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性别视角论我国婚约的立法完善
本文关键词:从社会性别视角论我国婚约的立法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通过社会性别视角来审视我国的婚约制度,清晰可见女性在婚约中所处的弱势地位。婚约作为一种风俗习惯,从订立到解除的整个过程中都隐含着性别歧视和差别对待。基于我国的现实和历史传统,完善婚约立法已经刻不容缓,并且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开篇首先介绍了我国婚约的概念、性质、历史沿革及立法现状,进而指出了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对婚约立法的价值。通过社会性别视角对我国婚约制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法律对婚约问题规定的不足和存在的诸多缺漏。结合我国婚约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的立法例,建议在未来的《婚姻法》中应在“结婚”一章中单列一节“婚约”问题。关于婚约的订立应强调意思自治;关于婚约的效力应规定:“婚约对缔结婚约的双方当事人(包括军人)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但不得基于婚约诉请结婚或强制履行;”关于婚约的解除,不仅要完善赠与物返还的规定,还提议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婚约立法。
【关键词】:婚约立法 两性平等 社会性别 立法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3.9
【目录】:
- 内容提要4-7
- 引言7-9
- 第一章 婚约概述9-14
- 第一节 我国婚约的涵义和性质9-11
- 一、婚约的概念和特征9-10
- 二、婚约的性质10-11
- 第二节 我国婚约的历史沿革及立法现状11-14
- 一、婚约的历史沿革11-12
- 二、婚约立法现状12-14
- 第二章 社会性别分析方法的涵义及其对完善婚约立法的价值14-18
- 第一节 社会性别分析方法的涵义14-15
- 一、社会性别分析方法的概念14-15
- 二、社会性别分析方法的实质15
- 第二节 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引入婚约立法的价值15-18
- 第三章 从社会性别视角探析我国婚约立法的缺陷及原因18-29
- 第一节 我国婚约立法的缺陷分析18-26
- 一、关于婚约订立的立法缺陷18-22
- 二、关于婚约效力的立法缺陷22-23
- 三、关于婚约解除的立法缺陷23-26
- 第二节 我国婚约立法缺陷产生的原因26-29
- 一、历史传统原因26-27
- 二、经济社会原因27
- 三、法律及相关因素27-29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婚约立法的思考29-38
- 第一节 关于婚约的立法例和启示29-31
- 一、关于婚约订立的立法例及启示29
- 二、关于婚约效力的立法例和启示29-30
- 三、关于婚约解除的立法例和启示30-31
- 第二节 完善我国婚约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34
- 一、完善我国婚约立法的必要性31-33
- 二、完善我国婚约立法的可行性33-34
- 第三节 完善我国婚约立法的建议34-38
- 一、关于婚约的订立34-35
- 二、关于婚约的效力35-36
- 三、关于婚约的解除36-38
- 结论38-39
- 注释39-42
- 参考文献42-46
- 后记46-47
- 论文摘要47-50
- Abstract50-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南林;关于两性平等与和谐发展的思考[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年01期
2 刘丽群;;试论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运动[J];唐都学刊;2010年02期
3 任远;;积极参与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女性在价值链形成环节中的地位[J];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03期
4 赵鹏;福音还是祸端——论市场化进程对两性平等的影响[J];妇女研究论丛;1998年04期
5 王之球;构建两性平等的和谐社会 推动妇女事业的全面发展[J];中国妇运;2005年05期
6 逯改;;社会性别视角中的两性平等[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贾小丽;;就业中性别歧视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6年15期
8 蒋培兰;;推进两性平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J];妇女研究论丛;2006年03期
9 蒋海,刘伟;镜像逃逸——对“网际性别平等说”的质疑与思考[J];唯实;2003年10期
10 马良;刘壮;;女性参与体育运动中性别平等与差异[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小贤;;总序[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2 潘丽霞;;当代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与社会体育参与机会中的性别差异[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3 刘成富;;法国女权主义作家波伏娃再认识[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4 陈健民;;香港公民社会指数计划研究结果公布[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谭琳;;全球化为男女平等和谐发展带来的挑战——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社会发展与文明对话”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沈奕斐;;后父权制时代的中国——城市家庭内部权力关系变迁与社会性别不平等历程分析[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郭亨杰;夏云;;大学生的个人现代性、传统性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8 畅引婷;;符号运用策略对女性主义传播效应的影响——以父权制概念的意义阐释为例[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方英;;“双栖型”女性与中国城市性别秩序的分化[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薇 实习生 杨少静 王珊珊;两性平等和谐 深圳先行先试[N];深圳商报;2010年
2 黄桂霞;“区别看待”与两性平等[N];中国妇女报;2003年
3 金勇;北京举办“共话两性平等共促社会和谐”论坛[N];中国妇女报;2009年
4 ;两性平等:和谐社会之基[N];中国妇女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乔虹;妇女节,来自男委员的关注[N];中国妇女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欧阳炜;立法促进两性平等消除歧视[N];深圳特区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吴军华;两性平等的社会指标在提高[N];中国妇女报;2006年
8 蔡双喜;促进两性平等,韩国男性撑起“半边天”[N];中国妇女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吴军华;两性平等呼唤性别意识教育[N];中国妇女报;2007年
10 记者 钱荣;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推动两性平等和谐发展[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香花;中韩女性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春华;从社会性别视角论我国婚约的立法完善[D];吉林大学;2009年
2 张丹;论两性平等就业的法律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范喜敏;婚约的法律探析[D];兰州大学;2007年
4 藏晖;婚约规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耿佳敏;试论疑问句对汉英同传质量的影响及处理策略[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陈艳丽;促进妇女就业调控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7 杨英;高校性别平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兆娣;从“第一性”到“第二性”:中国广告中男性概念的缺失[D];吉林大学;2008年
9 崔田田;论我国女性就业平等权的立法完善[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刘愈菀;从权利平等到性别关怀[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从社会性别视角论我国婚约的立法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25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412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