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论农村家庭暴力问题

发布时间:2017-04-29 03:02

  本文关键词:论农村家庭暴力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今社会,夫妻间的家庭暴力行为已成为了婚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成为了影响夫妻感情、家庭和睦比较主要的因素之一。尤其在许多落后的农村地区,主观方面由于男尊女卑等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再加上女性在身体力量上的劣势等客观原因,女性往往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笔者作为一名基层法庭的法官,通过平日对农村离婚案件的审理后发现,家庭暴力已成为现今农村离婚案件中比较普遍的诉讼理由之一。但是由于受害的农村妇女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且法律意识淡薄,在遭受家庭暴力之后不知道该如何寻求救济途径,也不懂得怎样去及时固定相应的证据并采取法律措施保护自己,最终导致某一天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向法院提出离婚请求时,由于无法对连续性的施暴行为进行充分举证而导致不能达到自己的离婚目的。尤其是农村家庭暴力,更因其独有的特殊性,在审判实践中表现出了诸多难点。本文笔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一个基层法律工作者的角度,对平日审理的农村离婚案件中普遍出现的家庭暴力现象进行调查和分析,将其呈现出的原因和特点,以及该类案件在审判实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针对此类案件在审判实践中的难点提出个人的建议。
【关键词】:离婚纠纷 农村家庭暴力 审判实务 救济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3.9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引言9-10
  • 一、 家庭暴力的定义10-11
  • 二、 家庭暴力的特点及危害11-14
  • (一) 家庭暴力的特点11-14
  • (二) 家庭暴力的危害14
  • 三、 家庭暴力原因探究14-16
  • (一) 传统思想观念15
  • (二) 农村教育水平15
  • (三) 经济发展状况15-16
  • (四) 法律意识淡薄16
  • 四、 审判实践中农村家庭暴力案件难点16-23
  • (一) 举证困难16-20
  • (二) 保证书证明力20
  • (三) 损害程度显著20-21
  • (四) 保护当事人利益21-22
  • (五) 损害赔偿数额22-23
  • 五、 针对审判农村家庭暴力案件的建议23-27
  • (一) 如何取证23-24
  • (二) 保护人身利益24
  • (三) 司法能动性24-27
  • 总结27-28
  • 参考文献2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预防、减少家庭暴力我们应该做什么[J];文明与宣传;2002年11期

2 黄列;家庭暴力:从国际到国内的应对(上)[J];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孙晋,郭漪;家庭暴力在中国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妇运;2002年09期

4 党日红;警察干预家庭暴力若干问题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高绍先;高飞;;家庭暴力的法律思考[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6 荣维毅;整合力量 推进反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的研究与行动[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1期

7 杨青松,邓克平;家庭暴力的现状与防治——以广州地区为例[J];法学评论;2002年01期

8 赵颖;丹麦警察对家庭暴力的干预[J];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9 王明美,郑百灵;家庭暴力:概念、现状、成因及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9期

10 郑建波;关于防范和惩治家庭暴力的思考[J];理论学刊;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强;;当代中国家庭暴力探析[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2 江文庆;杜亚松;;家庭暴力环境:儿童虐待的形式[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飞;;浅析家庭暴力[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2辑)[C];2007年

4 黄克界;;论家庭暴力中妇女权益的保障[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1辑)[C];2008年

5 孙苑芳;孙越隆;;关于家庭暴力的社会学思考——贵阳市个案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符琼芬;孙雨寒;;家庭暴力案件中应注意的八个问题[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7 庞明慧;;《中国妇女报》家庭暴力报道内容分析[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冉冉;;浅析家庭冷暴力及其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9 王歌雅;;家庭暴力的背景因素与惩处机制[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孙秀慧;;家庭暴力对受害女性的影响初探[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群华 潘华虹;为何产生家庭暴力 半数公众不知内因[N];中国人口报;2003年

2 周华 邓苏勇;我国开始重视家庭暴力防治[N];中国审计报;2002年

3 福联;应明确规定制止家庭暴力[N];法制日报;2000年

4 陈本建;在生活中为什么大多数人都选择非法律方式解决家庭暴力[N];法制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胡建辉;反家庭暴力不只是家务事[N];法制日报;2002年

6 夏吟兰;在妇女人权框架下研究家庭暴力[N];法制日报;2004年

7 杨宣筑;省妇联维权工作会议提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N];贵州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丁国元;家庭暴力不是“家务事”[N];工人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袁琳 本报实习生 罗庆雯;透视家庭暴力[N];广西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高翠清;让家庭暴力远离妇女儿童[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邢红枚;家庭暴力受虐妇女杀夫犯罪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秦志远;论基于性别的家庭暴力的民法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曹玉萍;湖南家庭暴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杨肖光;家庭暴力干预政策过程分析及社会组织在其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8年

5 于涓;女性视角下的夫妻间权利义务平衡[D];武汉大学;2012年

6 张勇;孕期家庭暴力与孕妇心理、产后抑郁、新生儿神经生化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婴儿认知行为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刚健;和谐社会背景下反家庭暴力的法理思考[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2 管霜梅;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探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周洁;试论家庭暴力的法律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陈庆鹏;论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管燕燕;我国内地与港台地区防治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研究及启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朱琦辉;我国反家庭暴力的立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唐丽娟;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8 田坤;论我国家庭暴力的行政干预[D];湘潭大学;2009年

9 苏映红;遏止家庭暴力的合作治理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周清;我国家庭暴力法律救济机制的缺陷与对策[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论农村家庭暴力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4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34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a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