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制夫妻暴力民事立法的功能定位与制度完善
本文关键词:规制夫妻暴力民事立法的功能定位与制度完善
【摘要】:家庭暴力防治立法被全国人大纳入今年立法工作计划。聚焦家庭暴力的核心内容——夫妻暴力,在梳理规制夫妻暴力的现行民事法律规范和厘清其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连接立法与司法,基于民事审判实证调查,检审民事法律确认公民生命健康权、通过一般侵权责任和离婚损害赔偿责任填补受害人损害等多重功能的实现状况,透过法律功能定位与实施实效的互动检视提出修正现行立法之构想,如增设夫妻非常法定财产制、整合停止侵害和消除危险等责任方式、取消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人无过错的条件限制等,从而实现完善规制夫妻暴力民事立法的研究旨趣。
【作者单位】: 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
【关键词】: 夫妻暴力 一般侵权责任 离婚损害赔偿
【分类号】:D923.9;D923
【正文快照】: 夫妻暴力①是侵犯公民人权的行为,对受害人、子女、家庭乃至社会均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夫妻暴力乃多因之果,全面系统应对夫妻暴力,应以观念、习俗、法律等多维度的认识为基础,其中,法律为行动提供依据并催化社会变革,是应对夫妻暴力的关键要素。为此,全国人大将家庭暴力防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贤信;;婚内侵权民事责任之审思与构想[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7期
2 陈敏;;关于家庭暴力认定难的思考[J];法律适用;2009年02期
3 李建华;王琳琳;;我国未来民法典中私法责任承担方式的立法选择——兼论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的二元定位[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冉克平;;论夫妻之间的侵权损害赔偿[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郗伟明;;论婚内一般侵权责任制度的建立——兼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吴晓芳;;被告作为无过错方提出离婚损害赔偿的请求不构成反诉[J];人民司法;2005年01期
7 赵东;;停止侵害禁令及其请求权基础[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5期
8 丁海俊;预防型民事责任[J];政法论坛;2005年04期
9 尹志强;;侵权行为法的社会功能[J];政法论坛;2007年05期
10 魏振瀛;;侵权责任方式与归责事由、归责原则的关系[J];中国法学;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乃胜;;何谓法理学——读庞德的《法理学》(第一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杨海坤;曾祥华;;行政过程的社会正当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3 胡瑾;我国精神损失赔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吕明;;现代律师制度功能新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王莉;美法两国违宪审查制度之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李青;;家政服务机构责任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龚怀林;;道德视域中的法律运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吕昊;;对商标侵权行为的抗辩制度[J];中华商标;2006年09期
9 张宏峰;浅析合同履行中的效率违约现象——兼论《合同法》之强制实际履行的责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徐钝;汪逢春;;关于推行公益诉讼制度的多视角法理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础与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吕家毅;;论检察制度的宪政功能[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李秀娟;;专利侵权诉讼中实际损失之确定标准——美国的经验[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4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杨志利;;强制履行、期待赔偿与最优违约救济[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聂玉梅;贺怡;;城镇女性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分析——以杭州市6名女性个案为例[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刘茂林;;村民自治权之规范求证及解题[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8 贾引狮;宋志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生态经济学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贾引狮;;生态补偿机制的生态经济学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贾引狮;;生态补偿机制的生态经济学分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谢银玲;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洁;离婚后扶养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董海宁;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颖;公司控制权配置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艳丹;新闻媒介中农村女性形象刻板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王佳俊;重复保险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周姚春;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高中营;垄断协议豁免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勋;中国法治变革下的价值观冲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葛令磊;法律与发展运动述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可可;论温德沙伊德的请求权概念[J];比较法研究;2005年03期
2 都本有;谈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J];当代法学;2001年10期
3 黄建水;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的理论与实践[J];当代法学;2002年08期
4 薛宁兰;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J];法律适用;2004年10期
5 吴汉东;试论知识产权的“物上请求权”与侵权赔偿请求权——兼论《知识产权协议》第45条规定之实质精神[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6 唐昭红;论人格权请求权与知识产权请求权的确立——对侵权的民事责任制度的再次诘难[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陈苇;离婚损害赔偿法律适用若干问题探讨[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张平华;;不可量物侵害的私法救济[J];法学杂志;2006年06期
9 周友军;;我国侵权责任形式的反思[J];法学杂志;2009年03期
10 李明发;;垫付责任的立法选择研究[J];法学杂志;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敏;家庭暴力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学人热谈:家庭暴力[J];妇女研究论丛;1994年03期
3 佚名;;古时也严惩家庭暴力[J];政府法制;2009年29期
4 晓闻;上海召开“制止家庭暴力、保障妇女权益”研讨会[J];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04期
5 陈新欣;;家庭暴力沉重的话题[J];百姓;2002年11期
6 汪萍;童星;;我国家庭夫妻暴力治理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7 贾金风;法国家庭暴力的发生现状与预治[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8 何银松;论家庭暴力的现状与公安机关的对策[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5期
9 虞浔;家庭暴力与青少年犯罪的因果关系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03期
10 虞浔;家庭暴力受害经历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J];行政与法;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齐华;;精神家庭暴力中社会性别问题与思考——实证调查中国夫妻间使用/经历嘲笑行为情况[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冉冉;;浅析家庭冷暴力及其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3 唐觐英;;论作为公共讨论的舆论——基于中国转型时期“家庭暴力”议题的思考[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许菡若;;刍议我国家庭冷暴力的现状、特点及其危害性[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卢材珍;;家庭暴力现象探微[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6 叶齐华;;家庭暴力中的社会性别问题影响中国女性的发展[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李燕霞;罗宁;;从女同和女双家暴现状调查看性别和性向歧视[A];全国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经验交流暨《朋友》项目十周年庆典与贝利—马丁奖颁奖大会文集[C];2008年
8 王行娟;;对家暴施暴者进行教育的心理学基础[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孙苑芳;孙越隆;;关于家庭暴力的社会学思考——贵阳市个案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刘金桥;;216例家庭暴力受伤妇女伤情鉴定分析[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游曼妮 实习生 乔欢;白领家庭暴力日渐增多[N];信息时报;2003年
2 天津师范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博士 王向贤;夫妻暴力是否可以调解:不同情况应区别对待[N];中国妇女报;2008年
3 邓周;消除家庭暴力需全社会共同努力[N];保健时报;2003年
4 吕频;不仅仅对家庭暴力说不[N];中国妇女报;2004年
5 记者 王永钦;经济独立有利于减少家庭暴力[N];中国妇女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张翠燕;遭遇家庭暴力就勇敢地站出来[N];赤峰日报;2005年
7 王丽玲;家庭暴力不是个人私事[N];中国改革报;2004年
8 记者孙继斌;临沂将家庭暴力纳入治安综治[N];法制日报;2003年
9 记者 李永为;探讨家庭暴力问题[N];吉林日报;2000年
10 刘小枫;家庭暴力何日不再[N];人民代表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韶红;夫妻暴力社会心理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性心理干预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罗杰;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3 柳娜;家庭暴力中严重躯体施暴行为的代际传袭:从心理—社会—精神病理—遗传学角度探讨[D];中南大学;2011年
4 张勇;孕期家庭暴力与孕妇心理、产后抑郁、新生儿神经生化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婴儿认知行为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5 邢红枚;家庭暴力受虐妇女杀夫犯罪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秦志远;论基于性别的家庭暴力的民法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7 黄宇;婚姻家庭法之女性主义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王向贤;亲密关系中的暴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9 郝军启;1980年代小说的家庭伦理叙事[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卡佳图;论马里夫妻制的改革[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彦;论家庭暴力犯罪[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洁;关于甘肃省张掖市家庭暴力现象的调查报告[D];兰州大学;2010年
3 周冬然;自我认知和社会支持[D];复旦大学;2010年
4 徐健;公权力介入家庭暴力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闫晗;家庭暴力行政执法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纪明希(Michelle Jackson);赋权女性[D];南京大学;2011年
7 杨艳芹;我国家庭冷暴力法律救助措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计鲁昆;论家庭暴力与防治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胡杰;论广西壮族习惯法在家庭暴力中的适用[D];西南大学;2010年
10 王玲;家庭暴力的界定与法律防控[D];厦门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632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632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