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皖北农村妇女因婚死亡现象探析
本文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初期皖北农村妇女因婚死亡现象探析
【摘要】:在贯彻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过程中,皖北地区出现了大量农村妇女因婚姻问题被杀和被逼自杀的现象。因婚死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离婚和受虐待,而社会原因则是旧婚姻观念和旧婚姻习俗,地方政府的宣传不到位以及官僚主义作风等。
【作者单位】: 阜阳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关键词】: 皖北地区 《婚姻法》 死亡现象 农村妇女
【基金】: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皖北女性群体研究”(项目号:2011sk766zd)之成果
【分类号】:D929;D923.9;K27
【正文快照】: 收稿日期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各项民主改革的开展,皖北地区的封建主义政治羁绊被彻底摧毁,但是,买卖婚姻、包办强迫的婚姻陋习依然存在,男尊女卑的婚姻制度在皖北农村仍占据主导地位。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的颁布和实施,尤其是1953年3月的贯彻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长春;;解放战争时期华中地区的妇女动员——以苏北、苏中解放区为中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杨翠萍;;组织下乡:现代国家中的妇女组织建构——以华北黄县的史料分析与实证调查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01期
3 马慧芳;;建国初期党推动农村妇女婚姻家庭解放的成功经验[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4 陈寒非;;法权身体:1950年婚姻法的表达与实践[J];妇女研究论丛;2014年05期
5 杨慧,许丽萍;论中国共产党与国统区妇女界抗日救亡统一战线[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5期
6 杨慧;论国统区妇女界抗日救亡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7 谢燕清;;大传统与小传统——白蛇故事的三期型变[J];民俗研究;2007年01期
8 黄三生;;邓小平妇女人权思想探析[J];求实;2006年S1期
9 张小云;;国统区知识女性在宪政运动中的作用[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杨东;;地域社会中的参议员差异——陕甘宁边区与华北抗日根据地参议员的比较研究[J];人文杂志;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沙曼;;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延安的实践发展与新的时代内涵[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玲;战争、国家与女性:抗战时期宋美龄的妇女动员[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慧波;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北京市婚姻文化嬗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克霞;革命与变迁[D];山东大学;2007年
4 陈琼;型塑与变革:现代国家建构进程中的妇联组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杨翠萍;现代国家建构与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鲍伯丰;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文化的变迁[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7 宋青红;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研究(1938-1946年)[D];复旦大学;2012年
8 赵小波;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进程研究(1921-1949)[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9 康丹;马克思恩格斯妇女解放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10 胡军华;异军与正道[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林林;抗战时期山东妇女运动和妇女生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桥;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的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晨曦;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殷萌;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女子教育研究[D];延安大学;2011年
5 刘慧;中国土地革命现代化价值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慧;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瑷榕;毛泽东妇女思想探索[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方;当代中国妇女政治参与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9 杨红玲;邓颖超妇女解放思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10 姜立娟;阐释与建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中国化[D];浙江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明至民国时期皖北地区灾害环境与社会应对研究》出版[J];中国农史;2008年04期
2 卢建英;;论皖北地区的古文化与古环境[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牛贯杰;十九世纪中期皖北的圩寨[J];清史研究;2001年04期
4 林琳;;音乐生态学视角下皖北坠子的流变[J];民族艺术研究;2013年05期
5 刘卫帅;;咸同年间豫东皖北地方社会失序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6 孟义昭;;明清时期皖北地域文化的历史变迁[J];蚌埠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7 孙晓莉;;民国时期皖北年俗[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8 汪燕敏;陈年红;;皖北地区贫困文化的经济学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白文刚,冀满红;皖北乡土因素与淮系集团的发展[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10 孙语圣;;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建议[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沈尧羲;;皖北县城教育集聚人口现象剖析——基于皖北县城调研分析[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2 刘贤腾;刘锋;;皖北地区空间不均衡增长战略初探[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3 黄数敏;沈尧羲;闫岩;;劳动力城镇就业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基于皖北531份企业员工问卷分析[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4 干迪;黄淑敏;赵进;;皖北中心村集中建设对村镇职能影响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5 徐迎春;;皖北地区水旱灾害及其对地区发展的影响[A];青年治淮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白文刚;;近代皖北乡村宗族与淮系集团的崛起[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穆小宏;;皖北中小城市发展方向探索——以亳州、蒙城、灵璧为例[A];2013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8 王于uJ;;难忘的第一课[A];文化战士天地[C];2011年
9 马红雨;毕娅欣;金国玺;;皖北地区汉族人群CTLA-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Graves病、Graves眼病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史力;皖北蓄势腾飞展雄姿[N];安徽日报;2006年
2 张明俊;皖北地区经济比较优势分析[N];安徽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周晓东 整理;马露委员发言 加快新皖北旅游大开发[N];江淮时报;2009年
4 记者 曹显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加快皖北发展进程[N];安徽日报;2009年
5 张新;皖北大地春来早[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6 记者 江迪;皖北旅客进京获便利[N];人民政协报;2009年
7 通讯员 任资;加快皖北旅游业发展[N];安徽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吴明 张小梅;皖北:求发展只争朝夕[N];中国企业报;2009年
9 记者 俞路石;安徽为皖北农村培训紧缺学科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通讯员 任达;加快皖北地区发展步伐[N];安徽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红梅;皖北方言词汇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迎春;皖北地区治水与经济发展[D];安徽大学;2004年
2 张欣荣;皖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赵淑琪;皖北地区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评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4 姜洪宇;空间竞争力视角下的皖北地区村庄类型划分及发展对策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1年
5 高瑷t,
本文编号:630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630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