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婚姻家庭立法理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1 12:14

  本文关键词: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婚姻家庭立法理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社会性别理论自创立以来,已成为学术理论和实务界广泛运用的视角,它对于透视社会秩序和政治体制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社会性别是被构建的,男人和女人在其生理性别之外,还各自担负着社会角色期待。婚姻家庭是社会性别建构的重要场所,婚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因为利益集团的不断冲突与妥协而逶迤发展,影响婚姻形式和男女权利义务的因素多种多样,或轻或重,共同组成了社会性别建构的整体。传统家庭结构则因女人交易规则的持久运行而不断巩固,日益积累和强化着家庭内的社会性别分工,造成父权制根深蒂固和女性的被奴役地位。社会性别在婚姻家庭法中得到体现,因为婚姻家庭法的立法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性别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社会性别文化的发展方向。因而婚姻家庭立法应注重社会性别分析,关注不同性别主体的生理体验和历史体验,以包含性别平等意识在内的正义观指导立法,使婚姻家庭法在建构具有社会性别意识的法律体系中承担起基础性立法的任务。随着60年来中国社会生活和社会性别意识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的三次婚姻家庭立法有着各自不同的理念,1950年婚姻法强调妇女解放,1980年婚姻法注重建立平等的婚姻家庭关系,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引入民法的基本价值,突出保护家庭成员的主体地位。为进一步建立性别平等的婚姻家庭秩序,还需弘扬性别公正的理念,以“个人本位、兼顾家庭和社会利益”的思想指导婚姻家庭立法,并在此基础上正确分析传统婚姻家庭伦理期待,合理分配家庭义务和责任,确保家庭成员获得更充分的自由、幸福和全面发展的环境。
【关键词】:社会性别 立法理念 婚姻家庭法 个人本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3.9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导论7-12
  • (一) 选题动因和选题意义7-9
  • (二) 研究现状9-11
  • (三)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11-12
  • 一、婚姻家庭立法理念的社会性别基础12-21
  • (一) 婚姻家庭的社会性别建构12-16
  • (二) 社会性别意识与婚姻家庭立法理念的相互作用机制16-18
  • (三) 社会性别理论对婚姻家庭立法理念变革的意义18-21
  • 二、新中国婚姻家庭立法理念的社会性别分析21-32
  • (一) 新中国婚姻家庭立法的社会性别文化背景21-22
  • (二)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新中国婚姻家庭立法理念22-32
  • 三、社会性别视角下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理念的再认识32-40
  • (一) 社会性别视角下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理念的新认识32-36
  • (二) 社会性别视角下我国婚姻家庭法的重新定位36-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3
  • 后记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安平;;解构婚姻的性别基础[J];北大法律评论;2004年00期

2 周安平;;社会性别与法学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05期

3 汤兆云;;邓颖超和我国第一部《婚姻法》的起草[J];钟山风雨;2006年02期

4 陈苇,冉启玉;公共政策中的社会性别——《婚姻法》的社会性别分析及其立法完善[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陈明侠;新婚姻法是一九五○年婚姻法的继承和发展[J];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6 李双元,蒋新苗,蒋茂凝;法律理念及其现代化取向[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7 安维复;社会建构主义评介[J];教学与研究;2003年04期

8 许放明;;社会建构主义:渊源、理论与意义[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金一虹;;“铁姑娘”再思考——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社会性别与劳动[J];社会学研究;2006年01期

10 单飞跃,王显勇,王秀卫;经济法发展理念论[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本文关键词: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婚姻家庭立法理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9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409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9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