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望权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本文关键词:探望权的理论与实践探析
【摘要】: 探望权不同于亲权、监护权。从子女利益的角度来看,探望权更多体现的义务属性。我国婚姻法对探望权作出的规定较为原则、概括,在司法实践中出现很多的问题。我国的探望权从立法的出发点、探望权的主体规定、探望权的中止、探望权的强制执行、探望权的内容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较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应该完善我国的探望权立法,建立我国的亲权制度,适当扩大探望权权利主体以及履行协助义务主体的范围,,明确探望权以及直接抚养方履行协助义务的内容,设立损害赔偿制度,实行探望权中止事由法定化。探望权审理和执行困难的原因很多,外国在探望权上实践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婚姻法应当进一步明确探望权的内容,放宽行使探望权的主体的范围,规范探望权纠纷的审理与执行,充分保障未成年子女和其父母双方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探望权 亲权 监护权 探望权纠纷审理 执行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23.9
【目录】:
- 中文提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8
- 一、探望权概述8-17
- (一) 探望权的概念与实现8-11
- 1、探望权的概念8-9
- 2、探望权的实现9-11
- (二) 探望权的性质11-14
- 1、探望权的权利属性11
- 2、探望权的义务属性11-12
- 3、探望权与亲权12-13
- 4、探望权与监护权13-14
- (三) 探望权的特点14-17
- 1、探望权主体的特定性14-15
- 2、探望权的实施具有不可代理性15
- 3、探望权内容的非财产性15
- 4、探望权性质的双重性15-17
- 二、我国探望权评析17-27
- (一) 探望权立法的必要性和意义17-20
- 1、确立探望权是我国司法审判实践和社会现实的需要17
- 2、确立探望权可以让不与未成年子女生活的一方父或母更好地实施监护权17-18
- 3、确立探望权可以解决传统的亲子观念和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18-19
- 4、探望权的设立是保障子女(儿童)利益最大化的需要19-20
- (二) 我国探望权立法的缺陷20-27
- 1、没有充分体现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20-21
- 2、探望权主体范围比较狭窄21-22
- 3、将未成年子女作为探望权的客体,与我国立法旨意不相符22-23
- 4、探望权中止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23-24
- 5、探望权强制执行的规定难以操作24-25
- 6、探望权的法定内容过于简单25-27
- 三、完善我国探望权规定的理论与实践构想27-42
- (一) 法律规定之构想27-33
- 1、建立我国的亲权制度27-28
- 2、适当扩大探望权主体以及履行协助义务的主体范围28-30
- 3、明确探望权以及直接抚养方履行协助义务的内容30-31
- 4、设立损害赔偿制度31
- 5、实行探望权中止事由法定化31-32
- 6、给予有一定认知辨别能力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以话语权32-33
- (二) 探望权案件的审理与执行探究33-42
- 1、探望权纠纷案件的审理33-36
- 2、探望权的强制执行问题36-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5
- 攻读硕士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丽;;未成年人死亡保险问题初探[J];钦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马杨;;父母离婚 祖父母有无“探孙权”?[J];晚晴;2011年06期
3 邱兆锋;;日美混血儿争夺战[J];南风窗;2011年16期
4 叶承芳;;未成年人国家监护制度构成要素研究[J];人民论坛;2011年17期
5 张鸿巍;;美国少年司法之风雨百年[J];检察风云;2011年11期
6 景春兰;殷昭仙;;探望权及其主体扩展的立法思考——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为视角[J];法学杂志;2011年08期
7 李云萍;张海军;魏伟;江继平;江艳;李佳佳;;四川汉族人群D6S1043和D12S391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开会;常彩琴;朱传红;;30周胎儿肌肉组织检测PGM_1型排除嫌疑父亲1例[A];首届中国法医物证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3年
2 汪萍;陈一清;曾岱葳;陈祖聪;朱少建;;法医学亲权鉴定研究与实践[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3 黄如欣;周娟娟;洪素云;;D2S44、D10S28、D4S163 VNTR多态性在亲子鉴定的应用[A];中国输血1999年年会暨纪念ABO血型发现100周年学术交流论文专辑[C];1999年
4 李晓辉;李新海;高文伟;田清震;李明顺;马凤鸣;张世煌;;玉米杂交种DNA指纹图谱及其在亲子鉴定中的应用[A];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张静;王天平;;河南省DNA实验室的组建和设想[A];第二次全国法医物证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6 赵中银;;精液检验否定亲子关系一例[A];第二次全国法医物证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7 卢建平;;刑事政策视野中的未成年人犯罪与少年司法[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09年
8 万荣;;DNA检验侦破1起爆炸案[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台运春;陆惠玲;刘超;李海燕;;15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突变观察[A];中国法医学最新科研与实践(二)——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精选[C];2004年
10 刘秋玲;吕德坚;陆惠玲;陈丽娴;;12个Y-STR基因座单倍型及其应用[A];广东省法医学会成立两周年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龙;设立亲权探望制度探析[N];江苏经济报;2005年
2 相里秋梅;有亲情也应该有亲权[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3 贾邦俊 天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学系主任、教授;“串子”医院应负何种法律责任[N];人民法院报;2003年
4 罗箭;借腹生子:一沾上钱的边儿就麻烦[N];检察日报;2005年
5 杨立新;评热点民事案件 看法律新意[N];中国妇女报;2003年
6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王琳;对亲人的伤害就不叫伤害?[N];东方早报;2007年
7 朱朝阳;亲权确认之诉中如何运用证据规则[N];江苏法制报;2006年
8 马新耀;试管婴儿错失:人身权遭遇法律困惑[N];人民法院报;2002年
9 单纯刚 王有利 孙志强;离婚了孩子该姓谁的姓[N];西部法制报;2005年
10 王亚明;须从三方面完善监护制度[N];检察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宗志强;探望权的理论与实践探析[D];苏州大学;2006年
2 韩(王君);亲权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3 陈于宁;亲权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徐斌;亲权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5 李叶;我国亲权制度的构建[D];湘潭大学;2003年
6 张成梁;我国监护制度探讨[D];山东大学;2005年
7 运胜雷;论我国探望权制度[D];吉林大学;2007年
8 喻军;探望权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张威;论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10 臧海波;亲权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81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881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