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法经济学视角下谈对离婚自由的限制

发布时间:2017-05-05 12:02

  本文关键词:法经济学视角下谈对离婚自由的限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社会秩序的稳固与家庭关系的和谐有着紧密的联系,一个家庭的破裂会给社会秩序带来不利的影响。我国现行立法规定双轨制离婚制度,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协议离婚,通过行政确认以解除婚姻关系,也可以通过司法程序以诉讼的方式来解除婚姻关系。但我国离婚制度存在自由有余,限制不足之势,登记离婚采取的是形式审查并当场登记的方式,诉讼离婚也没有过多的限制。过度的保障离婚自由带来了如离婚率连年递增,婚姻关系中的弱者如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妇女的利益无法得到充分障等一系列不利影响。这些问题,不仅关乎家庭稳定,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也十分不利,同时浪费当事人和社会所投入的经济成本,也影响公众对婚姻的信心。因此,法律层面的婚姻自由不是也不应该是绝对自由,而应该是在法律规范下的相对自由。我国现行的婚姻法对自由行使离婚请求权虽然有一定的限定,但这个限度是比较有限的。从法经济学视角看,离婚的本质是婚姻关系对夫妻双方成本与收益的具体权衡。法经济学分析方法为我们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和权衡自由限度的标尺。从法经济学角度探求对离婚自由的限制的范围会使我们找到更加合理的解决措施。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立法中有关离婚自由限制的相关规定,通过比较域外国家的相关规定,分析我国目前离婚制度立法的不完善之处,并在运用法经济学成本——收益这一核心分析方法阐述对离婚自由进行限制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对自由行使离婚请求权予以限定的合理范围,在坚持离婚自由原则的同时,对其给予合理限制,以防止离婚自由权利被滥用,达到自由离婚的效益最佳。相信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立法上的不断完善,离婚自由原则的目的会得到更好的实现。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离婚自由原则的总体概述。该部分内容主要阐明了离婚自由原则如何成为当今婚姻制度的主要原则,首先梳理了域外离婚自由主义发展的历史沿革: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离婚制度不断变迁,离婚自由原则从最初的片意离婚自由主义发展到禁婚主义,再到限制离婚主义,最后发展成为离婚自由主义。其次从国内视角出发,阐述了我国法律中关于离婚自由原则的具体内涵和相关规定,同时阐述了离婚自由原则的现状。通过梳理离婚自由原则的产生、发展以及我国婚姻法关于离婚自由原则的内涵、现状,最终的揭示和证明了离婚自由成为当今婚姻制度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选择。第二部分:该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内容,从法经济学视角来审视离婚的成本,以此来探究当前背景下恰当限制离婚自由的经济合理性和现实合理性。自由是法的价值最基本的追求,但自由不是绝对的,我们要尊重自由,同时也要衡平自由与正义和秩序之间的关系,过度的追求离婚自由带来的负面影响必然与正义、秩序价值相冲突。法经济学为法律制定者权衡这种自由的限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标尺,运用成本—收益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分析过分追求离婚自由所带来的相关不利影响,并且从该视角探讨对离婚自由给予合理限制的必然性。第三部分:该部分主要是运用比较的分析方法分析域外国家与我国立法中有关对限制离婚自由的相关规定,通过对域外及我国婚姻制度中关于离婚自由予以限制的规定进行梳理和分析,评价和比较其优缺点,借鉴学习域外国家先进的立法经验及技术,完善我国立法中关于离婚自由的规定的不足之处。第四部分:主要是对我国行使离婚请求权的自由予以合理限定的法经济学考量和建议。在前文分析对离婚自由予以合理限制的必然性基础上,审视国内外相关立法规定,针对我国现行婚姻立法中关于限制离婚自由的规定的不足之处,提出自己对该问题的法经济学考量。
【关键词】:离婚自由 法经济学 限制 利益 衡平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9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一、引言8-11
  •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8-9
  • 1、研究的背景8-9
  • 2、选题意义9
  • (二)突破的难题9
  • (三)本文特色与创新处9-11
  • 二、离婚自由原则11-16
  • (一)世界范围内离婚自由主义发展的必然性11-13
  • 1、西方离婚自由原则的历史发展11-12
  • 2、现代离婚自由原则产生与发展的必然性12-13
  • (二)我国离婚自由的发展和现状13-16
  • 1、我国离婚自由的内涵13
  • 2、我国当代离婚自由原则的体现13-16
  • 三、法经济学视角下对离婚自由予以限制的合理性分析16-22
  • (一)婚姻行为的法经济学分析16-17
  • (二)离婚行为成本的法经济学分析17-20
  • 1、预期利益丧失17
  • 2、规模经济效益的丧失、社会成本的增加17
  • 3、未成年子女成本的法经济学分析17-19
  • 4、再婚成本的法经济学分析19-20
  • (三)法经济学视角下限制离婚自由的合理性20-22
  • 1、有利于实现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最大化20
  • 2、有利于维护夫妻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女性的利益20-21
  • 3、有利于节约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整体效益21-22
  • 四、离婚自由限制的比较法分析22-30
  • (一)域外国家对离婚自由限制的有关规定22-25
  • 1、限制离婚自由的严苛条款22-23
  • 2、设定时间成本予以适当限制23-24
  • 3、区别对待有无未成年子女的夫妻离婚24-25
  • (二)我国现行婚姻制度中对离婚自由的限制25-30
  • 1、我国现行婚姻法中对离婚自由限制的相关规定25-26
  • 2、我国现行婚姻法对离婚自由限制的规定存在的问题26-30
  • 五、限制离婚自由的法经济学思考30-37
  • (一)时间成本考量30-33
  • 1、设定行使离婚请求权的期限30-31
  • 2、设定离婚考虑期31-33
  • (二)金钱成本考量33-35
  • 1、完善离婚劳务补偿制度33-34
  • 2、完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34-35
  • (三)未成年子女状况考量35-37
  • 结语37-38
  • 注释38-41
  • 参考文献41-44
  • 致谢44-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青;;女性离婚自由的现实困境及破解[J];福州党校学报;2012年02期

2 陈小勇;论离婚自由与反对轻率离婚[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陈小勇;论离婚自由的矛盾及解决办法[J];宿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郝秀辉,王月萍;离婚自由的思考与辨析[J];理论界;2005年05期

5 姜伟;;浅谈对离婚自由的限制[J];法制与社会;2008年13期

6 陈群峰;;试论离婚自由调控体系之构建[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王君超;;论离婚自由[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8 李诚;马忠志;;谈谈切实保障离婚自由问题[J];法学杂志;1981年01期

9 韩兆印;;浅析离婚自由[J];学习与辅导;1987年05期

10 白洁;正确理解离婚自由[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玲珑 肖睿昕;离婚自由应得到法律的尊重[N];人民法院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邓红阳;“冬眠式调解离婚法”是否干涉离婚自由[N];法制日报;2009年

3 黄黔川;对离婚的限制只能来源于法律[N];人民法院报;2014年

4 陈明侠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自由与正义的追问[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5 荀恒栋;军婚特别保护与离婚自由原则[N];法制日报;2001年

6 王圣法;透视婚姻问题本质 加深离婚自由认识[N];人民代表报;2001年

7 北京 江伟;离婚自由与结婚自由同等重要[N];中国妇女报;2000年

8 江新华;限制离婚自由的协议无效[N];上饶日报;2005年

9 王强林;建立离婚自由利益衡平机制[N];法制日报;2006年

10 空军军事法院审判员、法学硕士 徐安军;保障离婚自由并照顾子女及女方利益[N];解放军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夏吟兰;论离婚自由及其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莉;法经济学视角下谈对离婚自由的限制[D];新疆大学;2016年

2 刘睿;离婚自由及其限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徐晓光;限制离婚自由的法价值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4 卢向丽;离婚自由限制论[D];郑州大学;2009年

5 牛依慧;论利益衡平机制下的离婚自由及其限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6 康肖彦;离婚自由与限制的法理学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

7 张丽;论离婚自由之限制与衡平[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8 胡可为;论离婚自由的限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焦淑敏;论离婚自由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潘晓云;当代中国离婚自由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法经济学视角下谈对离婚自由的限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46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6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