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经济法论文 >

虚拟股权激励制度中劳资利益平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7 11:57
【摘要】:员工持股与股权激励的形式多样,虚拟股权激励是股权激励的重要方式之一,而由于长期以来对于何为“虚拟股权”尚未有统一认识,劳资对立理念又在实务领域根深蒂固,导致许多案件在实体和程序处理上未达到公平、平等的目标,审判结果有时对劳动者过度保护,有时向公司过度倾斜,审判尺度不统一,“同案不同判”问题突出,导致劳资利益在此争议点上冲突显著。通过对大量相关的裁判文书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其究竟为何性质,适用何种法律与程序,在理论与实务层面均有争议。针对这些问题,对虚拟股权激励制度背后的法理进行探析,阐明虚拟股权激励的内涵,虚拟股权的法律性质、特征等关键问题,以不同身份关系为切入点,对虚拟股权激励中劳资利益失衡的背后原因进行学理解释,并提出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根据劳动法“去管制化”的变革趋势,展望制度未来,探索劳资利益平衡的理论与制度修正路径。本文正文部分一共分为四章,论证逻辑为通过案例发现当前虚拟股权激励裁判裁判状况与焦点问题,以虚拟股权性质问题、人员身份关系问题为突破口着重研究,力图界定清晰虚拟股权性质与法律属性,厘清员工与公司之间的多重法律关系,最终提出针对现实情况,在现有法律框架下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释方法,法律衔接的方式,以及一些制度修正的建议。本文的第一章,为求研究的严谨性,详尽收集了案例库中的判决书,共得到判决书53份,合计35个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反映出的与现行的劳动法律体系相矛盾的虚拟股权性质问题、人员身份关系问题等六大问题,困扰着此类案件公平解决。本文的第二章,首先把虚拟股权与股权代持、虚拟股权与双层股权结构两对概念进行了比较,破除对虚拟股权是只有分红权没有投票权的股权的固有认识。接着通过股债二分的理论分析了虚拟股权的法律性质,得出部分虚拟股权是股权,部分虚拟股权是债权的结论。本文的第三章,虚拟股权激励案件另一核心问题在于虚拟股权激励参与成员身份复合,导致多重法律关系交错。这些法律关系析出三类身份关系:兼为劳动者的股东、担任高级管理人员的劳动者、担任股东的普通劳动者。介绍了在裁判中可以厘清劳动关系与其他关系交错的法律理论与现行法律基础,诸如请求权竞合、综合主义、漏洞填补、合同联立、诉的合并等,为下文具体运用理论与法条夯实基础。本文的第四章,对第二章提出的判断标准进行实体化与具体运用,全面研判虚拟股权激励的法律属性。对第三章提出的厘清法律关系的方法进行综合运用,综合分析劳资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提出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的解决路径。在此基础上,引入“去管制化”“弹性化”的理念完善劳动法律规范的立法原则,逐步理顺劳动法与民法的衔接体系,尤其是现有的劳动诉讼前置程序。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922.291.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铮;;基于互联网企业虚拟股权激励可行性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18年09期

2 王浩;;虚拟股权激励计划[J];企业管理;2012年07期

3 姚凯;吴国强;;基于工作性质的上市公司高管虚拟股权定价模式研究——“中国平安现象”引发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9年13期

4 陆鹏;;巧用虚拟股权留住人心[J];人力资源;2007年15期

5 何兆铭;;论虚拟股权激励在国有企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9年15期

6 刘辉;;尴尬的虚拟股权激励[J];董事会;2015年07期

7 苗新燕;上市公司的虚拟股权激励[J];人力资源;2005年11期

8 孙义方;;非上市公司虚拟股权激励探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年07期

9 樊一阳;黄领银;;EVA虚拟股权激励方式探讨[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年12期

10 罗建辉;虚拟股权──一种较为可行的经营者激励手段[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南通农商银行董事长 佘俊;实施虚拟股权激励的思考[N];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2019年

2 记者 盛景荃;虚拟股权激励怎么玩 这家新三板公司要员工出钱买[N];上海证券报;2017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胡志毅;新三板首份虚拟股权激励计划出炉[N];证券时报;2015年

4 佘俊;“虚拟股权激励”的农商行路径[N];中华合作时报;2019年

5 陈yN淼邋通讯员 孙建文;山东华盛推出虚拟股权激励办法[N];中国工业报;2007年

6 方泽英;土地虚拟股权制和村资产管理公司构想[N];农民日报;2004年

7 记者 刘琼;争议虚拟股:是激励员工还是对赌高增长[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8 王珍;创维试点分公司股份制激励营销人员[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9 南通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佘俊;关于建立农商银行虚拟股权激励的思考[N];江苏经济报;2019年

10 本报记者 尹晓燕;用市场手段实现“利益共享”[N];工人日报;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波;虚拟股权激励制度中劳资利益平衡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9年

2 彭思衡;华为公司虚拟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效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8年

3 陆容;有限责任公司虚拟股权激励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8年

4 刘戈;G公司事业合伙人制度设计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8年

5 刘洲明;尼普顿公司虚拟股权激励[D];深圳大学;2017年

6 石晶;股权出资论[D];吉林大学;2008年

7 蔡正峰;非上市国有控股集团经营者薪酬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李萍;中央企业中长期激励办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9 李展山;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虚拟股权激励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10 沈喜华;虚拟股份制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06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gjifalunwen/2806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a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