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10:06
本文关键词:民间借贷若干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银行贷款利率上浮的影响,被称为“灰色金融”的民间借贷显得异常活跃,呈现出“价升量增”态势。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通胀压力下,民间资本也在追寻出路。一拍即合的供需双方互相满足,催生了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非法集资案件频发,民间借贷问题不断,缺乏法律规范的民间借贷暗流涌动。1995年,江苏无锡邓斌非法集资案以32亿元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非法集资案;1998年,湖南湘西州非法集资系列案数额接近百亿,参与人数达7.19万人,50家重大企业涉案;2011年4月13日,包头惠龙集团董事长金利斌自焚身亡,其身后高达12.37亿元的巨额民间债务浮出水面;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崩塌,温州、绍兴、义乌、广州以及福建等众多城市和地区的老总纷纷“跑路”;2011年9月浙江玻璃董事局主席冯光成及其他高管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48亿一案开庭审理;2012年初,浙江高院非法集资7.7亿,实际集资诈骗3.8亿判处本色集团吴英死刑……温州老板跑路事件,不久前判决的吴英案,鄂尔多斯中小企业主“跑路潮”等这一系列案件的发生,不仅使地方经济的正常运行受到冲击,而且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并衍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民间借贷这一现象的高度关注。因此,厘清民间借贷的相关概念,认清民间借贷的发展现状,把握民间借贷存在的发展问题,分析完善民间借贷相关问题的对策,对民间借贷的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结合过往经历,通过调研、走访、查阅相关法律文件等,主要探讨和分析了四个相关问题:民间借贷的概念及法律属性、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完善民间借贷的相关对策以及民间借贷阳光化的对策有效性分析。 民间借贷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后来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销声匿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民间借贷蓬勃发展。近年来,又遇到一系列问题,涉及民间借贷或非法集资的案件争议很大。本文首先论证了民间借贷的内涵、特征、实质和活跃的原因,,为下面的剖析打下基础。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自然人和企业之间以及企业相互之间发生的借贷关系,适用于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制度。民间借贷具有主体的特定性、借贷资金应是放贷人自有资金、借贷资金只能用于借款人自己生产或生活的合法目的等特征;民间借贷在充分使用社会闲置资金、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当前民间借贷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即:专门性法律法规缺失,既有的法律缺乏统一;缺乏完整系统的法律制度;在经济法和刑法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缺陷;审判实践等方面也存在各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此种情况下,针对业已存在的几类问题,本文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分别是:制定专门民间借贷单行法规,尽快出台《放贷人条例》,并充分发挥现行法规的作用;修改完善现有民间借贷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个人破产法律法规,健全民间借贷主体市场退出机制;明确民间借贷利率,在立法层面适当调高借贷利率不高于同期银行利率4倍的限制;完善民间借贷监管制度,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管理力度;审慎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要慎重分析和评估每种法律法规的出台,所以,要对民间借贷阳光化存在的法律障碍进行分析,剖析民间借贷合法化的对策有效性,验证《放贷人条例》能否有效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使其在阳光下生存。 总的来讲,我们应尽快出台《放贷人条例》,并在立法层面适当调高借贷利率不高于同期银行利率4倍的限制,不仅可以完善民间借贷方面的法律法规,有效引导民间借贷的阳光下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良性发展和壮大,更能够防止犯罪案件的增加,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民间借贷 概念 问题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28;D9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1
- 一、 民间借贷相关概念11-19
- (一) 概况11-13
- (二) 民间借贷繁荣活跃的原因13-15
- (三) 法律属性15-17
- (四) 利弊分析17-19
- 二、 我国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19-30
- (一) 专门性法律规定缺失,既有法律缺乏统一19-20
- (二) 缺乏明确的相关法律制度,交易和沟通成本较高20-21
- (三) 在经济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缺陷21-22
- (四) 在刑事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缺陷22-26
- (五) 在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6-30
- 三、 完善我国民间借贷相关问题的对策30-36
- (一) 制定专门民间借贷单行法规,并充分发挥现行法规的作用30-31
- (二) 修改完善现有民间借贷相关法律法规31-33
- (三) 完善个人破产法律法规,健全民间借贷主体市场退出机制33
- (四) 明确民间借贷利率33-34
- (五) 完善并加强民间借贷监管34
- (六) 审慎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34-36
- 四、 民间借贷法制化建设分析36-39
- (一) 从法学原理上分析36-37
- (二) 从法律体系上分析37
- (三) 从审判实践上分析37-38
- (四) 从现实生活上分析38-39
- 结语39-41
- 参考文献41-43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43-44
- 致谢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孟;;法律是怎样规定民间借贷的?[J];农家之友;1999年01期
2 ;分清“民间借贷”与“高利贷”[J];农村发展论丛;1998年05期
3 黎力;民间融资原生态调查[J];法人杂志;2004年07期
4 商立新,蒋锡宏;浅论民间借贷利息的确定[J];法律适用;1997年04期
5 吕志强;;浙江民间借贷新动向[J];w
本文编号:270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270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