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论我国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完善

发布时间:2020-04-07 06:28
【摘要】:家庭暴力对我国的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有很大影响,对一个人的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成为各国(地区)重视的普遍性难题。我国2016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暴法》(以下简称《反家暴法》)在立法上确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该制度的出现,给我国惩治家庭暴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力量,具有重大价值意义。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很长时间,家庭暴力防治的重点都集中在“妇女”身上,很少有人从保护未成年人出发,未成年人遭受家暴的问题很少有人重视。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未成年人依赖于父母,他们独有的权利经常被忽视,要使经历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用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必须分别对待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从实际上将两者分开,重视未成年人独有的权利。我国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出现较晚,仍属于一种新的制度,其相应的立法过于笼统简单,在许多制度设定的环节,没有具体明晰,不能完全发挥其有效作用,关于预防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方面的规定,只是简要的罗列在法律条文中,适用人身安全保护令条件模糊,缺乏专门篇章对其规制,相关规定不周祥,未成年人的特殊地位被忽视,各种迹象表明,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对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制度,我国的未成年人家暴适用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仍然与之存在一定的差距,亟待完善。本文通过对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概述介绍,提出该制度保护被虐待未成年人的必要性,总结探讨我国未成年人适用人身安全保护令的国家和地方规定,发现制度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缺陷,最终得出当前我国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较为频繁,侵害后果严重,立法不完备、公众参与度不足等普遍性问题。本篇文章对美国、英国、台湾地区防治未成年人家庭暴力的立法规定和我国现行立法中的相关制度进行详细的对比,对我国立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深思,建议《反家暴法》中应该把儿童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议对我国人身安全保护令保护受暴未成年人及其相关制度的完善,同时强调公权力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完善相关部门的具体救助职能,提升家暴防治机制,号召社会群体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注,真正做到保护未成年人正当权益,让执法、司法活动运行更加顺畅,实现立法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92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怡君;;成年家庭暴力受害者之保护——以医生强制报告制度为角度[J];中国卫生法制;2019年05期

2 卢文捷;;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家庭暴力干预培训机制之构建[J];行政与法;2019年09期

3 高倩;;对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家庭暴力的内容分析[J];传媒国际评论;2015年00期

4 林亚真;;家庭暴力救济的《婚姻法》视角[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01期

5 盛善雷;;家庭暴力原因的语境解读——以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为视角[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年02期

6 李文鑫;;关于当代家庭暴力的一点思考[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7 刘梦;李莹;;美国多机构合作干预家庭暴力模式的实践与反思[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8年06期

8 张训;冯嫣然;;家庭暴力的犯罪学分析[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8年06期

9 王燕;;基层治理家庭暴力现代化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8年06期

10 何宝霞;李珂;;家庭暴力法律问题解析[J];法制博览;201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金珠;;儿童遭遇家庭暴力情况的影响因素调查——以Z大学部分学生童年经历为例[A];新教育时代(2015年11月 总第6辑)[C];2015年

2 徐萌;;家庭暴力中“暴力”及“受害人范围”的界定——以美国相关问题的立法为参照[A];“决策论坛——如何建立科学决策机制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年

3 徐强;;当代中国家庭暴力探析[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4 江文庆;杜亚松;;家庭暴力环境:儿童虐待的形式[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明明;焦冬冬;赵楠;朱廷劭;;基于微博大数据分析的家庭暴力对受害者心理影响研究[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6 王歌雅;;家庭暴力的背景因素与惩处机制[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刘金桥;;216例家庭暴力受伤妇女伤情鉴定分析[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8 许菡若;;刍议我国家庭冷暴力的现状、特点及其危害性[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树鹏;;家庭暴力的法医学鉴定[A];法医临床学专业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八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10 陈新欣;;文化转型与婚姻中的暴力[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 代秋影 张强;巩固反家暴试点工作成果 提高涉家暴案件审理技能[N];人民法院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崔丽 骆沙;别让孩子在家暴的阴影下成长[N];中国青年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张文凌;调查显示:近八成女性暴力犯罪缘自家庭暴力[N];中国青年报;2011年

4 钟欣;英国:“经济控制”将被列入家庭暴力[N];中国妇女报;2019年

5 罗德俊;如何建立家庭暴力的司法救助体系[N];江苏经济报;2019年

6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保障平等就业 防范家庭暴力[N];深圳特区报;2019年

7 记者 周楠 通讯员 龙钢;家暴不是家务事,对家暴零容忍[N];解放日报;2019年

8 ;湖北省反家庭暴力条例[N];湖北日报;2019年

9 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省妇联主席 彭丽敏;深入贯彻实施《湖北省反家庭暴力条例》 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N];湖北日报;2019年

10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 院长 张爱云;坚持法治初心 传递司法温度 为反家庭暴力贡献智慧和力量[N];济南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杰;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2 曹玉萍;湖南家庭暴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张勇;孕期家庭暴力与孕妇心理、产后抑郁、新生儿神经生化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婴儿认知行为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4 杨肖光;家庭暴力干预政策过程分析及社会组织在其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8年

5 莫文秀;《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改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Musonda Mervyn Mwewa;家庭暴力影响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收入水平的调节作用[D];西南大学;2016年

7 娜仁图亚;家庭暴力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4年

8 邢红枚;家庭暴力受虐妇女杀夫犯罪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9 林丽拉;当代中国女性权益保护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10 柳娜;家庭暴力中严重躯体施暴行为的代际传袭:从心理—社会—精神病理—遗传学角度探讨[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华艳;公共管理视阈下的徐州市家庭暴力防治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2 迪努尔·哈力江;社会性别视角下《中国妇女报》反家庭暴力报道研究[D];新疆大学;2019年

3 温宇宁;社工介入家庭暴力中女性受害者自助能力提升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4 夏静文;家庭暴力中的正当防卫限度研究[D];新疆大学;2019年

5 苗慧;论我国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的完善[D];山西财经大学;2019年

6 于佳鑫;庄河市基层妇联组织干预家庭暴力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7 高祥艳;公私领域视角下公安机关处置家庭暴力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8 张珍;我国反家庭暴力法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7年

9 袁春;人身安全保护令在家庭暴力防治中的司法适用[D];苏州大学;2017年

10 王泽玮;法律有效介入家庭生活的路径[D];西南政法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17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2617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f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