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家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程序权益保障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2 23:32
  未成年人作为法律赋予的特殊身份性利益,具有保护的正当性和公益性。虽然在家事诉讼中对未成年人的权益应给予更多的保障早已成为社会共识,但在立法中却缺少上位法的原则性规定和部门法的具体规定,在司法实务中温情司法与未成年人程序权益保障也存在操作上的矛盾。所以,只有立法上明确程序权益保障,司法实践中构建具体保障措施,才能切实的保障未成年人的程序权益全面实现。对家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程序权益保障的研究,以家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程序权益保障现状为基础,明确了保障家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程序权益的必要性,剖析了未成年人程序权益保障的缺失和不足,进而通过在家事诉讼立法中明确未成年人程序权益保障的基本原则、细化未成年人的诉讼行为能力的划定标准、保护未成年人对未来的程序决定权和程序选择权、设立诉讼程序辅助人制度保障未成年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建立法官亲听制和家事调查制赋予家事法官更大的职权探知权,提出了实现家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程序权益保障的建议和对策。 

【文章来源】:西华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家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程序权益保障的必要性
    2.1 家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程序权益保障的独立性
    2.2 家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程序权益保障的正当性
    2.3 家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程序权益保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4 家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程序权益保障的公益性
3 家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程序权益保障现状
    3.1 家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程序权益保障的规范概况
        3.1.1 原则性规定
        3.1.2 程序权益的规定
        3.1.3 程序权益保障机制
    3.2 家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程序权益保障的司法困境
        3.2.1 表达权未得到保障
        3.2.2 司法保障措施欠缺
        3.2.3 探视请求权的诉讼主体地位缺失
        3.2.4 忽略“未成年人本位”
4 家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程序权益保障的掣肘因素
    4.1 立法层面的掣肘因素
        4.1.1 立法不系统
        4.1.2 司法解释和法律文件规范僭越立法范围
        4.1.3 未成年人诉讼行为能力划分标准不科学
        4.1.4 立法规范前后矛盾
    4.2 司法实践层面的掣肘因素
        4.2.1 意志表达采纳度低
        4.2.2 缺乏中立的第三方代表
        4.2.3 缺乏诉讼主体资格
        4.2.4 缺乏保障诉讼程序权益的临时保护措施
5 家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程序权益保障的实现
    5.1 确立家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程序权益保障的原则
        5.1.1 最大化原则
        5.1.2 优先原则
        5.1.3 不公开原则
    5.2 家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程序权益保障的立法完善
        5.2.1 诉讼行为能力
        5.2.2 程序参与权
        5.2.3 程序选择权
        5.2.4 程序决定权
    5.3 家事诉讼中未成年人程序权益保障司法构建
        5.3.1 未成年人诉讼程序辅助人制度
        5.3.2 法官的职权探知机制
        5.3.3 家事调查制度
        5.3.4 法官的亲听机制
        5.3.5 调解优先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0601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0601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6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