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论家庭暴力的侵权属性及立法保护

发布时间:2021-11-11 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实行至今已有五个年头,其对我国家庭暴力问题的预防和制止都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指引作用。然而,不可否认肉体上的家庭暴力、语言上的家庭暴力等传统型的家庭暴力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并且,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矛盾的日益凸显,家庭暴力行为又产生新兴的类型。这些新兴的家庭暴力问题的侵权属性与以往的家庭暴力问题存在着明显不同,而分析这两类家庭暴力的侵权属性对于下一步从立法上给予相应的突破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将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具体论述。第一部分主要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两个小部分,主要对家庭暴力的概念和行为类型进行界定,为后文的内容做铺垫。第一章对家庭暴力以及侵权属性的概念进行探讨,通过对专家学者观点的分析,得出个人关于家庭暴力概念的认识以及对于侵权属性的理解。第二章主要介绍家庭暴力的行为类型,将家庭暴力分为传统型和新兴型两种,并对这两种类型下的家庭暴力行为进行列举分析,为下文论证过程中的举例说明部分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是论文的第三章,主要分析家庭暴力行为的侵权属性。按照侵权主体、构成要件、责任承担的逻辑顺序,对家庭暴力行为的侵权属性进行分析,从侵权属性角度发现家庭暴...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家庭暴力及侵权属性概念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
        (一)法律层面的家庭暴力概念
        (二)学术层面的家庭暴力概念
        (三)小结
    二、侵权属性的概念
        (一)普通的侵权属性概念
        (二)家庭暴力的侵权属性概念
第二章 当前国情下家庭暴力行为的类型划分
    一、传统的家庭暴力行为
        (一)身体暴力行为
        (二)精神暴力行为
        (三)性暴力行为
        (四)财产暴力行为
    二、新兴的家庭暴力行为
        (一)同居环境下的暴力行为
        (二)非亲属抚养、寄养环境下对儿童的暴力行为
        (三)目睹家暴过程儿童遭受的暴力行为
        (四)利用新媒介的暴力行为
第三章 我国家庭暴力行为的侵权属性分析
    一、侵权主体层面的侵权属性分析
        (一)家庭成员
        (二)共同生活的人
        (三)共同居住的保姆与雇主
        (四)同住的未成年人
    二、构成要件层面的侵权属性分析
        (一)违法行为
        (二)损害事实
        (三)因果关系
        (四)过错
    三、责任承担层面的侵权属性分析
        (一)普通责任承担形式
        (二)新兴责任承担形式
第四章 我国家庭暴力行为的立法缺陷
    一、侵权主体层面的立法缺陷
        (一)现有的相关法律概念界定不明
        (二)现有的相关法律涵盖的侵权主体不全
    二、构成要件层面的立法缺陷
        (一)对违法行为的内涵以及外延规定不足
        (二)对损害程度的认定标准及新兴的损害事实规定不明确
        (三)部分家庭暴力行为的因果关系证明标准过高
        (四)过错属性的分类不够全面
    三、责任承担层面的立法缺陷
        (一)传统的责任承担形式规定不够细致
        (二)现行责任承担形式不能与新兴暴力行为完全契合
第五章 我国家庭暴力行为的立法保护建议
    一、立法保护建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二)可行性
    二、侵权主体层面的立法保护建议
        (一)明确家庭成员与共同居住的法律概念
        (二)扩大侵权主体的范围
    三、构成要件层面的立法保护建议
        (一)丰富违法行为的行为类型
        (二)明确损害事实的认定标准与新兴类型
        (三)降低部分家庭暴力行为的因果关系证明标准
        (四)妥善解决“渐重式”过错与过失过错问题
    四、责任承担层面的立法保护建议
        (一)建立精神损害赔偿机制
        (二)划定性自主权的安全冷静期
        (三)创新针对未成年人的责任承担机制
        (四)预设新媒介暴力的责任承担形式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家庭暴力为何难以被认定?——以涉家暴离婚案件为中心的实证研究[J]. 张剑源.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2]民法分则婚姻家庭编立法研究[J]. 夏吟兰.  中国法学. 2017(03)
[3]关于重构干预家庭暴力司法培训机制路径选择的思考[J]. 李秀华.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7(02)
[4]反家庭暴力法若干规定的学理解读[J]. 薛宁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5]家暴致离婚案件子女抚养权归属审判研究——从儿童保护法律视角对调研结果及典型案例的分析[J]. 张荣丽.  妇女研究论丛. 2017(01)
[6]论我国侵权责任法分则的体系及其完善[J]. 王利明.  清华法学. 2016(01)
[7]适度加强公权力对家庭暴力的干预——略论反家庭暴力法(征求意见稿)的不足与改进[J]. 李明舜,曲美霞,侯宗兵.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5(02)
[8]家庭冷暴力的法律规制[J]. 张翼杰.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4(06)
[9]家庭暴力概念中的主体范围分析[J]. 夏吟兰.  妇女研究论丛. 2014(05)
[10]质性研究视角下的家庭暴力施暴者影响因素分析[J]. 林少菊,谢晴.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4(04)

博士论文
[1]公权力介入家庭暴力的法理思考[D]. 刘昱辉.中共中央党校 2016

硕士论文
[1]我国防治家暴儿童法律制度问题研究[D]. 于丽媛.吉林大学 2019
[2]我国反家庭暴力救济机制的研究[D]. 刘莉.西南政法大学 2018
[3]性暴力纳入反家暴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D]. 黄天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6
[4]家庭暴力防治策略分析[D]. 王静.烟台大学 2013
[5]离婚中的精神损害赔偿[D]. 张磊蕾.华东政法大学 2011
[6]论我国婚内侵权民事责任制度之构建[D]. 汪莉莎.西南政法大学 2011
[7]论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D]. 陈庆鹏.西南政法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89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489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b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