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6 刘大庆;完善我国探视权制度的法律思考[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张加文;民法视野中的婚内强奸罪[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尹海文,宁立标;配偶权的具体内容探析[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张新;析婚姻法中的探望权[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10 陈红;浅析探望权的中止与恢复——《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第三款的理解与适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丽燕;;试论第三人侵害夫妻身份权的损害赔偿——兼评我国婚姻法离婚过错赔偿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薇;非婚同居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2 张莉;论连体人的法律人格及其保护[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崔拴林;论私法主体资格的分化与扩张[D];厦门大学;2005年

4 黄宇;婚姻家庭法之女性主义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王嘎利;民事共同诉讼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李凤章;登记限度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苑书涛;请求权基本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程春华;破产救济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9 周安平;性别平等的法律建构[D];苏州大学;2004年

10 邹国勇;德国国际私法的欧洲化[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瑞霞;后合同义务与责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陈法勇;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的国际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3 陈钉;我国夫妻财产制完善之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4 康秀萍;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之正当化论证[D];南昌大学;2007年

5 钱震杰;论我国探望权制度及其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6 刘亚鹏;民事执行拍卖的效力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7 孙蓓蓓;论婚姻法中的夫妻财产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8 王冬寅;论安全保障义务[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9 姜敏;亲权与未成年子女隐私权的冲突和协调[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10 王静波;我国日常家事代理权制度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炎炎;;新技术革命对部门法的影响[J];法学杂志;1984年06期

2 陈苇;我国事实婚姻的现状及其立法对策[J];探索;1991年01期

3 张敏杰;德国妇女的角色选择[J];妇女研究论丛;1993年03期

4 张敏杰;;当代德国青年的人生观[J];当代青年研究;1993年05期

5 景真;;英国的非婚生子增多[J];世界知识;1993年07期

6 张敏杰;;德国青年的婚姻与非婚同居现状[J];青年研究;1993年01期

7 张敏杰;跳跃上升的德国离婚趋势[J];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09期

8 张稼纹;变化世界中家庭观的变革[J];社科信息文荟;1994年12期

9 田晓梅;焦距对准:“非法入境”者——未婚先孕现象再思考[J];健康必读;1994年05期

10 刘敖明;今日法国家庭面面观[J];国际观察;199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兰生;王俊如;;老年人丧偶再婚的现状、困难和对策思考[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周东才;;关于老年再婚问题[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滕喜德;;浅议老年人再婚[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孙笃岭;;关于老年人丧偶重组家庭几个问题的探讨[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赫永生;;老年人丧偶、重组家庭存在的困难与解决的对策[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解岩沁;;关注丧偶老年人婚姻是全社会和家庭的责任[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金万吉;;评析“老有所恋”[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刘凤仪;;老年人再婚和重组家庭问题的探析[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吟兰 本文作者夏吟兰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事实婚姻的承认与保护[N];中国妇女报;2001年

2 郑文;全民艾滋病宣传教育刻不容缓[N];法制日报;2001年

3 记者 蔡旭;公众艾滋病知识贫乏[N];健康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盘和林;九成死亡孕产妇出自游医[N];信息时报;2001年

5 李维贤;各国家庭观念比较[N];云南政协报;2001年

6 雨丝;宽容非婚同居 婚外恋并不普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7 肖月;“搭伴养老”,快乐并痛着[N];中国老年报;2003年

8 李勇;非婚同居权利受损 勿抱怨法律[N];检察日报;2003年

9 ;非婚生子女应由谁抚养[N];检察日报;2003年

10 徐安琪;婚姻自由的新跨越[N];解放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莉;论同居的法律调整[D];四川大学;2004年

2 杨金锟;事实婚姻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方霞;非婚同居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4 秦志远;非婚同居法律规制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5 李进;论非婚同居和“同性婚姻”[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6 周晶;非婚同居的法律规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张剑;非婚同居的法律规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高伟;澳大利亚结婚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郭建勇;非婚同居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沈俊丽;非婚同居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45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2445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f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