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近代婚姻习俗与婚姻法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0 14:15

  本文关键词:近代婚姻习俗与婚姻法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列强对于中国的入侵,西方的婚姻自由、男女平权的等思潮也开始传入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始于清末修律,止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的法律改革,从一开始就大量的移植了外国法律。外国法律甚至成了“现代化”的代名词。 婚姻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却与婚姻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冲突。在结婚方面,法律禁止早婚,社会上仍旧盛行早婚;强调婚姻必须得到法律的认可,社会上仍旧强调仪式对于婚姻成立的重要性。在离婚方面,法律竭尽全力保证妇女的离婚权,但因为大多数妇女仍旧无法独立生活,导致在离婚中妇女仍旧处于不利地位。在再嫁方面,法律保护妇女再嫁的权利,将其等同于第一次婚姻,社会上却认为再嫁是一件不祥的事情,对再嫁妇女有很多的限制。 风俗具有继承性的特点,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摆脱传统对其的影响。法律的前瞻性与风俗的继承性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这种矛盾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 大量借鉴西方法律条文的新式婚姻法和社会上缓慢改良的婚姻习俗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的矛盾。本文正是要着眼于对两者之间的比较研究,并以此为一个视角,对近代国家与社会的互动作一分析。 第一章主要分析传统婚姻习俗的形成与演变,分析不同时代婚姻习俗的变化原因和特点。 第二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分析秦汉以来有关婚姻的法规,初步了解传统婚姻法规的的法律条文和法律所体现的婚姻思想。第二部分简要分析了近代“两草一法”三部婚姻法规制定的背景,新的婚姻法的特点和新的婚姻法所体现的立法思想。 第三章从订婚年龄、订婚要件等方面,具体考察婚姻法与婚姻习俗之间的差异。法律规定婚约不得强迫执行,但社会中却仍旧沿袭一旦接受对方的聘财,婚约便宣告成立,婚约不可以随意废除的习俗。 第四章从结婚这一方面比较婚姻习俗与法规的差异,详细分析城市与乡村中出现的各种婚姻形式,分析婚姻法对这些婚姻形式的态度。法律认为婚姻应该在男女双方完全自愿、自由、平等的基础上完成,而社会习俗中主婚权仍旧掌握在父母等尊亲手中。 第五章从离婚这一方面考察习俗与法规的差异。传统的离婚权利一般掌握在男性手中,近代各个时期的婚姻法都保证了女性离婚的权利。但社会风俗的变化远没有法律这样的迅速,尤其是乡村妇女的离婚仍旧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 第六章比较习俗与法律在继承权上的不同。主要从继承中嗣子的地位,继承中寡妇的地位,继承中女儿的地位三个方面来比较法律与习俗的异同。在《民法·继承篇》中继承中的宗祧继承被取消,继承仅仅意味着财产继承。母亲在继承中的地位下降,女儿的继承权利得到更大的提升。但这种继承方式的改变,却因为会导致家庭财产的过度分割,在实际中难以推行。 第七章分析寡妇改嫁与招夫在习俗与法规上之异同。法律规定寡妇改嫁可以带走自己的合法财产,但因为受到财产家族共有的制约,寡妇携产改嫁很难得到实现。 第八章从习俗与法规的冲突与调适中分析近代婚姻改革的进步性与保守性,初步探究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对婚姻变化的影响。
【关键词】:婚姻习惯 婚姻法规 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9;D923.9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Abstract9-12
  • 导论12-23
  • 一、理论意义、学术价值、现实意义12-13
  • 1、理论意义12
  • 2、学术价值12
  • 3、现实意义12-13
  • 二、学术史综述13-20
  • 1、学术著作13-16
  • 2、学术论文16-20
  • 三、重点、难点与创新点20-21
  • 1、重点20
  • 2、难点20-21
  • 3、创新点21
  • 四、相关界定21-23
  • 1、概念界定21-22
  • 2、时间的界定22
  • 3、地域界定22-23
  • 第一章 传统婚姻习俗的演变与特征23-33
  • 一、传统婚姻习俗的产生与演变23-29
  • 1、门第婚的产生与演变23-26
  • 2、财婚的产生及其演变26-29
  • 二、传统婚姻习俗的特征29-33
  • 1、婚俗体现了传统礼制的思想29-31
  • 2、传统婚姻轻视男女的感情重视其家族、社会功能31
  • 3、传统婚俗中的买卖色彩31-32
  • 4、传统婚俗中所体现出来的等级差异32-33
  • 第二章 婚姻法规的制定与变迁33-44
  • 一、近代以前有关婚姻的法规33-38
  • 二、近代以来婚姻法律的变革38-44
  • 1、婚约的效力41
  • 2、婚姻及其效力41-42
  • 3、离婚及其效力42-44
  • 第三章 订婚习俗与法规之比较44-61
  • 一、订婚的年龄44-45
  • 二、订婚的条件45-57
  • 1、法律与习俗在订婚成立要件上之比较47-52
  • 2、法律和习惯在主婚权之比较52-53
  • 3、法律和习惯在婚约解除上之比较53-55
  • 4、法律和习惯在媒人存废上之比较55-57
  • 三、订婚的程序57-59
  • 四、小结59-61
  • 第四章 结婚习俗与法规之比较61-88
  • 一、结婚的条件61-72
  • 1、法律与习俗在结婚年龄之比较62-66
  • 2、法律和婚姻在结婚要件上之比较66-72
  • 二、各种不同的婚姻形式72-86
  • 1、城市中的婚姻形式72-79
  • 2、乡村中的特别婚姻79-86
  • 三、小结86-88
  • 第五章 离婚习俗与法规之比较88-115
  • 一、近代法规对于离婚条件的规定88-91
  • 二、近代离婚的实际情况91-104
  • 1、城市的离婚91-94
  • 2、农村的离婚现象94-97
  • 3、近代城市与乡村离婚现象的差异97-104
  • 三、离婚的中的财产处理104-112
  • 1、对嫁妆所享有的权利105-107
  • 2、离婚时妻子可获得的财产权107-112
  • 四、离婚中的孩子的抚养权112
  • 五、小结112-115
  • 第六章 继承在习俗与法律之比较115-140
  • 一、法规对于继承权利的重新定义115-121
  • 1、继承方式的改变115-118
  • 2、亲属关系的重新定义118-120
  • 3、财产所有权的重新定义120-121
  • 二、继承中嗣子的地位121-123
  • 三、寡妇的继承权在习俗和法规上之比较123-129
  • 1、寡妇择嗣的权利124-125
  • 2、寡妻继承的权利125-129
  • 四、继承中女儿的地位129-138
  • 五、小结138-140
  • 第七章 寡妇改嫁与招夫习俗与法规上之比较140-160
  • 一、主婚权141-145
  • 二、再婚的手续145-149
  • 三、财产的处理149-153
  • 1、随嫁之物的处置149-151
  • 2、私有财产的处置151-153
  • 四、招夫的地位153-158
  • 1、法律对于招夫的规定153-155
  • 2、习俗中招夫在家庭中的地位155-158
  • 五、小结158-160
  • 第八章 在习俗与法规之间变动——近代婚姻变化的进步性与保守性160-168
  • 一、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160-163
  • 1、国家法与民间习惯的概念及区别160
  • 2、国家法与民间习惯互动160-163
  • 二、近代婚姻变革进步性的表现及其意义163-164
  • 三、近代婚姻变革保守性的表现及其原因164-168
  • 参考文献168-173
  • 致谢173-1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成果174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静宜;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城市婚姻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姚洁云;论基督教婚姻理念对清末民初婚姻法律关系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近代婚姻习俗与婚姻法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1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81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5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