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金融法论文 >

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6 19:10

  本文关键词: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我国当前开展资产证券化第三次试点的情势下,进一步研究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之后,研究本题也有助于总结各国应对次贷危机的经验和教训,通过法律制度的建设,规制和防范资产证券化运作中的各类风险,从而确保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法律制度的逐步成熟和健康发展。 本文第一部分首先厘清了资产证券化的定义、交易参与人、总结了基本运作流程,并总结了资产证券化流程中各类风险;第二部分根据运作流程,对国外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第三部分阐述了我国资产证券化已有的实践、法制状况及重启第三次试点的意义;第四部分针对我国资产证券化法制现状提出了具有现实意义和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本文的脉络是将资产证券化基本运作流程总结为两大步骤:资产转移过程和资产支持证券发售过程,并全文以这两大步骤为主线,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在法律与制度层面对资产证券化进行了探讨。 资产转移过程主要阐述了基础资产质量风险、债务人信用风险和设立SPV并将基础资产转移于SPV时的破产隔离风险。其中防范风险的核心之一是要明确拟证券化基础资产的种类。目前我国对于拟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种类没有明确的规定,实际操作中相关法律法规存在冲突现象,应明确基础资产的种类以防止监管套利风险的发生;二是要明确拟证券化基础资产的准入标准,设置基础资产创设业务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等准入门槛,以便从源头上最大程度的降低侵害投资者利益的可能性风险;三是要以风险隔离为目的,完善我国SPV与资产转移相关法制。 资产支持证券发售过程主要阐述了道德风险、行政监管和信息披露的风险,其防范风险的核心之一是要引入如信用互换等信用增级方式来完善我国信用增级制度,目前我国信用增级实践中,银行作为第三方担保的外部增级方式并没有达到资产证券化分散风险的目的,而内部增级方式往往使破产隔离的设计归于失败,引入国际上广泛运用的信用互换的外部增级方式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二是要完善信用评级法律制度,对评级机构监管缺失的反思是美国在次贷危机之后对于风险防范所做的重要总结,我国应参考前车之鉴,制定评级各个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和规避参与各方利益冲突的准则;三是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并加强金融信息的监管,具体为制定专门的披露制度,重点在基础资产层面的披露、披露的频率及披露要求的具体内容,并建立披露信息共享平台以方便监管和风险防范。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 风险防范 法律制度 完善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287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录9-11
  • 第1章 绪论11-16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价值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2-14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14-16
  • 第2章 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基本原理16-27
  • 2.1 资产证券化概述16-22
  • 2.1.1 资产证券化的定义16-19
  • 2.1.2 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19-21
  • 2.1.3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运作流程21-22
  • 2.2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防范概述22-27
  • 2.2.1 资产转移过程中的主要风险22-25
  • 2.2.2 资产支持证券发售的主要风险25-27
  • 第3章 国外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法律制度27-38
  • 3.1 资产转移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防范27-34
  • 3.1.1 确定基础资产与资产池构造的主要风险防范27-29
  • 3.1.2 设立SPV并将基础资产转移于SPV的主要风险防范29-34
  • 3.2 资产支持证券发售中的法律风险防范34-38
  • 3.2.1 信用强化的主要风险防范34-35
  • 3.2.2 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并偿付的主要风险防范35-38
  • 第4章 我国重启资产证券化的法制现状评述38-49
  • 4.1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38-44
  • 4.1.1 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已有的实践38-39
  • 4.1.2 我国有关资产证券化的立法39-42
  • 4.1.3 我国重启资产证券化的意义42-44
  • 4.2 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的法制环境评述44-49
  • 4.2.1 资产转移过程中风险防范的法制现状44-46
  • 4.2.2 资产支持证券发售的风险防范法制现状46-49
  • 第5章 对我国重启资产证券化后完善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的建议49-56
  • 5.1 完善资产转移过程中风险防范法律制度49-52
  • 5.1.1 确定拟证券化基础资产的种类49-50
  • 5.1.2 确定拟证券化基础资产的准入标准50-51
  • 5.1.3 完善资产转移相关法制51-52
  • 5.2 完善资产支持证券发售中的风险防范法律制度52-56
  • 5.2.1 引入信用互换的增级方式52-53
  • 5.2.2 完善信用评级法律制度53-54
  • 5.2.3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54-56
  • 结论56-58
  • 参考文献58-63
  • 致谢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志峰,冒艳玲;会计视角下的资产证券化实体合并风险管理[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6期

2 秦亚东;杨健;;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风险——从美国次贷危机谈起[J];当代法学;2009年02期

3 王少波;;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国外模型方法及其借鉴[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6期

4 许凌艳;;金融资产证券化法律范畴研究[J];法学杂志;2006年02期

5 许多奇;;信息监管: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管之最优选择[J];法学家;2011年01期

6 李健男;;次贷危机与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的重构[J];时代法学;2011年06期

7 巴曙松,刘清涛;当前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风险监管及其模式选择[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左晓慧;;基于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经济问题;2007年08期

9 王开国;关于中国推行资产证券化问题的思考[J];经济研究;1999年06期

10 阎庆民;;银行业公司治理与外部监管[J];金融研究;2005年09期


  本文关键词: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2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2692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7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