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科举戏婚姻家庭关系中所涉法律问题考察
本文关键词:元杂剧科举戏婚姻家庭关系中所涉法律问题考察
【摘要】:元杂剧中,婚姻家庭戏占有显著的位置。科举又常常是导致打破婚姻恋爱关系中的平衡,构成戏剧冲突,从而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动因。通过科举戏中的夫妻离合与科举之间的关联,来考察婚姻家庭关系变故中的法律问题。《墙头马上》、《潇湘雨》和《渔樵记》三部元杂剧均涉及到科举和夫妻分离与破镜重圆,超出了单纯的爱情剧的范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婚姻家庭及其相关的社会、法律问题。
【作者单位】: 悉尼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关键词】: 元杂剧 科举 婚姻家庭 社会法律
【分类号】:D929;D923.9;I207.3
【正文快照】: 一、导言元杂剧中,婚姻家庭戏占有显著的位置。在现存的一百五十余部元人杂剧中,以表现婚姻家庭生活为主要情节的作品几近四十种,这还不包括以神仙道化和忠臣烈士等为主要人物或主要情节但涉及到婚姻家庭的作品。而在这类作品中,科举又常常是导致打破婚姻恋爱关系中的平衡,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坎龙;试论元杂剧之流派特征[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2 王汉民;元杂剧科诨的特征[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3 王开桃;元杂剧中的“梦”[J];戏曲艺术;1995年03期
4 方墨涵;;元杂剧宫调论[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2年06期
5 徐宏图;;元杂剧中的佛教语考[J];中华戏曲;2002年01期
6 戴怡;精明的神 幽默的人——元杂剧中的包公[J];阅读与写作;2003年07期
7 宁恢;;宋金元曲艺对元杂剧之影响[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03年00期
8 王放;盛衰皆因儒——元杂剧命运的一种解读[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刘丽萍;元杂剧中的科诨[J];剧影月报;2005年01期
10 刘骥鹏;元杂剧女性形象塑造的艺术高度[J];四川戏剧;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中云;;浅论元杂剧曲辞的俗与雅[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张立环;;元杂剧的主题倾向与时代之关系[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3 张厚余;;晋人剧作在元杂剧中的突出地位及原因[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高红梅;;蒙古民俗文化对元杂剧的影响[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5 韩丽霞;;浅论元杂剧的情节结构模式[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6 李法白;刘镜芙;;《水浒传》词语汇释选例[A];水浒争鸣(第一辑)[C];1982年
7 李法白;刘镜芙;;《水浒传》词语汇释选例之二[A];水浒争鸣(第四辑)[C];1985年
8 包晓华;;试论蒙古族文化对元杂剧审美风格的影响[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9 云峰;;民族文化交融与元杂剧之爱情婚姻剧研究[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10 刘靖之;;元代之后的水浒戏[A];水浒争鸣(第三辑)[C];198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徐雪辉;论元杂剧作者的特殊性[N];光明日报;2010年
2 王萍 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所;剧目正剧化:元杂剧末行士人君子形象建构的文化自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王建鑫;元杂剧文化寻根[N];太原日报;2008年
4 书评人 杜改俊;民族文化融合与元曲研究的连接[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何玉人;文学是剧作的基础和灵魂[N];文艺报;2010年
6 记者 王嘉;安意如周五来蓉赏析元曲[N];成都日报;2009年
7 孔相如;昭君沉江与雁叫汉宫[N];人民政协报;2002年
8 全国政协委员 李汉秋;千年等1回[N];人民政协报;2002年
9 贺新辉;曲学泰斗话元曲[N];太原日报;2006年
10 高益荣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包拯,,百姓理想化清官的典型[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春丽;元杂剧“悲剧说”辨析[D];苏州大学;2003年
3 杨毅;宗教与戏剧的文化交融[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郝青云;元杂剧曲文与其明传奇改写本的跨文化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5 任晓彤;元杂剧语气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毛小雨;虚幻与现实之间——元杂剧“神佛道化戏”论稿[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1年
7 徐雪辉;元杂剧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石川;白朴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陈建华;元杂剧批评史论——古代部分[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彭栓红;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雅娟;元杂剧中文人与娼优的爱情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2 徐广宇;元杂剧类型化人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晓兰;宋代伎艺及其对元杂剧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6年
4 赵洪梅;《史记》在元杂剧中的接受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5 高毫林;元杂剧“意境”心解[D];武汉大学;2004年
6 王舒;试探古代文论对元杂剧创作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赵晶;元杂剧中的夫妻关系剧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8 步雪琳;论元杂剧文本体制对其叙事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英;论元杂剧叙事的抒情化特征[D];河南大学;2005年
10 刘春椤;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83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783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