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夫妻共同债务认定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7 14:47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出台之后与《婚姻法》第四十一条共同用于解决有关夫妻共同债务的问题。但由于认定标准不统一、举证分配责任不科学反而造成同案不同判的案件大量增加,往往导致处于借款关系之外的夫妻非举债方背负巨额债务。2018年1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施行的《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以“家庭日常生活需要”作为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标准、将举证责任在债权人和夫妻非举债方之间进行了合理分配,并且做出了解释可以溯及既往的规定,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但该解释依然将夫妻共同债务等同于夫妻连带债务,未将“债权人善意之债”纳入到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当中,并且在理解解释时应注意其并未规定“共债共签”原则。本文从有关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案例出发,通过对立法和司法现状的考察突出《解释》已解决的问题和仍存在的问题,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主张夫妻共同债务应为夫妻共同财产偿还的债务,而并非夫妻连带债务;对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应在“夫妻合意之债”、“家事代理之债”之外增加“债权人善意之债”;而且应将《解释》的第一条理解为“夫妻合意共债”原则,而并非“共债共签”原则;...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价值分析法
        1.3.2 案例分析法
第二章 问题的提出
第三章 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立法及司法现状考察
    3.1 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立法现状及缺陷
        3.1.1 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立法现状
        3.1.2 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立法缺陷
    3.2 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司法现状
第四章 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理论基础及价值目标
    4.1 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理论基础
        4.1.1 日常家事代理理论
        4.1.2 约定财产制理论
        4.1.3 共同生活债务用途理论
        4.1.4 共同债务时间推定理论
    4.2 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价值目标
        4.2.1 维系利益平衡的目标
        4.2.2 保障交易安全的目标
第五章 完善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的思考
    5.1 正确认识夫妻共同债务的性质
    5.2 扩大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
    5.3 正确理解夫妻合意共债原则并非“共债共签”原则
    5.4 建立夫妻约定财产登记公示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证据法视野下夫妻共同债务推定规则检讨[J]. 祝颖.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8(01)
[2]夫妻团体债务的认定及清偿[J]. 冉克平.  中国法学. 2017(05)
[3]域外民法典中的夫妻债务制度比较研究——兼议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启示[J]. 蒋月.  现代法学. 2017(05)
[4]夫妻财产制与财产法规则的冲突与协调[J]. 裴桦.  法学研究. 2017(04)
[5]夫妻共同财产的潜在共有[J]. 龙俊.  法学研究. 2017(04)
[6]《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废除论——基于相关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J]. 叶名怡.  法学. 2017(06)
[7]夫妻共同债务规则之理性审视与适用[J]. 汪家元,祝建军.  学术界. 2017(06)
[8]论我国夫妻债务推定规则[J]. 曲超彦,裴桦.  求是学刊. 2017(03)
[9]论夫妻共同债务构成的依据[J]. 李洪祥.  求是学刊. 2017(03)
[10]我国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之检讨与重构[J]. 陈法.  法商研究. 2017(01)



本文编号:3461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461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8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