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中受害儿童的民警干预探析
发布时间:2021-07-06 18:59
家庭暴力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会造成极大伤害,影响其社会适应性与成长。本文从家庭暴力与受害的儿童的概念出发,指出了现阶段警察干预涉儿家庭暴力案件时存在的主、客观问题,并提出了规范的干预流程:增强干预意识、了解详细情况、作出危险评估、组织隔离询问、进行心理安抚、及时伤情检验、重视跟踪回访。
【文章来源】:法制与社会. 2018,(27)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家庭暴力与受害儿童
二、家庭暴力对受害儿童的心理伤害
三、民警干预涉儿家庭暴力案件存在的问题
(一) 民警干预涉儿家庭暴力案件存在的客观问题
1. 发现较难
2. 取证较难
(二) 民警干预涉儿家庭暴力案件存在的主观问题
1. 干预意识较弱
2. 危险意识较差
3. 心理安抚较缺
4. 跟踪回访较少
四、民警干预涉儿家庭暴力案件的规范流程
(一) 增强干预意识
(二) 了解详细情况
(三) 作出危险评估
(四) 组织隔离询问
(五) 进行心理安抚
(六) 及时伤情检验
(七) 重视跟踪回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一周年的忆与思[J]. 李明舜. 今日中国. 2017(04)
[2]鲍尔比的依恋理论简介及其现实意义[J]. 高娇. 社会心理科学. 2012(06)
[3]反家庭暴力法应合理界定家庭暴力的概念[J]. 李明舜. 妇女研究论丛. 2012(03)
[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与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J]. 王家军. 学前教育研究. 2011(06)
[5]班杜拉社会认知观的自我调节理论研究及展望[J]. 乐国安,纪海英.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6]创伤后应激障碍[J]. 张勇辉.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2001(03)
本文编号:3268796
【文章来源】:法制与社会. 2018,(27)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一、家庭暴力与受害儿童
二、家庭暴力对受害儿童的心理伤害
三、民警干预涉儿家庭暴力案件存在的问题
(一) 民警干预涉儿家庭暴力案件存在的客观问题
1. 发现较难
2. 取证较难
(二) 民警干预涉儿家庭暴力案件存在的主观问题
1. 干预意识较弱
2. 危险意识较差
3. 心理安抚较缺
4. 跟踪回访较少
四、民警干预涉儿家庭暴力案件的规范流程
(一) 增强干预意识
(二) 了解详细情况
(三) 作出危险评估
(四) 组织隔离询问
(五) 进行心理安抚
(六) 及时伤情检验
(七) 重视跟踪回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一周年的忆与思[J]. 李明舜. 今日中国. 2017(04)
[2]鲍尔比的依恋理论简介及其现实意义[J]. 高娇. 社会心理科学. 2012(06)
[3]反家庭暴力法应合理界定家庭暴力的概念[J]. 李明舜. 妇女研究论丛. 2012(03)
[4]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与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J]. 王家军. 学前教育研究. 2011(06)
[5]班杜拉社会认知观的自我调节理论研究及展望[J]. 乐国安,纪海英.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6]创伤后应激障碍[J]. 张勇辉.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2001(03)
本文编号:3268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268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