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要件:是“感情”还是“关系”
本文关键词:离婚要件:是“感情”还是“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从实践的需要出发,着重研究了我国现行的离婚要件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现在最大的争议是离婚标准的确定,目前,以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作为离婚与否的标准是法定的离婚要件,但现在,主张应以婚姻关系的破裂与否作为离婚与否标准呼声日渐其高,笔者意图通过本文,探讨与之相关的问题。 笔者从对我国现行法定离婚要件的解析入手,对我国的离婚方式先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我国对离婚要件的规定,即以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作为要件来确定是否准于离婚。接着进一步探讨了我国把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作为离婚要件的理论依据和缘起。指出该要件是在我国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后,废除了国民政府“六法全书”的基础上,在前苏联的帮助下,结合我国的实践,摸索创造出来的,,接下来,着重对该要件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和思考,指出以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作为离婚要件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存在着不足之外。 在从现在的角度进行论述后,笔者又从我国古代谈起,从历史的角度纵向论述我国古代关于婚姻解除问题,在此点上,着重以唐律的规定为基点,对男子专权离婚制度做了探讨。从另一个角度进行阐释,指出古代婚姻的解除在形式上是男子专权式离婚,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是对女子这一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婚姻解除的侧重点是由于婚姻的缔结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的破裂,在分析论述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古代的“七出之条”与现行我国认定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的标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但本文并不局限与我国,为进一步论述离婚的要件应是婚姻关系的破裂而不是夫妻感情的破裂,又从港台,日德英美等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关于离婚要件的规定入手,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规定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把婚姻关系的破裂规定为法定离婚要件是当今法治社会的主流。 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明确了本文作者的观点,即“感情论”作为离婚要件在理论和司法实践操作作上均存在着难以克服的不足之处,而“关系论”不论是在法律传承上,还是现实的的法治社会中,均有着更强于“感情论”的适用,我国的《婚姻法》应当以婚姻关系的破裂与否取代夫妻感情破裂与否作为是否准于离婚的法定要件。相信本为会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中起到相应的作用。
【关键词】:离婚要件 夫妻感情 婚姻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23.9
【目录】:
- 中文提要3-5
- Abstract5-8
- 前言8-9
- 第一章 分析与反思:“感情破裂”的离婚要件9-23
- 一、概述9
- 二、协议离婚9-11
- 三、诉讼离婚11-12
- 四、现行离婚要件的理论解析12-14
- 五、对现行离婚法定要件的反思14-23
- (一) “感情说”的缘由14-17
- (二) “感情说”的反思17-23
- 第二章 古今之比较:以古为鉴23-33
- 一、婚姻之语源23-24
- 二、古代之离婚24-28
- 三、古为今用28-33
- 第三章 中外之比较:他山之石33-42
- 一、概述33-34
- 二、港台地区的相关规定34-36
- 三、日本、德国的相关规定36-38
- 四、英美国家的相关规定38-42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42-45
- 参考文献45-47
- 攻读硕士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47-48
- 后记4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楚爱华;《醒世姻缘传》中父权秩序的倾覆[J];蒲松龄研究;2002年02期
2 贺金茹;;从笑语“婴儿”到哭泣的“宁姑”——男权社会女性失语化与柔弱化的悲剧历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3 征汉年;刘玲;;习惯权利基本问题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4 强昌文;范德安;;底线伦理与权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5 何志鹏;;非社会契约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6 刘少军;;通过正当程序实现实体正义[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7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8 张群;;中国古代法上的“义绝”:基于学术史的考察与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9 赵坤;;论移植宪法的权威性[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10 章礼福,李卫东;“法治”、“人治”、“德治”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文艾;;检察机关派员列席审委会制度的反思与建构[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伍俊斌;;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陈柳钦;;全球化视野下国家主权理论的演变与发展[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姚小林;;地方立法立项的经济分析[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罗依平;;深化我国政府决策机制改革的基本方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马起辉;徐敏宁;;政府职能定位的三维考量[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杨慧;;“口语”的革命动力学——略论瞿秋白的“文艺大众化”思想[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沈开举;王红建;;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解读——一种检验反证的思路[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郑现U
本文编号:415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415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