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银发同居”的法律思考

发布时间:2017-05-08 06:35

  本文关键词:“银发同居”的法律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调查数据表明,当前,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可以说,我国正在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的单身老年人指的是丧失配偶、尚未结婚和已经离婚的老年人,他们的数量占全部老年人的人口比例正在逐步的增加,老年人再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显现。近几年来,选择不领结婚证只是一起同居的“再婚”模式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此文将其称为“银发同居”现象。老年人选择“银发同居”这一方式有一定的好处也有一定的弊端。我们不能因为同居关系的非法化就不保护这些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正确看待选择不领结婚证只同居的方式并且对这部分老年人的权益进行保护,是我们法律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第一章描述了目前我国“银发同居”的现状,并从子女干涉、老年人自身等方面分析了老年人选择这种方式的原因,第二章对“银发同居”的益处和弊端分别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第三章分析了我国的立法现状,以及我国对同居关系的四种态度的演进,,第四章分析了国外的立法制度并分析了对我国立法的借鉴,第五章提出增设老年人“准婚姻制度”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 再婚 立法漏洞 国外立法 老年人“准婚姻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烟台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3.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第一章 “银发同居”的现状及原因9-16
  • 第一节 我国“银发同居”的现状9-11
  • 一、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9-10
  • 二、 “银发同居”呈现普遍化趋势10-11
  • 第二节 “银发同居”的原因11-16
  • 一、 子女干涉11-12
  • 二、 财产问题是主因12-13
  • 三、 陈旧的道德规范的制约13-14
  • 四、 老年人再婚后的离婚率高14-16
  • 第二章 “银发同居”的利弊分析16-23
  • 第一节 “银发同居”的优点16-20
  • 一、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需求16-17
  • 二、 经济上交换养老资源17-18
  • 三、 好聚好散18
  • 四、 避免了财产继承的纠纷18-19
  • 五、 不涉及子女的赡养问题19-20
  • 第二节 “银发同居”的不良效应20-22
  • 一、 “银发同居”不受法律的保护20-21
  • 二、 同居关系的不稳定性21
  • 三、 经济保障功能不能充分发挥21
  • 四、 产生不良的示范效应21-22
  • 第三节 “银发同居”利大于弊22-23
  • 第三章 我国现行立法及其不足23-28
  • 第一节 婚姻自由是老年人的基本权益23
  • 第二节 我国婚姻立法的演进23-26
  • 一、 承认事实婚姻阶段24
  • 二、 有条件承认事实婚姻效力阶段24-25
  • 三、 不承认事实婚姻效力阶段25
  • 四、 相对承认事实婚姻效力阶段25-26
  • 第三节 我国事实婚姻存在的现状与形态26
  • 第四节 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26-28
  • 第四章 国外立法及借鉴28-32
  • 第一节 英美法系关于同居的规定28-29
  • 一、 英国28
  • 二、 美国28
  • 三、 澳大利亚28-29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关于事实婚姻的规定29-30
  • 一、 法国29
  • 二、 德国29-30
  • 三、 日本30
  • 第三节 对我国的借鉴30-32
  • 第五章 老年人“准婚姻制度”的提出32-37
  • 第一节 保护老年人权益的必要性32
  • 第二节 老年人“准婚姻制度”的立法建议32-35
  • 一、 适用老年人“准婚姻制度”的条件33
  • 二、 老年人“准婚姻制度”的法律后果33-35
  • 第三节 老年人“准婚姻制度”的优势35-37
  • 一、 同居关系合法化35
  • 二、 交换养老资源35-36
  • 三、 保护弱方合法权益36
  • 四、 精神慰藉36-37
  • 结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致谢40-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霞;;多层次家庭规制体系之一——非婚同居的历史考察及重构[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李莉平;贾萍;;试析非婚同居关系的法律规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8期

3 张莹;杨;;大学生婚姻法律问题的调查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年04期

4 严利东;;同居关系概念辨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宫桂杰,隋力力;论中国婚姻家庭及妇女解放[J];长春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6 周鑫;王军;郗铭键;;“别居”能挽救婚姻危机吗[J];法治与社会;2007年11期

7 崔兰琴;;现代婚姻中的责任制度探讨[J];行政与法;2007年04期

8 ;60年:婚姻家庭变迁[J];检察风云;2009年05期

9 钱叶卫;;我国婚姻制度的几点思考——从非婚同居现象探讨我国婚姻制度的立法缺陷[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陈兴丽;;从立法层面看当前我国婚姻家庭制度问题[J];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跃;代世萤;;《司岗里》传说与佤族婚姻家庭形态[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2 徐向东;;战后日本婚姻家庭的变化[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3 陆婉萍;;同居现象的法律思考[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金石;;论财产占有与婚姻家庭的演变[A];民族学研究第二辑[C];1981年

5 姜乾金;;压力系统模型-解读婚姻[A];2011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郭璇;;论中国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地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姜乾金;;和谐婚姻=“爱”+“适应”——压力系统模型的和谐婚姻宣传指南[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宋大敏;;试论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自我解放[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辛nr;;从关键词和流行语看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婚姻家庭的变化[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程小丽;;扫描“80后”离婚状况[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绪治;解除同居关系当事人要否举证[N];江苏经济报;2003年

2 外交部领事司 许育红;中国公民在外国形成的“事实婚姻”处理方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陈健全 薛冰;冒名登记结婚十年属同居关系吗?[N];江苏法制报;2005年

4 吴克成;一字之差 十年夫妻险成同居关系[N];江苏法制报;2005年

5 许凤梅;我可以到法院起诉解除同居关系吗[N];人民法院报;2006年

6 朱隽;该案应以同居关系定性处理[N];江苏法制报;2007年

7 记者 张析云 通讯员 张秋雁;少女傍富翁同居三载 分手时财产如何分割[N];长春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金镒;为儿子 离异夫妻假复婚重归家庭 起纷争 后同居期间财产难以分割[N];哈尔滨日报;2010年

9 杨发良 袁进平;同居期间购房 解除关系如何分割财产[N];法治快报;2009年

10 李家军;解除同居关系时,财产如何分割?[N];检察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永;建国初期河北省婚姻制度改革研究(1950-1956年)[D];复旦大学;2003年

2 张晓蓓;清代婚姻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江南;中越跨境民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马荟;当代中国婚姻法与婚姻家庭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白赛藏草;“苯加”与“米仓”[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6 王跃生;1930-1990:华北农村婚姻家庭变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丁桂芳;哈尼族奕车人爱情与婚姻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李军;老龄化与养老保障宏观经济效应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陈讯;婚姻价值变革:山河乡离婚现象研究(1978-2012)[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李飞龙;社会变迁中的中国农村婚姻与家庭研究(1950-1985)[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银发同居”的法律思考[D];烟台大学;2013年

2 刘美玲;对我国当前试婚现象的伦理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肖强;婚戒、婚姻策略与中国家庭结构变动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4 张婷;中国古今婚姻制度比较[D];河北经贸大学;2013年

5 董倩;我国古代婚姻制度对海峡两岸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6 梁海燕;黎族婚姻制度的变迁[D];海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苏再居;论婚姻的契约性—以经济分析为视角[D];华侨大学;2011年

8 董海英;恩格斯婚姻家庭观及其对解决当代中国婚姻家庭问题的价值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9 李岑;论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在中国的发展[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10 刘彬;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婚姻家庭权利的法律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银发同居”的法律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06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506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3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