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同性婚姻的合法化问题
发布时间:2017-04-14 14:05
本文关键词:论同性婚姻的合法化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同性婚姻是指两个相同性别成员在爱情的基础上自然合法的结合。2013年3月12日,法国国民议会投票通过了允许同性恋结婚及收养子女的法案后,社会对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运动进入了另一个高潮。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荷兰、比利时等八个国家通过法律承认同性婚姻的合法性,而我国同性婚姻的立法仍处于空白状态。 本文首先通过对中国同性恋现状分析,提出同性婚姻合法化在中国实现的迫切性与必要性,从同性恋婚姻的概念的阐释及同性婚姻实行“一夫一夫”“一妻一妻”制、以双方自愿为前提、以共同生活为目的及享受与异性婚姻同等民事权利和福利待遇四个特征出发,分析世界范围内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进程及现状,直面目前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存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层面、传统观念层面及传统文化层面的障碍,自此同性婚姻在中国实现困难重重的原因可见一斑。其次本文运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分析方法,拟从伦理道德、婚姻的本质与子女的抚养、法律、世界潮流趋向及中国国民观念等角度来分析,试图打破国人陈旧及习惯性的思维方式,跳出传统婚姻观念的圈,从古到今,从外国至中国,以史为镜、以外国先进文明、成功案例为镜,论证我国构建更加完备的法律对同性恋加以规范的合理性。最后,在参照各国立法模式的基础上,综合比较提出我国应当采用“伴侣式”的同性婚姻的立法模式,并对此提出了我国同性伴侣成立的实质要件,形式要件、同性伴侣的财产制、同性伴侣子女的收养制度、同性伴侣终止及效力提出具体制度的构想。 总而言之,在异性恋占主流的中国社会中,同性恋者得不到大众的理解和尊重。男同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组成有名无实的形式婚姻,是当前状况下同性恋者能做出的最佳选择。这是中国特定情况下一种抹杀权利、扭曲人性的悲剧。同性婚姻并不意味着违背人类的道德和思想意识,禁止同性婚姻实际上是一种性别歧视,婚姻并不意味着必须以异性结合及生育为自然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讲,同性婚姻家庭同样具有生育和抚养子女的职能,同性婚姻、同性家庭与其子女成长之间并不能产生必然影响。在当代及未来中国社会,以宽容的态度接受同性婚姻,以客观的思维对待同性恋婚姻的合法化,以务实的方法制订同性婚姻的相关法律法规,是尊重人权、平等权的选择,是社会及人类发展的需要,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
【关键词】:司性婚姻 合法化 立法构想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3.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第1章 同性婚姻概述12-17
- 第一节 同性婚姻及其特征12-13
- 一、同性婚姻适用“一夫一夫”、“一妻一妻”制12
- 二、以双方自愿为前提12-13
- 三、以共同生活为目的13
- 四、享受和异性婚姻同等的民事权利和福利待遇13
- 第二节 世界范围内同性婚姻合法化进程及现状13-17
- 一、国外同性婚姻合法化进程与现状13-15
- 二、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进程及现状15-17
- 第2章 我国同性婚姻合法化存在的障碍17-20
- 第一节 社会层面17-18
- 一、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经济基础薄弱17
- 二、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政治基础薄弱17
- 三、同性恋婚姻相关法律制度保障匮乏17-18
- 第二节 传统观念层面18
- 一、中国传统的生育观念和家庭道德体系18
- 二、中华民族温婉的民族性格18
- 第三节 传统文化层面18-20
- 一、同性恋者在文化重压下选择形式婚姻18-19
- 二、中国公众对同性恋基本认知的缺乏19-20
- 第3章 我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合理性分析20-29
- 第一节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分析20-21
- 一、公共道德与私人道德20-21
- 二、主流道德与非主流道德21
- 第二节 从婚姻的本质及子女的抚养角度分析21-23
- 一、婚姻的本质21-22
- 二、子女的抚养22-23
- 第三节 从法律角度分析23-26
- 一、平等权与人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23-24
- 二、同性恋应当享有《婚姻法》的配偶权24
- 三、同性婚姻合法化在中国有深厚的法律基础24-26
- 第四节 从世界潮流所向角度分析26-27
- 一、同性婚姻合法化是世界潮流所向26
- 二、中国应当顺应世界潮流26-27
- 第五节 从国民观念角度分析27-29
- 一、同性恋自身维权意识的觉醒27
- 二、媒体大众对同性婚姻的宽容度27-29
- 第4章 我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立法构想29-35
- 第一节 同性婚姻立法模式的选择29-31
- 一、国际上同性婚姻的立法模式29-30
- 二、我国同性婚姻立法模式的选择30-31
- 第二节 我国同性婚姻法——同性伴侣关系法的具体制度构想31-35
- 一、同性伴侣的成立要件32
- 二、同性伴侣的身份效力32-33
- 三、同性伴侣财产制33-34
- 四、同性伴侣的子女收养34
- 五、同性伴侣关系的终止及效力34-35
- 结论35-36
- 注释36-37
- 参考文献37-39
- 致谢39-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M·克斯特尔,邓建中;欧洲同性恋立法动态的比较考察[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2 徐国栋;《绿色民法典草案》人身法二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高杨;;论同性婚姻合法化[J];法制与社会;2008年23期
4 刘韬;;从人权法看中国的同性婚姻合法化[J];法制与社会;2009年21期
5 李霞;;论同性婚姻合法化[J];河北法学;2008年03期
6 黄秋月;;关于同性婚姻的法律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7 何东平;;中国对同性恋以及同性婚姻立法的必要性和思路[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李昌道;加拿大“同性婚姻”草案的风波[J];法治论丛;200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菁;同性婚姻立法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论同性婚姻的合法化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6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06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