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视野下的我国探望权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10:10
本文关键词:比较法视野下的我国探望权制度研究
【摘要】:虽然现行婚姻法规定了探望权制度,但由于其并非本土产物,由于理论研究的薄弱与制度设计的欠缺,使得探望权制度在现实实践中尚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对其进行理论探析,进而比较考察,以期为法律的庙廊添一木之枝。正文共有四个部分,共计3万字。第一部分:探望权制度的法理基础。在对探望权制度的中西方理论渊源进行梳理后,得出探望权制度在我国也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从而为其比较借鉴与改进完善铺垫。第二部分:探望权制度的比较法分析。该部分通过探望权的主体、探望权的内容以及探望权的救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在对大陆法系的德国、法国和英美法系的英国、美国的理论和相关立法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回归到我国立法的现实,以我国业已存在的法律规范为依托,构建了探望权制度得以完善的基础,并非一味借鉴,而是有所扬弃。第三部分:我国探望权制度存在的问题。理论研究与比较视野最终要为实践服务,并促进实践的发展,以探望权制度的理论基础为出发点,将国外立法经验与我国现实相结合,分析了我国探望权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故而法制待完善得到充分的论证。第四部分: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完善。该部分以前文的理论基础和比较法分析为框架,得出我国探望权制度应当在主体、内容和救济三个方面完善,探望权制度的最终本质为共同亲权;亲权射程之内的儿童、亲属等均可以是探望权的主体;在探望权行使过程中,应当确立儿童权利最大化原则;在此基础上得出探望权并非是表面的权利,而应当是具有实质内容的权利义务的统一;探望权的中止要慎重适用,并且适当扩大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关键词】:探望权 亲子关系 权利义务 立法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3.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选题来源及其意义9-10
- 1.2 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10-11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11-12
- 1.4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12-14
- 第2章 探望权制度的法理基础14-26
- 2.1 探望权的性质14-23
- 2.1.1 探望权是民事权利和宪法权利的结合14-18
- 2.1.2 探望权是法定权利和自然权利的结合18-20
- 2.1.3 探望权是权利与义务的结合20-23
- 2.2 探望权制度的价值23-26
- 2.2.1 伦理法律化的导向作用23-24
- 2.2.2 弱势群体的保护作用24-26
- 第3章 探望权制度的比较分析26-42
- 3.1 探望权主体的比较26-32
- 3.1.1 儿童作为探望权主体的比较27-29
- 3.1.2 非常态婚姻家庭关系下的主体比较29-31
- 3.1.3 亲属作为探望权主体的比较31-32
- 3.2 探望权权利义务之比较分析32-37
- 3.2.1 探望权权利义务内容的比较33-36
- 3.2.2 探望权权利义务行使方式的比较36-37
- 3.3 探望权救济方式之比较分析37-42
- 3.3.1 儿童权利最大化原则的核心地位38-39
- 3.3.2 法院中止探望权行使的比较39-42
- 第4章 我国探望权制度存在的问题42-46
- 4.1 探望权主体范围过于狭窄42-43
- 4.2 探望权权利义务不明确43-44
- 4.3 探望权救济方式不完善44-46
- 第5章 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完善46-55
- 5.1 确立儿童权利最大化原则46-52
- 5.1.1 扩大探望权主体范围46-50
- 5.1.2 明确探望权权利义务50-52
- 5.2 法院中止探望权行使的规范完善52-55
- 5.2.1 主动中止探望权行使的例示完善52
- 5.2.2 被动中止探望权行使的强制执行完善52-55
- 结语55-56
- 参考文献56-58
- 致谢58-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蔡淑燕;;离婚案件中儿童利益最大化保护问题[J];德州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 李冬燕;;家庭本位与个人本位——中西方文化差异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2008年10期
3 陈历幸;;论英国法对儿童的“探视令”及启示[J];当代青年研究;2008年09期
4 钟丽娟;;自然权利的人性基础[J];法学论坛;2011年01期
5 黄军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民法性质的新认识[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Z1期
,本文编号:6189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618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