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夫妻共同债务的法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18 18:10

  本文关键词:夫妻共同债务的法理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我国婚姻法和司法解释上的夫妻共同债务制度,其成立和效力各有特点。在婚姻法上,夫妻共同债务的成立是统一的,即统一成立于夫妻共同生活之上;但其效力却不明确。在婚姻法解释上,夫妻共同债务的成立是不统一的,区别婚前婚后两种情形,前者依是否用于共同生活判断,后者依财产制不同判断;但其效力却是统一的,即由夫妻共同债务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我国婚姻法学界就夫妻共同债务问题的论述多以婚姻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为前提,局限于对法条的注释,甚少对该概念及其制度依法理进行分析和评价。主要表现为,对夫妻共同债务、共同债务与连带债务的关系不予深究,等同对待。这点观点固然有司法解释上的依据,但在物权法和债法法理上,是值得商榷的。对夫妻共同债务、共同债务与连带债务的关系的探讨,构成了本文的核心和意旨所在。 第一章从司法实际出发,以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12月25日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规定为核心,详细阐发婚姻法解释上夫妻共同债务的成立及其效力的内容;同时亦依相同的模式对2001年婚姻法的有关规定作了重点梳理,为后文的分析作了必要的辅垫和准备。 第二章以传统民法上共同债务制度作为比较的基点,重点从债的效力的角度来论证夫妻共同债务与共同债务和连带债务存在实质不同,指出婚姻法上夫妻共同债务的效力中含有共同债务的因素,但不等同于共同债务;并揭示婚姻法解释二上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连带清偿的规定是不合理的,主要表现在,在夫妻财产包括个人财产和共同财产的前提下,就共同财产如何“连带清偿”在法理上存在自相矛盾之处,同时片面强调连带清偿责任与法律发展趋势不相符合。另外,从连带债务效力出发,论证了婚姻法解释二就夫妻共同债务成立所作规定亦是不尽合理的。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统合了夫妻共同债务的成立及其效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夫妻共同债务概念。即在成立上坚持共同生活标准;在效力上以共同财产先行清偿,不足部分以个人财产连带清偿。以共同财产清偿适用共同债务的规则,以个人财产连带清偿适用连带债务的规则,二者并行不悖。
【关键词】:夫妻共同债务 共同债务 连带债务 共同财产 特有财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23.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引言8-11
  • 第一章 法解释上的夫妻共同债务11-22
  • 第一节 夫妻共同债务的渊源11-13
  • 一、婚姻法上有关夫妻共同债务问题的规定11-12
  • 二、司法解释上有关夫妻共同债务问题的规定12-13
  • 第二节 夫妻共同债务的内容13-22
  • 一、夫妻共同债务的发生14-18
  • 二、夫妻共同债务的效力18-22
  • 第二章 法批判上的夫妻共同债务22-40
  • 第一节 夫妻共同债务、共同债务与连带债务22-32
  • 一、共同债务22-28
  • 二、夫妻共同债务与共同债务和连带债务的关系28-32
  • 第二节 夫妻共同债务连带清偿效力的制度缺陷32-35
  • 一、就共同财产连带清偿在法理上存在的矛盾32-33
  • 二、片面强调连带清偿责任与法律发展趋势不相符合33-34
  • 三、相同情况下传统民法的立法模式34-35
  • 四、小结35
  • 第三节 夫妻共同债务发生依据的合理性问题探讨35-40
  • 一、对共同生活标准的审视36-37
  • 二、对法律推定成立夫妻共同债务标准的审视37-38
  • 三、以共同生活标准为基础重构夫妻共同债务的发生依据38-40
  • 结语40-42
  • 参考文献42-44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4-45
  • 后记45-4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詹应国;;论夫妻共同债务案件裁判方法的构建——以司法实务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2年03期

2 杨溢;;浅析我国夫妻共同债务清偿制度[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力满;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壤;论夫妻共同债务的性质和认定标准[D];吉林大学;2011年

3 孟艳艳;我国夫妻共同债务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4 吴多华;夫妻共同债务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夫妻共同债务的法理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67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767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2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