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我国失独家庭法律救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4 19:03

  本文关键词:我国失独家庭法律救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我国已经施行了30多年,受该项政策的影响,独生子女家庭成为当前我国主要的家庭结构模式。然而,由于独生子女家庭自身所特有的风险性,使得一部分的独生子女家庭因意外变故而成为了失独家庭。据统计,失独家庭普遍面临着养老、心理创伤、返贫、医疗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然而,我国法学界目前对此类问题的关注程度还远远不够,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对失独家庭的涉及近乎空白,有的政策性文件虽然也有涉及此类问题,但是不够系统和规范。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机制,失独家庭的合法权益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得到很好的维护。 本文主要通过四个部分对失独家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指出了我国失独家庭产生的原因、他们的生存现状以及我国目前就此类问题的立法概况:第二部分通过对法学理论的分析和研究,指出了对失独家庭进行法律救助的法学理论依据;第三部分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国外相关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第四部分在结合了前三个部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就我国失独家庭的法律救助问题提出具体的立法建议。 笔者认为,未来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内,独生子女家庭将依然是我国主要的家庭结构模式,基于此,势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失独家庭。如何通过法律切实有效的保障失独家庭的合法权益,对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失独家庭 弱势群体 法律救助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182.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9
  • 第一章 我国失独家庭现状及立法9-18
  • 1.1 失独家庭概述9-10
  • 1.1.1 失独家庭的法律定义9
  • 1.1.2 失独家庭产生的原因9-10
  • 1.2 我国失独家庭现状10-13
  • 1.2.1 失独家庭数量快速增加10-11
  • 1.2.2 失独家庭老龄化趋势加快11
  • 1.2.3 失独家庭遭受心理和精神创伤11-12
  • 1.2.4 失独家庭面临返贫困境12-13
  • 1.3 我国失独家庭立法概况13-18
  • 1.3.1 立法概况13-14
  • 1.3.2 我国失独家庭立法中存在的问题14-18
  • 第二章 我国失独家庭法律救助的理论基础18-27
  • 2.1 失独家庭与弱势群体18-20
  • 2.1.1 弱势群体的涵义18-19
  • 2.1.2 失独家庭是特殊的弱势群体19-20
  • 2.2 失独家庭法律救助与国家权力和义务20-23
  • 2.2.1 国家是失独家庭法律救助关系的实施主体20-21
  • 2.2.2 为失独家庭提供法律救助是国家公权力的体现21-23
  • 2.2.3 为失独家庭提供法律救助是国家的主要义务23
  • 2.3 失独家庭法律救助与人权保障23-27
  • 2.3.1 失独家庭的生存权24
  • 2.3.2 失独家庭的发展权24-25
  • 2.3.3 失独家庭的社会保障权25
  • 2.3.4 失独家庭的倾斜保护25-27
  • 第三章 国外失独家庭法律救助立法简介及借鉴意义27-39
  • 3.1 国外失独家庭法律救助立法简介27-32
  • 3.1.1 德国27-28
  • 3.1.2 加拿大28-30
  • 3.1.3 美国30-32
  • 3.2 国外失独家庭法律救助立法对我国立法的借鉴意义32-39
  • 3.2.1 立法模式的选择32-34
  • 3.2.2 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及管理34-35
  • 3.2.3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借鉴35-37
  • 3.2.4 救助机制的构建37-39
  • 第四章 我国失独家庭法律救助立法建议39-52
  • 4.1 完善我国失独家庭法律救助的相关立法39-42
  • 4.1.1 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的相关规定39-40
  • 4.1.2 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的相关规定40-41
  • 4.1.3 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中的相关规定41-42
  • 4.1.4 修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中的相关规定42
  • 4.2 确立失独家庭养老保险分层管理制度42-44
  • 4.2.1 城镇失独家庭养老保险分层管理建议42-44
  • 4.2.2 农村失独家庭养老保险分层管理建议44
  • 4.3 确立失独家庭不完全收养制度44-47
  • 4.3.1 确立失独家庭不完全收养制度的意义45-46
  • 4.3.2 失独家庭不完全收养的对象46-47
  • 4.4 确立失独家庭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救助制度47-50
  • 4.4.1 失独家庭住房方向抵押贷款救助的必要性47-48
  • 4.4.2 失独家庭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救助立法建议48-50
  • 4.5 确立失独家庭集中养老制度50-52
  • 4.5.1 失独家庭集中养老的优点50-51
  • 4.5.2 确立失独家庭集中养老的具体建议51-52
  • 结语52-54
  • 参考文献54-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歌雅;关于我国收养立法的反思与重构[J];北方论丛;2000年06期

2 林莉红,李傲,孔繁华;从宪定权利到现实权利——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查[J];法学评论;2001年01期

3 马芒;;构建独生子女风险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J];中国发展观察;2011年05期

4 樊天霞,徐鼎亚;建立农村养老保险体制的困境与出路[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04期

5 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规模、差异与评价[J];理论月刊;2006年04期

6 李林;法治社会与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J];前线;2001年05期

7 张春生;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2年02期

8 毕素华,陈如勇;发展民办养老机构的若干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9 A·艾德,刘俊海,徐海燕;人权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J];外国法译评;1997年04期

10 李乐平,宋智敏;对我国弱势群体和社会保障问题的法理思考[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研究生论丛);2003年S1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失独家庭法律救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6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06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4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