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婚姻家庭权利的法律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10 08:15
本文关键词: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婚姻家庭权利的法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西方女性主义的兴起,女性权利问题愈加受到广泛的关注,但作为女性权利主体的女性却处在社会的边缘。尤其是在婚姻家庭关系中,女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其权利却得不到实质公正的保护。重视对女性婚姻家庭权利的保护,是时代的诉求。 社会性别理论自创立以来,已成为学术理论和实务界广泛运用的视角,它对于透视社会秩序和政治体制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社会性别是被构建的,男人和女人在其生理性别之外,还各自负担着社会角色期待。婚姻家庭是社会性别构建的重要场所,传统家庭结构则因女人交易规则的持久运行而不断巩固,日益积累和强化着家庭内的社会性别分工,造成父权制根深蒂固和女性的被奴役地位。社会性别在婚姻家庭法中得到体现,因为婚姻家庭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性别意识。因而婚姻家庭法应注重社会性别分析,关注不同性别主体的生理体验和历史体验。 通过西方的社会性别理论,我们可以发现新中国的婚姻家庭法在法律促进和构建的过程中始终向男女平等的努力,却流于了表面的同一平等,没有从根本上放弃“男性”立场的立法,难以实现男女之间的实质平等。本文从女性主义的社会性别理论入手,介绍将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引入法学研究带来的影响,分析其对我国婚姻家庭法产生的积极作用,回顾女性婚姻家庭权利的变迁,分阶段考察了新中国婚姻家庭法,分别从女性基本婚姻家庭权利:人身权和财产权两个角度对各个时期的婚姻家庭法具体规定进行了分析,据此运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对各时期法律的规定进行了综合比较,总结了女性婚姻家庭保护的变迁及女性婚姻家庭权利的法律规定还存在的“男性”立场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关于女性婚姻家庭权利的最佳法律规制,探讨社会性别理论下对男女的差异保护是婚姻家庭法保护女性权利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女性权利 婚姻家庭法律 社会性别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3.9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9
- 第一章 引入社会性别理论对女性婚姻家庭权利的影响9-14
- 第一节 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进程9-12
- 一、社会性别的阐释9-10
- 二、社会性别理论的发展演变10-12
- 第二节 社会性别理论对婚姻家庭法学的影响12-14
- 第二章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婚姻家庭权利变迁的审视14-21
- 第一节 1950年婚姻法关于女性权利的确定14-16
- 第二节 1980年婚姻法女性权利的进步16-18
- 第三节 2001年婚姻法保护女性权利的扩大18-21
- 第三章 女性婚姻家庭权利的实践考察21-31
- 第一节 女性婚姻家庭权利在实践中的缺陷21-27
- 第二节 改善女性婚姻家庭权利的实践探索27-31
- 第四章 女性婚姻家庭权利的理念转变与制度完善31-41
- 第一节、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婚姻家庭权利的新认识32-37
- 第二节、完善我国女性婚姻家庭制度的建议37-41
- 结束语41-42
- 参考文献42-44
- 致谢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安平;;解构婚姻的性别基础[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2 荣维毅;中国女性主义研究浅议[J];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3 蒋月;;新中国60年婚姻立法改革述评:基于性别平等的观察与前瞻[J];海峡法学;2011年02期
4 吴国平;;我国新时期婚姻家庭立法的回顾与展望[J];海峡法学;2011年02期
5 杜瑞芳;关注弱势群体——女性主义法学的启示[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1期
6 李培林;对性别研究和女性主义的认识[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5期
7 周安平;;社会性别与法学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05期
8 周安平;性别平等的法律进路之批判[J];法商研究;2004年04期
9 李秀华;社会性别与婚姻暴力实证研究[J];法学杂志;2005年02期
10 王琪;;从“无歧视平等”到“无利差平等”——以性别视角考察我国婚姻法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原则[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0年01期
本文关键词: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婚姻家庭权利的法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62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29628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