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互负债务中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
本文关键词:夫妻互负债务中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夫妻财产关系是夫妻关系在法律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夫妻关系相关的债权债务关系又构成了夫妻财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债权债务人指向的不同,夫妻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可以分为夫妻外部债权债务及夫妻内部债权债务关系,夫妻内部债权债务关系即文章所称夫妻互负债务。夫妻间是否存在互负债务之可能,在互负债务的情形下,由于夫妻关系的特殊人身性质,又是否会对债权人行使权利构成障碍是值得法律理论及司法实践深思的一大问题。特别是论及诉讼时效制度在夫妻互负债务中的适用,是对夫妻间的特殊人身关系在所不问而统一适用一般诉讼时效规定,还是对其做特殊考虑,以特殊的诉讼时效制度规范夫妻互负债务,对于衡平夫妻间权利义务,实现法律的实质公平来说,将是极为重要的选择。文章分为五个部分,以夫妻关系、夫妻互负债务,诉讼时效抗辩作为论证的起点,在对夫妻互负债务、诉讼时效的具体制度内容、制度价值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论证夫妻关系对于诉讼时效制度在夫妻互负债务中适用的影响作用,进而得出夫妻互负债务中应适用特殊的诉讼时效规则的结论,并最终对诉讼时效在夫妻互负债务中的特殊适用规则进行探讨和设计。第一部分系问题的提出,通过对一则案例的介绍和分析反应本文论证主题在司法实践中的处理方式及所体现的司法态度。特别是通过对该案例一审、二审法院判决理由的对比和分析,提出本文论证的主要问题,即夫妻间是否存在互负债务的可能,以及在夫妻互负债务的情形下,是否应当适用特殊的诉讼时效制度。第二部分系对夫妻互负债务的探讨,主要解决夫妻间是否存在互负债务之可能性及这种互负债务是否有存在必要的问题。在第一部分得出肯定性结论后,文章第二部分继续探讨夫妻关系与诉讼时效制度,特别是与诉讼时效完成障碍之间的衔接与冲突。通过比较法研究,发现各国各地区立法大多将夫妻关系作为诉讼时效完成障碍的立法选择;通过对二者制度价值的对比,发现诉讼时效制度与夫妻关系之间的价值冲突。第四部分承接上文论证结论,即在夫妻间存在互负债务可能性与必要性且夫妻关系足以构成一方行使权利障碍的情形下,通过可能性与必要性论证夫妻关系应当成为诉讼时效完成的障碍之一。进而通过第五部分,对夫妻互负债务中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设计特殊的制度规则。
【关键词】:夫妻关系 夫妻互负债务 诉讼时效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9;D925.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2
- 一、问题的提出12-15
- 二、夫妻互负债务之可能性与必要性论证15-19
- (一) 夫妻互负债务之基本理论15-16
- (二) 夫妻互负债务的可能性16-18
- (三) 夫妻互负债务的必要性18-19
- 三、诉讼时效制度与夫妻关系的衔接与冲突19-26
- (一) 我国诉讼时效制度19-21
- (二) 我国诉讼时效完成障碍的法定种类21-23
- (三) 以夫妻关系作为诉讼时效完成障碍的比较法研究23-25
- (四) 诉讼时效抗辩与夫妻关系的价值冲突25-26
- 四、夫妻关系作为夫妻互负债务诉讼时效完成障碍之可能性与必要性论证26-33
- (一) 夫妻关系作为夫妻互负债务诉讼时效完成障碍之可能性26-31
- (二) 夫妻关系作为夫妻互负债务诉讼时效完成障碍的必要性31-33
- 五、诉讼时效在夫妻互负债务中适用的制度构建33-38
- (一) 建立特殊的诉讼时效制度33-34
- (二) 完善诉讼时效完成障碍34-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云阁;;论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完善[J];科技信息;2009年09期
2 汪渊智;曹克奇;;论诉讼时效制度的法律价值[J];晋中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孙淑云;魏韬;;论诉讼时效制度的援用[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佟林;佟楠;;试论中国诉讼时效制度的完善[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10期
5 倪同木,王伟;关于诉讼时效制度中几个问题的再思考[J];法学天地;1997年01期
6 赵洲;诉讼时效制度的法哲学分析[J];滁州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7 韩德洋,鲍爱武;诉讼时效制度研究[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8 徐焕茹;完善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几点思考[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单虹宇,王艳华;谁应成为诉讼时效制度的受益者[J];中国律师;2003年06期
10 高庆新;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探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荣山;;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诉讼时效制度之完善:困境与出路[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虹宇 王艳华;谁应成为诉讼时效制度的受益者[N];广西政法报;2003年
2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田心则;诉讼时效制度司法解释中的价值权衡[N];检察日报;2008年
3 检察官 陈冠羽;诉讼时效制度唤醒“休眠的权利”[N];检察日报;2008年
4 陈善哲;最高法出台诉讼时效制度相关司法解释[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5 罗晓敏;诉讼时效制度有新的司法解释[N];蚌埠日报;2008年
6 刘晓鹏;最高法出台诉讼时效制度[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张建强;如何适用诉讼时效制度[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负责人就《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答本报记者问[N];人民法院报;2008年
9 刘岚;对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作出规定[N];人民法院报;2008年
10 陈启华;建议设立告知当事人诉讼时效制度的释明义务[N];人民法院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会波;论我国诉讼时效制度的完善[D];山东大学;2009年
2 张文玲;国有资产公益诉讼的诉讼时效制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3 杜宏权;我国诉讼时效制度司法实务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张静姝;对中国诉讼时效制度的实证法考察[D];黑龙江大学;2006年
5 高山;我国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边靖;论我国的诉讼时效制度及立法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姜艳艳;我国债权法中诉讼时效制度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2年
8 李志华;我国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沈爱玲;论诉讼时效制度在诉讼中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申涛;行政诉讼时效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夫妻互负债务中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3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413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