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赡养法律制度立法完善与创新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赡养法律制度立法完善与创新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银发时代的到来,我国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同时计划生育政策下“四二一”的家庭模式使得家庭功能不断弱化,现有赡养立法制度难以实现老年人赡养的家庭功能,这就使老年人的赡养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加之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社会基调,使得原有的立法关于老年人晚年基本生活的立法理念及赡养制度内容在现有立法制度模式下很难得到实现,这就造成了现阶段我国赡养制度社会需求与我国现有赡养制度立法的冲突。从社会现实角度而言,赡养义务人不尽赡养义务、无力尽赡养义务及赡养义务履行不足的问题成为完善、创新赡养法律制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基于以上我国对于老年人的赡养立法应不断完善、创新来更加适应这一发展。本文以实证分析等方法对我国赡养法律制度进行立法完善与创新,主要包括价值理念及制度内容的完善与创新,全文从两方面展开论证,包括对老年人的物质赡养、精神赡养与生活照顾为一主线及贯穿其中的应对社会道德危机的加剧、应对赡养资金来源的单一性、应对家庭功能弱化挑战这三大出发点。两条线相互融合、补充实现立法对老年人“人本”需求的有力支撑,即从应对社会道德危机加剧及家庭功能弱化的角度强化赡养立法对赡养义务人主体范围的界定,明确加强现有赡养义务人的地位,同时明确特殊主体的赡养义务。从应对社会道德危机加剧及家庭功能弱化的角度,设计赡养制度的法律强制性内容。从应对赡养资金来源的单一性角度,论证社会、家庭、政府全社会动员的全方位赡养资金形式。以社区照料作为辅助制度应对空巢家庭的挑战,制度的设计是以一种尊重老年人意愿的方式使老年人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得到满足,实现更加人性化的制度设计。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物亦如此,人又何堪?本文仅是为立法制度的完善做理论铺垫,相信随着法治的不断加深,老年人赡养制度将以一种尊重老年人意愿的方式使老年人各方面赡养需求得到全面满足。
【关键词】:老龄化 家庭赡养 赡养制度 立法完善 立法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3.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3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10-11
- 1.1.1 选题目的10
- 1.1.2 选题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11-12
- 1.4 论文研究方法12-13
- 第二章 我国赡养法律制度现状分析13-20
- 2.1 我国赡养制度的社会需求现状13-17
- 2.1.1 老龄化的社会环境13-15
- 2.1.2 关注民生的和谐社会基调15-16
- 2.1.3 现有养老模式的困境16-17
- 2.2 我国现行赡养法律制度不足分析17-20
- 2.2.1 现行赡养制度立法价值的滞后性17
- 2.2.2 现行赡养法律制度内容对家庭赡养的无力17-20
- 第三章 外国老年人“赡养”制度分析20-28
- 3.1 外国老年人保护制度的基础理念及赡养立法态度20-22
- 3.1.1 个人自助理念的主导地位及立法态度20-21
- 3.1.2 子女赡养理念的家庭基础地位及立法态度21-22
- 3.2 西方国家老年人保护制度发展变革过程22-24
- 3.3 外国老年人保护的理念趋向及特色制度借鉴24-28
- 3.3.1 外国老年人保护的理念融合趋向24-25
- 3.3.2 新加坡赡养法律制度强制性立法规定借鉴25-26
- 3.3.3 英美等西方国家社区相关立法制度借鉴26-28
- 第四章 我国赡养法律制度立法价值理念创新28-35
- 4.1 我国赡养制度立法价值理念创新的必要性分析28-30
- 4.1.1 我国现有赡养制度立法理念及立法价值28-29
- 4.1.2 我国赡养制度立法价值创新的必要性29-30
- 4.2 赡养法律制度立法完善与创新的价值重构30-31
- 4.3 赡养法律制度立法完善与创新遵循的原则性理念31-35
- 4.3.1 维持生活正常化理念32
- 4.3.2 尊重意思自治理念32-33
- 4.3.3 社区照料辅助理念33-35
- 第五章 我国赡养法律制度内容完善与创新35-51
- 5.1 赡养法律制度内容完善与创新的出发点35-36
- 5.1.1 应对社会道德危机的加剧35
- 5.1.2 应对家庭功能弱化的挑战35-36
- 5.1.3 应对赡养资金来源及照料方式的单一性36
- 5.2 赡养义务人主体范围界定36-40
- 5.2.1 现有立法赡养义务人主体范围强化36-37
- 5.2.2 特殊赡养义务人的界定37-40
- 5.3 赡养制度的法律强制性内容设计40-44
- 5.3.1 赡养义务人的监护职责40-41
- 5.3.2 精神赡养义务的强制性41-42
- 5.3.3 家庭赡养协议履行的强制性42-44
- 5.4 赡养义务履行的开始条件及程度标准界定44
- 5.5 赡养法律制度的辅助及督促机制设计44-51
- 5.5.1 赡养经济来源机制设计45-46
- 5.5.2 社区照料辅助机制设计46-48
- 5.5.3 赡养法律制度的督促机制设计48-51
- 第六章 结束语51-53
- 参考文献53-55
- 在学研究成果55-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美方;社区照顾——城市老年人的赡养方式新选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林友江;;特殊家庭成员财产权—赡养义务法律问题探讨[J];福建法学;2009年02期
3 魏树发;;成年人监护法的理念和立法课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期
4 李蓓;;由“四二一家庭”谈直系姻亲立法构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侯润珍;;略论中国古代的孝治[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6 张小强;鼓楼区建立社区助老服务储备制度[J];中国民政;1999年08期
7 于红梅;赡养问题的法律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邓伟志 ,刘达临;第十一讲 外国家庭的现状[J];社会;1984年01期
9 周绍强;田晓妹;;社区赡养制度构建的理论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岩汀;西方养老观念的变化[J];社科信息文荟;1995年1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超(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生);[N];中国老年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石泉;中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与服务体系的重建[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鹏军;日本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勇;中西方养老文化的初步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3 曾智;我国居家养老模式比较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4 马征;老年人赡养制度的法律思考[D];贵州大学;2008年
5 王蓓;老年人精神赡养的法律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6 李晓娟;我国社区养老模式服务内容探析[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7 陈乔飞;我国老年人赡养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赡养法律制度立法完善与创新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3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63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