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反家庭暴力的立法探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反家庭暴力的立法探究
【摘要】:如今,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暴力已经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家庭暴力自身暴露出的问题很多,它不仅给广大妇女的人身和精神上造成了巨大损害,也严重地侵害了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当下,针对家庭暴力设立专门性的法律已是迫在眉睫。各国专家学者、政府及相关部门一直致力于研究家庭暴力,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国际反家庭暴力已步入法制化道路,不少国家都制定了比较完善系统的反家庭暴力法律政策。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直至2016年3月1日,我国首部反关于反家暴的专门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才正式面向公众。《反家庭暴力法》的正式出台,在切实保护公民权利、促进家庭和睦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参考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反家庭暴力的立法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论述了家庭暴力问题的严重性,并通过数据分析,希望可以引起读者及公众的共鸣。第二部分是对家庭暴力的概述,首先阐述了家庭暴力概念的界定,并对比国内外关于家庭暴力的界定,最后引入笔者对家庭暴力的定义。其次,分析了家庭暴力的现状,解决家庭暴力刻不容缓。最后,对家庭暴力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对于我们深入探究家庭暴力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三部分分析了家庭暴力产生的具体原因及危害,这有利于我们对家庭暴力问题的严重性有个更加深刻、清醒的认识,制定立法至关重要。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境外先进国家针对反家庭暴力采取的立法及完善措施,并对其做出一定的评析,同时对于我国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第五部分笔者针对我国刚刚出台的《反家庭暴力法》总结出立法中的亮点,并对如何继续完善我国现行《反家庭暴力法》及防治措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家庭暴力 反家庭暴力法 危害 立法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8
- 一、家庭暴力的概述8-13
- (一) 家庭暴力的界定8-10
- (二) 家庭暴力的现状10-11
- (三) 家庭暴力的特征11-13
- 二、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危害13-18
- (一) 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13-15
- (二) 家庭暴力的危害15-18
- 三、境外反家庭暴力的法律状况18-26
- (一) 美国反家庭暴力的法律状况18-21
- (二) 英国反家庭暴力的法律状况21-23
- (三) 其他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反家庭暴力的法律状况23-26
- 四、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立法亮点及法律完善26-35
- (一) 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立法亮点26-29
- (二) 完善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立法建议29-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9
- 一、著作类36-37
- 二、论文类37-38
- 三、报告类38
- 四、其他类38-39
- 致谢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诗权;中英维护妇女权益、防止家庭暴力研讨会综述[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刘淑媛;关于家庭暴力的若干思考[J];宁夏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3 ;会诊家庭暴力[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4 刘梦;什么是家庭暴力?[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5 李玫瑾;家庭暴力,绝非孤立的社会现象[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6 李玫瑾;家庭暴力不再是私事[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7 张荣丽;关于家庭暴力的几点法律思考[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8 荣维毅;消灭家庭暴力[J];人民公安;2000年13期
9 段京连;禁止家庭暴力[J];人民公安;2000年17期
10 陈小力;面对家庭暴力——谁能保护女性[J];乡镇论坛;200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强;;当代中国家庭暴力探析[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2 江文庆;杜亚松;;家庭暴力环境:儿童虐待的形式[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飞;;浅析家庭暴力[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2辑)[C];2007年
4 黄克界;;论家庭暴力中妇女权益的保障[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1辑)[C];2008年
5 孙苑芳;孙越隆;;关于家庭暴力的社会学思考——贵阳市个案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符琼芬;孙雨寒;;家庭暴力案件中应注意的八个问题[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7 庞明慧;;《中国妇女报》家庭暴力报道内容分析[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冉冉;;浅析家庭冷暴力及其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9 王歌雅;;家庭暴力的背景因素与惩处机制[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孙秀慧;;家庭暴力对受害女性的影响初探[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家庭暴力轻的也应法治[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张俊凤;用法规制止家庭暴力[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记者席淑君 通讯员张军萍;青岛创建“零家庭暴力社区”[N];中国妇女报;2002年
4 杨涛;家庭暴力与职务高低无关[N];中国妇女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翠燕;遭遇家庭暴力就勇敢地站出来[N];赤峰日报;2005年
6 薇薇安 辛文;家庭暴力不容忽视[N];中国改革报;2004年
7 孟群华 潘华虹;为何产生家庭暴力 半数公众不知内因[N];中国人口报;2003年
8 周华 邓苏勇;我国开始重视家庭暴力防治[N];中国审计报;2002年
9 福联;应明确规定制止家庭暴力[N];法制日报;2000年
10 陈本建;在生活中为什么大多数人都选择非法律方式解决家庭暴力[N];法制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邢红枚;家庭暴力受虐妇女杀夫犯罪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秦志远;论基于性别的家庭暴力的民法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曹玉萍;湖南家庭暴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杨肖光;家庭暴力干预政策过程分析及社会组织在其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8年
5 于涓;女性视角下的夫妻间权利义务平衡[D];武汉大学;2012年
6 张勇;孕期家庭暴力与孕妇心理、产后抑郁、新生儿神经生化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婴儿认知行为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雅蓉;论家庭暴力行为及其法律规制[D];山西大学;2007年
2 黄迎;上海孕产妇家庭暴力现状及服务机构应对能力的现况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莫良丰;民事保护令—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事前法律救济[D];湘潭大学;2008年
4 邓刚健;和谐社会背景下反家庭暴力的法理思考[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5 管霜梅;我国反家庭暴力立法探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周洁;试论家庭暴力的法律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陈庆鹏;论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都正伟;家庭暴力及其防治对策[D];南昌大学;2008年
9 管燕燕;我国内地与港台地区防治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研究及启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10 朱琦辉;我国反家庭暴力的立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75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8755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