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我国家庭暴力防治立法中的证据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5 19:24

  本文关键词:我国家庭暴力防治立法中的证据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防治 证据制度


【摘要】:家庭作为社会构成的细胞,每个基本单位的健康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但不得不遗憾提出的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家庭暴力广泛存在。这种行为侵害着当事人的人身权利,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而且给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稳定带来消极影响。当前的国际社会已在对家庭暴力进行法律规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上达成了广泛共识,,但是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我国现在的法制中时,却遗憾地发现,针对家庭暴力防治呈现为多部门交叉管理的状态,法条上不够完善、操作不易等问题。例如:在司法实践中,家庭暴力案件中证据收集的问题尤为突出,使得该类案件受害者的利益维护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况。因此,对家庭暴力防治立法中的证据制度问题加以研究并确立相应的制度,显然是很重要的。 本篇论文的主体论述呈现为以下五个层次: 第一部分从国际层面的角度出发,对家庭暴力的定义加以阐述,进而在这个基础上对我国法律上家庭暴力的理解以及其表现方式的不同种类做出陈述。第二部分列举了当前国家法律中有关家庭暴力的各项法规,陈述了目前实务和法理研究中该方面的情况,提出了证据适用在家庭暴力案件中呈现出的典型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介绍了域外一些国家在家庭暴力防治方面的立法情况,侧重于介绍证据制度方面的规范。第四部分则从家庭暴力防治立法中证据制度设计的角度出发,以表见证明、受虐妇女综合症和民事保护令作为着力点进行阐述和论证,是文章的主体论述部分。第五部分则着力于阐述家庭暴力防治立法中证据制度构建的相关建议,以期对该制度的适用提供参考。 本文从制度规范与程序构建的角度试图对家庭暴力防治立法中的证据问题做出较为全面的梳理,结合自身对相关教材和学理的理解与分析,尝试使用学术探索的思路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阐述了与家庭暴力防治相关的立法和司法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防治 证据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3.9;D925.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8
  • 第一章 家庭暴力概述8-12
  • 第一节 家庭暴力的概念8-10
  • 一、 国际社会对家庭暴力的界定8-9
  • 二、 相关国家对家庭暴力的界定9
  • 三、 我国立法上关于家庭暴力的认定9-10
  • 第二节 家庭暴力的行为类型10-12
  • 一、 身体暴力10
  • 二、 性暴力10-11
  • 三、 精神暴力11
  • 四、 经济暴力11-12
  • 第二章 我国家庭暴力案件中的证据适用及其存在的问题12-17
  • 第一节 我国家庭暴力防治的立法现状12-13
  • 一、 中国加入的反家庭暴力的国际公约12
  • 二、 国内反家暴的相关法律12-13
  • 三、 地方性法规13
  • 第二节 我国家庭暴力案件中的证据适用问题13-14
  • 一、 当事人举证难14
  • 二、 行政机关干预方式消极14
  • 第三节 证据适用问题的成因分析14-17
  • 一、 相关立法不完善14-15
  • 二、 受害者心理和观念上的排斥15
  • 三、 干预力量不足,阻碍取证进程15-17
  • 第三章 域外家庭暴力防治中的立法与证据适用17-19
  • 一、 英国17
  • 二、 美国17
  • 三、 加拿大17-18
  • 四、 法国18
  • 五、 我国台湾18
  • 六、 启示与借鉴18-19
  • 第四章 家庭暴力防治中的证据规范与适用19-28
  • 第一节 表见证明19-24
  • 一、 表见证明的基本范畴19-21
  • 二、 家庭暴力案件中适用表见证明21-23
  • 三、 我国家庭暴力防治立法中适用表见证明的制度设计23-24
  • 第二节 受虐妇女综合症适用的证据标准24-26
  • 一、 受虐妇女综合症的基本概念24-25
  • 二、 适用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25
  • 三、 家庭暴力案件中受虐妇女综合症适用的认定25-26
  • 第三节 民事保护令申请和核发的证据要求26-28
  • 一、 民事保护令的基本概念26-27
  • 二、 民事保护令适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7
  • 三、 民事保护令申请核发的证据要求27-28
  • 第五章 合理构建我国家庭暴力防治法中的证据制度28-32
  • 第一节 家庭暴力防治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8
  • 一、 家庭暴力防治立法的必要性28
  • 二、 家庭暴力防治立法的可行性28
  • 第二节 家庭暴力防治立法中证据规则的设计28-29
  • 一、 增设新的证据种类29
  • 二、 适用举证责任倒置29
  • 三、 降低证明标准29
  • 第三节 家庭暴力案件中取证机制的完善29-32
  • 一、 个人方面29-30
  • 二、 社会方面30-32
  • 结语32-33
  • 参考文献33-35
  • 后记3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明舜;;反家庭暴力法应合理界定家庭暴力的概念[J];妇女研究论丛;2012年03期

2 曹诗权;中英维护妇女权益、防止家庭暴力研讨会综述[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陈丽华;;论对家庭暴力受害人的法律保护[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王竹青;王丽平;;论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在家庭暴力案件审理中的运用[J];妇女研究论丛;2013年05期

5 叶自强;;论推定法则[J];诉讼法论丛;1998年02期

6 波拉-F.曼格姆,黄列;受虐妇女综合症证据的重新概念化:检控机关对有关暴力的专家证词的利用[J];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7 白艳;;家庭暴力社会干预[J];学术交流;2008年08期

8 李洁;;论正当防卫制度在家庭暴力中的突破——从“受虐妇女综合症”角度[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919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919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2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