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金融法论文 >

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8 22:18

  本文关键词: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资产证券化(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ABS)是近三十多年来世界金融领域发展最迅速和影响最大的的金融创新,自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资本市场诞生以来,凭借其资产信用融资、结构融资、表外融资的优势在短时间内风靡世界各主要国家的资本市场。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对融资方式的金融创新,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使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建立了沟通与转换渠道,并且构建了金融体系中银行和市场信用的相互转化机制。其对提高金融行业效率,推动资本市场的深化和成熟,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行的证券,虽然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性,违约率较低,但其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不可避免的与一定风险相伴。所以,它们的有效运行需要有套系统严密的风险防范法律机制加以保障。作为重要金融工具和金融创新产品的资产证券化,其核心内容之一是风险隔离机制。资产证券化能否成功实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风险隔离机制能否成功的建立与运行。文章试图从法律的视角研究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两大核心问题——“真实销售”和特殊目的机构的设立和运行,进而提出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章分为五部分: 第一章是引言。从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主要内容,文章的创新点等方面做了文献综述。 第二章对资产证券化和风险隔离机制具有隔离破产风险的特性介绍,,分析了风险来源自发起人的风险,特殊目的机构的风险,服务者的风险。描述了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风险隔离,风险隔离机制的法律内涵,对风险隔离机制的核心问题及其在资产证券化当中的决定性作用作了说明,目的是便于下文的讨论。 第三章从特殊目的机构(SPV)的构造和证券化资产的风险隔离的角度进行了论述。首先,SPV的构造主要是从SPV的作用、形式和设立方式三个层次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SPV破产的风险隔离。 第四章详细论述发起人在真实销售中具体法律问题。这部分从资产转移方式的分析引出了“真实销售”这一风险隔离机制的关键环节,并进一步研究“真实销售”的风险防范。 第五章落脚在国内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存在的法律问题及解决建议。我国资产证券化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资产证券化的要求与现行法律有较大冲突。另外,虽然我国发布了指导资产证券化操作的法律文件,但由于其是一个试点的办法,法律层次较低而还有许多涉及资产证券化的问题未作规定。因此这一章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相应问题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 风险隔离机制 特殊目的机构 真实销售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28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引言11-16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2
  • 1.1.1 选题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12-16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5
  • 1.2.3 主要研究内容15
  • 1.2.4 创新15-16
  • 2 资产证券化及其风险隔离机制的概述16-25
  • 2.1 资产证券化的概述16-21
  • 2.1.1 资产证券化的涵义16-17
  • 2.1.2 资产证券化的特征与本质17-18
  • 2.1.3 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18-21
  • 2.2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来源21-22
  • 2.2.1 发起人的风险(Originator’s Risk)21-22
  • 2.2.2 特殊目的机构的风险(SPV’s Risk)22
  • 2.2.3 服务者的风险(Servicer’s Risk)22
  • 2.3 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概述22-25
  • 2.3.1 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的内涵22-23
  • 2.3.2 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中的两个核心问题23-25
  • 3 SPV 构造与证券化资产的风险隔离25-32
  • 3.1 SPV 的作用25-26
  • 3.2 SPV 的形式26-28
  • 3.2.1 信托形式的 SPV26-27
  • 3.2.2 合伙形式的 SPV27
  • 3.2.3 公司形式的 SPV27-28
  • 3.3 SPV 的设立28
  • 3.3.1 SPV 的设立方式28
  • 3.3.2 SPV 不同设立方式的对比28
  • 3.4 SPV 破产的风险隔离28-32
  • 3.4.1 SPV 自身破产的风险隔离28-30
  • 3.4.2 SPV 与发起人的破产隔离30-32
  • 4 发起人的破产风险的隔离32-40
  • 4.1 资产转移的方式32-34
  • 4.1.1 债务更新32
  • 4.1.2 从属参与32-33
  • 4.1.3 债权转让33
  • 4.1.4 信托33-34
  • 4.2 “真实销售”的法律性质及判断34-37
  • 4.2.1 “真实销售”的法律性质34-35
  • 4.2.2 “真实销售”的判断35-37
  • 4.3 “真实销售”的风险防范37-40
  • 4.3.1 可撤销交易风险的防范37
  • 4.3.2 重新定性风险防范37-38
  • 4.3.3 混合风险的防范38-40
  • 5 我国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的立法完善40-47
  • 5.1 我国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中存在的问题40-43
  • 5.1.1 SPV 构建上存在的法律问题40-42
  • 5.1.2 有关真实销售存在的法律问题42-43
  • 5.2 我国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的立法完善43-47
  • 5.2.1 完善 SPV 的构建问题的建议44-45
  • 5.2.2 完善“真实销售”中存在问题的建议45-47
  • 结论47-48
  • 参考文献48-50
  • 后记50-51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宽;王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浅析[J];华商;2008年10期

2 董琦;;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难点及风险研究[J];经济界;2006年01期

3 李新安;;论如何做好信贷资产证券化后续管理[J];金融经济;2007年02期

4 郭碧娥;;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制度的法律分析[J];金融经济;2008年18期

5 叶凌风;;资产证券化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02期

6 孙强;高文旭;;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J];华北金融;2008年11期

7 李尚公,沈春晖;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问题分析[J];法学研究;2000年04期

8 周茂清;;次贷危机背景下的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J];理论视野;2008年11期

9 朱祖友;;资产证券化的风险与防范[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年S1期

10 宋宸刚;;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风险管理论析[J];社会科学家;2008年08期


  本文关键词:资产证券化风险隔离机制的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31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2731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5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