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豫北小镇故事

发布时间:2017-09-18 09:16

  本文关键词:豫北小镇故事


  更多相关文章: 豫北地区 农村 伦理 法律 消长


【摘要】:近几年,豫北林州市山围镇1的乡村出现了男青年结婚难现象。当地适婚男青年的父母为应对结婚难问题,在其儿子和结婚对象未达到法定婚龄的时候,就为他们提前操办结婚仪式,待双方达到法定婚龄后再前往登记结婚。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男女双方举办“结婚”典礼之后办理结婚登记之前,男女双方需要“离婚”。在“离婚”过程中,男女双方就彩礼返还很难达成一致意见,,便形成了以彩礼返还为主要内容的“离婚”纠纷。人们在解决纠纷过程中,舍弃了传统的亲戚调解,开始诉诸于法律,由此出现了新的法学问题。 笔者对此类案例进行实证调研,发现当地民众对法律采用了实用理性的策略,有目的地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法律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笔者描述了当地民众利用实践经验与智慧同时选择传统伦理和法律规则来解决问题的复杂现象。结合对具体案例的讨论,分析了当地民众在应对娶妻难和“离婚”难时的主观心态和习惯行为,探讨了传统伦理与法律在人们生活中作用的消长状态。 正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豫北地区人们应对娶妻难中对传统伦理和法律规则的取舍,对伦理和法律在解决娶妻难中的复杂影响作了分析;第二部分描述了人们应对“离婚”难中对伦理和法律规则的寻求,分析了两者在解决离婚纠纷中的不同作用。通过当地村民对伦理规则与法律的运用,以及豫北乡村社会变迁中规则变化的一般规律这样两个线索,试图描述该地区解决乡村彩礼返还纠纷问题中的复杂现状,并对乡村社会变迁中法律规则和传统伦理规则之作用的消长作了讨论。
【关键词】:豫北地区 农村 伦理 法律 消长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69.1;D923.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24
  • 第一节 写作背景与意义9-10
  • 一、 本文的写作背景9-10
  • 二、 本文的写作意义10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10-20
  • 一、 关于乡村社会、本土资源研究文献的综述10-16
  • 二、 从民商法角度研究彩礼返还问题的论文综述16-19
  • 三、 本节小结19-20
  • 第三节 本文案例调查区域的选定20-24
  • 一、 调查区域的界定20
  • 二、 调查区域的地理状况及风情介绍20-22
  • 三、 在这个调查区域选择案例的理由22-24
  • 第二章 典礼型“结婚”:伦理对法律的规避较量24-32
  • 第一节 关于典礼型“结婚”的故事及其法律难题24-25
  • 一、 小镇新婚俗故事24-25
  • 二、 小镇新婚俗故事中的法律难题25
  • 第二节 小镇娶妻难状况的出现25-29
  • 一、 小镇娶妻难出现的原因25-27
  • 二、 阻碍提早娶妻的现行法律规定27-29
  • 第三节 当地人应对“娶妻难”的实践做法和思维29-30
  • 一、 当地人的实践做法——典礼型“结婚”29-30
  • 二、 典礼型“结婚”中的实用理性思维30
  • 第四节 典礼型“结婚”中凸现的法律意识30-31
  • 第五节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典礼型“结婚”:凸现的伦理与法律的作用32-41
  • 第一节 典礼型“结婚”的实证分析32-38
  • 一、 典礼型“结婚”的外部环境32-33
  • 二、 男方父母:传统伦理的内部力量33-34
  • 三、 媒人:作为传统的衔接力量34
  • 四、 女方父母:传统伦理的附庸34-35
  • 五、 亲友、邻里:传统伦理的外部加固力量35-36
  • 六、 村干部:法律的妥协36-38
  • 第二节 关于典礼型“结婚”中的乡村秩序内在逻辑38-41
  • 第四章 财产型“离婚”:伦理寻求法律的帮助41-57
  • 第一节 关于财产型“离婚”的新故事及其法律难题41-43
  • 一、 关于财产型“离婚”的新故事41-42
  • 二、 财产型“离婚”新故事中的法律难题42-43
  • 第二节 “离婚”纠纷的出现43-45
  • 一、 “离婚”纠纷的承前启后43
  • 二、 “结婚”年龄早容易产生“离婚”纠纷43-44
  • 三、 “结婚”过于草率容易产生“离婚”纠纷44-45
  • 第三节 传统纠纷解决机制的无力45-48
  • 一、 本节逻辑简介45
  • 二、 传统纠纷解决机制的衰落45-48
  • 第四节 伦理寻求法律的帮助48-54
  • 一、 本节逻辑简介48-49
  • 二、 乡村干部:代表法律与伦理49-51
  • 三、 乡镇派出法庭:逐渐替代传统纠纷处理机制的过程51-52
  • 四、 现代法律纠纷处理机制无以应对52-53
  • 五、 本节小结53-54
  • 第五节 关于权威或信仰的理论解读54-57
  • 结语57-59
  • 参考文献59-6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4-65
  • 致谢65-66
  • 附件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朴;;婚约解除后彩礼纠纷的处理[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吴晓红;;浅析彩礼纠纷问题的处理[J];蚌埠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3 吴家林;;解除同居后彩礼返还法律问题探讨[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1年04期

4 苏力;当代中国法律中的习惯——一个制定法的透视[J];法学评论;2001年03期

5 申端锋;;农村生活伦理的异化与三农问题的转型[J];中国发展观察;2007年10期

6 苏力;;好的研究与实证研究[J];法学;2013年04期

7 郭海虹;;论我国的彩礼返还制度[J];黑河学刊;2010年08期

8 王彬;张军权;;关系社会的民间规则与纠纷解决——以彩礼纠纷为例[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徐勇;;“行政下乡”:动员、任务与命令——现代国家向乡土社会渗透的行政机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申端锋;;农民行动单位视域中的小亲族——以鲁西南S村为表述对象的个案呈现与理论阐释[J];江海学刊;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柏峰;乡村混混与农村社会灰色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746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8746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8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