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虚假婚姻法律效力及防范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31 20:16

  本文关键词:虚假婚姻法律效力及防范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婚姻自由是男女双方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畴内,具有自主决定婚姻问题的权利和自由。婚姻自由不是无限度的自由,与自由原则相匹配,要求男女双方在结婚、离婚问题上能够如实接受国家法定的审查程序,使婚姻自由置于国家法律制度的监督和保障之下。并且婚姻法关于结婚自愿、离婚自愿是双方当事人关于婚姻方面共同意志的体现,或是缔结婚姻组建家庭共同生活的决定,或是感情破裂解除婚姻独立生活的决定,围绕着婚姻的缔结和解除是婚姻能否持续主观意志的体现,偶尔也会有其他因素的介入,但是不应为达到非虚假婚姻不能的特定目的,而秘密约定达成缔结或解除婚姻之协议,从中规避法律、谋取私利。虚假婚姻由于缺乏法律定性从而造成司法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屡见不鲜,为了节约立法资源及有效利用现有法律规定,应在目前婚姻家庭法规定中寻找该类婚姻转化为合法有效婚姻的可能性。本文除引言外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虚假婚姻的概念、特点、要件及对虚假婚姻与欺诈婚姻进行比较,第二部分分析了虚假婚姻的目的和法律风险,第三部分着重研究关于虚假婚姻的法律效力的争议,为了解决争议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对国外相关制度经验进行了借鉴,从而在第五部分提出防范我国虚假婚姻的立法设想。我国现行法律更倾向于保护公民的婚姻自由,相对来说缺乏对于婚姻自由的限制。虽然协议离婚的方式给公民婚姻自由权的行使带来了很大的保障,但是对婚姻自由限制的缺乏,仍然给一些居心不良的人留下可乘之机,为虚假婚姻大开方便之门,增加了家庭与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通过借鉴国外婚姻家庭制度,结合我国现阶段婚姻法的立法特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婚姻法律制度,使公民在更加严格的法律框架内行使婚姻自由权,以期预防和减少该类婚姻的出现,维护法律权威,保障婚姻、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虚假婚姻 法律效力 防范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一、虚假婚姻概述11-13
  • (一) 虚假婚姻的概念、特点及要件11-12
  • 1. 虚假婚姻的概念11
  • 2. 虚假婚姻的特点11
  • 3. 虚假婚姻的要件11-12
  • (二) 虚假婚姻与欺诈婚姻的比较12-13
  • 二、虚假婚姻的目的和法律风险13-17
  • (一) 虚假婚姻的目的13-15
  • 1. 假结婚的目的13-14
  • 2. 假离婚的目的14-15
  • (二) 虚假婚姻的法律风险15-17
  • 1. 人身权益方面的法律风险15
  • 2. 财产权益方面的法律风险15-16
  • 3. 子女抚养方面的法律风险16-17
  • 三、关于虚假婚姻法律效力的争议17-20
  • (一) 国内关于婚姻效力的规定17-18
  • 1. 婚姻效力的构成要件17
  • 2. 无效婚姻及可撤销婚姻17-18
  • 3. 我国司法实践中对虚假婚姻的认定18
  • (二) 国内学术界关于虚假婚姻法律效力的不同观点18-20
  • 1. 无效说19
  • 2. 可撤销说19
  • 3. 有效说19-20
  • (三) 本文关于虚假婚姻法律效力的看法20
  • 四、国外相关制度经验借鉴20-22
  • (一) 国外防范虚假结婚经验借鉴21-22
  • 1. 婚姻行为的成立以结婚公告为前提21
  • 2. 在合理审查期内充分审查结婚申请21-22
  • (二) 国外防范虚假离婚经验借鉴22
  • 五、防范我国虚假婚姻的立法设想22-26
  • (一) 针对虚假结婚现象的对策24
  • 1. 设立结婚登记合理审查期制度24
  • 2. 设立结婚的实质审查制度24
  • (二) 针对虚假离婚现象的对策24-26
  • 1. 规定婚后申请离婚的最短期限24-25
  • 2. 设立离婚考虑期制度25
  • 3. 设立协议离婚的实质审查制度25-26
  • 结论26-28
  • 参考文献28-31
  • 致谢31-32
  • 研究生履历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秀兰;浅谈市场经济对妇女在家庭婚姻方面的影响[J];石油政工研究;2001年03期

2 李相兴;婚姻家庭形态学浅论[J];学术探索;2002年06期

3 陈燕萍;;论婚姻家庭权的伦理内涵与法律规制[J];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李小英;;家庭 婚姻 幸福——浅析家庭文化建设[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5年06期

5 李秀华;社会性别与婚姻暴力实证研究[J];法学杂志;2005年02期

6 马小真;;婚姻分析师,你的婚姻我做主?[J];观察与思考;2006年23期

7 白秀艳;;论婚姻无效制度[J];刊授党校;2006年Z2期

8 邱德祥;;婚姻家庭案件审理中的情、理、法、法官[J];法制与社会;2006年21期

9 张瑞发;;家庭防毒戒毒和婚姻的浅探[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4期

10 李晴;;论我国女性婚姻家庭中的平等权益[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向东;;战后日本婚姻家庭的变化[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2 姜乾金;;和谐婚姻=“爱”+“适应”——压力系统模型的和谐婚姻宣传指南[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金石;;论财产占有与婚姻家庭的演变[A];民族学研究第二辑[C];1981年

4 韦国民;;试论布依族婚姻家庭状况及其发展趋势[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5 辛nr;;从关键词和流行语看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婚姻家庭的变化[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周宗贤;;残存在壮族社会中的原始婚姻家庭形态[A];民族学研究第五辑[C];1983年

7 樊雅丽;;沟通与和谐——性在婚姻中的伦理探究[A];中国性学会成立十周年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8 刘雪梅;;我国女性婚姻质量的提高与法律的关系[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郭璇;;论中国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地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常岚;;西南地区婚姻挤压现象分析[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欣;婚姻“保鲜”须循规[N];保健时报;2005年

2 作家 毕淑敏;婚姻也需要学习[N];中国妇女报;2001年

3 记者 邵昕;婚姻“生病”了 到哪去治疗[N];长春日报;2006年

4 本版编辑 王淑君 张司契 茉芮·傅瑞里 陈建锋 编译;家庭“冲击波”[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5 沈仕卫;我省首期婚姻家庭指导培训班结业[N];贵州日报;2006年

6 沈燕玲邋王毅红;首批婚姻家庭咨询师持证上岗[N];解放军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徐蓓;也为“婚姻医生”号号脉[N];解放日报;2006年

8 陆铁琳;婚姻家庭指导师不是“说客”[N];健康报;2006年

9 赵秀娟;安徽首批“婚姻家庭医生”持证上岗[N];中国社会报;2006年

10 王源;婚姻磨合有讲究[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婧;革命根据地女性婚姻家庭财产权研究(1937-1949)[D];山西大学;2015年

2 黄霜;华裔美国人的异族婚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龚恒超;接续传统与时代嬗变[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金眉;唐代婚姻家庭继承法律制度初论——兼与西方比较[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5 王跃生;1930-1990:华北农村婚姻家庭变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黄宇;婚姻家庭法之女性主义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刘世风;索玛花的叙事[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江南;中越跨境民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赵万智;存“异”求“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烨;当代中国婚姻责任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

2 刘嘉宝;民国以来雷公山地区苗族婚姻习惯法传承与变迁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

3 王韵;独龙族传统婚姻家庭道德生活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

4 赵越;《民国民律草案》女性婚姻继承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王佩恩;新疆阿西尔乡达斡尔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的变迁[D];石河子大学;2015年

6 梁娟;大学生成人依恋、核心自我评价和婚姻期待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李瑞生;晋西北革命根据地乡村女性婚姻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8 崔志琳;《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夫妻房产归属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9 王斐;妇救会在两性婚姻变革中的角色[D];山西大学;2015年

10 冯婷婷;虚假身份登记结婚的法律效力[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虚假婚姻法律效力及防范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0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410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9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