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家庭暴力受虐妇女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的实证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9-07-31 15:56
【摘要】:本文试图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利用社会支持理论,从受虐妇女的心理需求、专业救助和辅导需求、亲友支持以及社会环境支持等需求出发,寻求构建受虐妇女社会支持网络、保护弱势女性权益的新途径。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build a new approach to the social support network of battered women and to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vulnerable wom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work, using the social support theory, from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of the abused women, the professional assistance and the counselling, the support of relatives and friends and the support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 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
【分类号】:D669.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碧强;关于反“家庭暴力”援助难的社会学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7期

2 施建锋,马剑虹;社会支持研究有关问题探讨[J];人类工效学;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尹未仙;从权利平等到性别关怀——论我国法律对妇女权益保护的跃进[J];保山师专学报;2002年06期

2 时勘;;和谐社会的健康型组织建设[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蔡桂英;刍议反家庭暴力的社会支持[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傅庆涛;警察权介入家庭暴力限度问题探讨[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5 陈传锋;一项社会支持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2005年01期

6 唐芳贵;彭艳;;工作压力、社会支持与教师职业枯竭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7年05期

7 刘勇;梁慧华;;初中生主观社会支持与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12期

8 朱玉苗,赵伯祥;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其修正[J];嘉兴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李伟梁;陈云;;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以武汉市的调研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2 金碧华;支持的“过程”:社区矫正假释犯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3 胡传荣;国际关系的女性主义观照:权力、冲突与发展问题的社会性别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邢桂敏;1900-1981年的中东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彦;中小学生社会支持特点的初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晓宁;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超;大学生寻求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轶;农村0~3岁儿童母亲社会支持系统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丁彦;论家庭暴力犯罪[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飞;我国家庭暴力的民事责任问题初探[D];广西大学;2004年

7 肖蓉;驻岛礁军人社会支持、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8 李熠;中国家庭中妇女受暴问题的法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9 王红蕾;洪灾对受灾者心理行为的影响与社会支持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10 皮现众;家庭暴力及其司法救济[D];苏州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龙著华;家庭暴力及其法律规制[J];行政与法;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白;;家庭暴力及其法律救济[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8期

2 卢文捷;;家庭暴力界定之要素考察[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0年11期

3 陆孟兰;;家庭暴力的危害及其预防[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5期

4 汪萍;童星;;我国家庭夫妻暴力治理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5 刘彩琼;;浅议家庭暴力的原因、危害及遏制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北国雪;;“前途少年”的蜕变[J];人生十六七;2003年06期

7 朱瑞清;;关于家庭“冷暴力”研究的文献综述[J];华章;2011年17期

8 杨多多;黄思平;;记住,你没有义务承受他的暴力[J];大众心理学;2004年12期

9 金一虹;;婚姻家庭领域的新视点[J];学问;1999年03期

10 ;情事圈点[J];女性天地;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许菡若;;刍议我国家庭冷暴力的现状、特点及其危害性[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卢材珍;;家庭暴力现象探微[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3 孙苑芳;孙越隆;;关于家庭暴力的社会学思考——贵阳市个案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史健生;;家庭暴力问题初探[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七)[C];2005年

5 王歌雅;;家庭暴力的背景因素与惩处机制[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庞明慧;;《中国妇女报》家庭暴力报道内容分析[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新欣;;文化转型与婚姻中的暴力[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程小丽;;扫描“80后”离婚状况[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毛入玉;;公民权利意识教育面对的机遇与挑战[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薇薇 翟伟 邬焕庆;受虐妇女的心头之“痛”[N];保健时报;2003年

2 ;受虐妇女的“娘家人”教会她们说“不”[N];中国社会报;2004年

3 魏萍;家庭暴力:一个新的公共卫生问题[N];健康报;2003年

4 ;受虐妇女存在“自责”心理[N];中国妇女报;2004年

5 本报实习生 汪云凤 记者 于成龙;受虐妇女支持小组遭遇尴尬[N];华夏时报;2003年

6 荣维毅;受虐妇女为什么不能脱离暴力环境[N];中国妇女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周朗 王维香 王莹;家庭暴力:女性之隐痛[N];人民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张翠燕;遭遇家庭暴力就勇敢地站出来[N];赤峰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李宁;家庭暴力 亟须公共卫生干预[N];中国人口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王慧 实习记者 苏步达;家庭“冷暴力”离你有多远?[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莉;美国穆斯林移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杨兰;中国当代女性生存问题探析[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小平;家庭暴力中的受虐妇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2 孙海功;我国家庭暴力问题与社会工作干预[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3 黄贤亭;山东省荷泽市家庭暴力问题的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黄娜;计划生育人员参与农村反家庭暴力示范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5 陈卓;转型时期中国家庭暴力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曹洪强;关于农村家庭暴力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7 解晖;甘肃农村家庭暴力问题的调查与思考[D];兰州大学;2010年

8 董灵歌;家庭暴力问题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王畅;家庭冷暴力频发的原因剖析及防治策略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程程;家庭暴力问题解决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21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2521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6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